被囚困在“黑屋子”里的灵魂 ——全景敞视主义视野中的《八月之光》人物解读

被囚困在“黑屋子”里的灵魂 ——全景敞视主义视野中的《八月之光》人物解读

论文摘要

威廉·福克纳,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视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八月之光》起初被命名为“黑屋子”,是福克纳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之一,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等级森严的美国南方社会中加尔文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歧视的小说。小说主要通过黑白混血儿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深刻表现了种族歧视的残酷和南方黑人的悲惨命运,同时又反映了南方社会白人思想行为上的困惑与挣扎。本文主要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对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不同等级中的各阶层人物在美国南方社会全景敞视机制运作下各自的思想、行为方式,揭示小说中加尔文清教主义传统和种族主义观念笼罩下的美国南方实质上是一个规训社会。该研究是对《八月之光》尝试的一种较新的解读,为进一步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提供较新的视角。全景敞视主义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边沁设计的“全景敞视建筑”这一全面性时空监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福柯认为,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是一种规训机制,它在十七至十八世纪逐渐渗透到社会中,遍布整个社会机体,形成西方现代社会的监狱式结构。这种威严的监视机制离不开社会规范的作用——社会规范通过宗教、教育等媒体产生“真理”,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使他们在此监视社会中受到全景敞视机制的干预和改造。小说《八月之光》所描述的等级森严的美国南方社会就是福柯的全景敞视机制的一个文学翻版,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此机制中主要受制于作为社会规范的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根据全景敞视机制层级监视的特点,论文第一章分析《八月之光》中处于全景敞视机制“瞭望塔”上层的监视者:麦克伊琴先生,海因斯博士以及珀西·格里姆。他们分别代表着统治南方社会秩序的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规范以及法律规范,监视着小说中其它人物的言行,并对被监视者不合规范的行为做出惩罚。第二章分析处于全景敞视机制“瞭望塔”中层的监视者:海陶尔和乔安娜·伯顿。他们既能对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进行监督,又受到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规范执行者的规训。第三章分析处于全景敞视机制“环形建筑”里的被监视者。他们在“瞭望塔”监视者的监视和规训下,或成为噤若寒蝉的“驯服的肉体”,或因规训社会环境的恶劣和性格缺陷造成过失犯罪而成为“过失犯”。论文最后指出,无论是处于全景敞视机制“瞭望塔”的监视者还是“圆形建筑”里的被监视者,被囚困在规训社会这间“黑屋子”里的灵魂,真正罪恶的是这制造出受规训的个人的社会及其规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Superior Surveillants on the "Tower" of the Panoptical Mechanism in Light in August
  • 1.1 Surveillant of Puritanical Norm:Mr.McEachern
  • 1.2 Surveillant of Racist Norm:Doc Hines
  • 1.3 Surveillant of Legal Norm:Percy Grimm
  • Chapter 2 Inferior Surveillants on the "Tower" of the Panoptical Mechanism in Light in Augsut
  • 2.1 Minister Gail Hightower
  • 2.2 Racist Joanna Burden
  • Chapter 3 The Surveilled in the "Annular Building" of the Panopticai Mechanism in Light in August
  • 3.1 Docile Bodies
  • 3.1.1 Mrs.McEachern
  • 3.1.2 Mrs.Hines
  • 3.1.3 Lena Grove
  • 3.2 Delinquent:Joe Christmas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八月之光》中的权力空间与身份构建[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1)
    • [2].“物质无意识”: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木材工业书写[J]. 大众文艺 2020(05)
    • [3].《八月之光》的空间批评解读[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4].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福克纳创作思想的集体无意识解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2)
    • [5].八月之光——《八月之光》莉娜人生的心理原型解读[J]. 文山学院学报 2017(02)
    • [6].论福克纳《八月之光》的时间艺术[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7].论《八月之光》中身份叙事的创伤维度[J]. 陕西教育(高教) 2017(07)
    • [8].八月之光(组诗)[J]. 扬子江诗刊 2020(01)
    • [9].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J]. 初中生 2020(02)
    • [10].蒙太奇手法在《八月之光》里的运用[J]. 长城 2019(06)
    • [11].论《八月之光》中血的意象[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8)
    • [12].国内外《八月之光》宗教研究之考察[J]. 语文学刊 2013(22)
    • [13].《八月之光》的叙事艺术[J]. 芒种 2017(02)
    • [14].《八月之光》中克里斯默斯自我身份的构建[J]. 青年文学家 2017(26)
    • [15].“八月之光”透射出的黑与白——析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意识[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4)
    • [16].《八月之光》主人翁克里斯默斯的悲剧人生[J]. 青春岁月 2014(15)
    • [17].《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J]. 现代交际 2013(12)
    • [18].《八月之光》中的人道主义探索[J]. 长城 2012(02)
    • [19].浅谈《八月之光》中的南方悲剧意识[J]. 青年文学家 2012(16)
    • [20].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特色[J]. 参花(下) 2013(10)
    • [21].《八月之光》克里斯莫斯形象评析[J]. 山东文学 2009(11)
    • [22].福克纳《八月之光》主题意蕴浅析[J]. 作家 2011(02)
    • [23].《八月之光》写作手法浅析[J]. 作家 2011(22)
    • [24].莉娜·格雷夫的身孕在《八月之光》中的多义性[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1(02)
    • [25].《八月之光》中的替罪羊形象[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06)
    • [26].《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原型分析[J]. 文学教育(下) 2014(11)
    • [27].浅析《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成因[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1)
    • [28].八月之光[J]. 当代外国文学 2015(02)
    • [29].《八月之光》中的父权制宗教家庭[J]. 语文学刊 2013(24)
    • [30].解析福克纳《八月之光》中克里斯默斯的迷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6)

    标签:;  ;  ;  ;  ;  

    被囚困在“黑屋子”里的灵魂 ——全景敞视主义视野中的《八月之光》人物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