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从理论、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三个方面探索及总结了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调节作用。理论研究综述了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针灸对本病临床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3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症状及kupperman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提示:电针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明显提高。实验研究,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电针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阴道涂片脱落细胞的改变;计算其体重及子宫、肾上腺脏器系数的改变;测量电针对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以及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中E2、FSH、LH含量的变化情况,以探讨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可能机理。研究证实:电针组大鼠体重系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子宫重量系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且子宫内膜厚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电针治疗后大鼠肾上腺重量系数亦有明显提高;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E2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FSH、LH明显升高,而电针治疗后大鼠较模型组血清中E2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FSH、LH水平明显降低。同时电针治疗后大鼠阴道脱落细胞出现大量角化细胞。结论:妇女进入更年期,卵巢功能衰减,对促性腺激素的应激能力减弱,分泌的雌激素大幅度下降,使下丘脑、垂体代偿性地分泌过亢,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电针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从而改善围绝经期后血清中雌激素水平,从而改善绝经后妇女各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但针刺对机体内分泌调节的作用机制较复杂,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天癸"的盛衰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
  • 二、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 四、针灸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指标观测
  • 4.评定标准
  • 5.结果与分析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课题设计
  • 二、临床疗效分析
  • 三、实验机理研究
  • 四、课题研究体会及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