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比较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比较

论文摘要

本文以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演员白杨和费雯·丽作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电影表演艺术发展历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二者的电影表演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析二者的人生经历、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二者艺术观念三个方面对其电影表演艺术风格形成及转变的影响,充分肯定二者取得的表演艺术成就对当时甚至当今的表演艺术及电影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白杨与费雯·丽有着类似的表演经历,二者早期的电影表演因为受到各自早期话剧、舞台剧的表演影响在电影表演中存在着舞台表演的痕迹,随着二者电影表演经验的积累以及所接触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电影表演理论的影响,她们的电影表演均经历了由表现主义向现实主义表演转变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各自独特特征的电影表演艺术风格。白杨与费雯·丽因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人生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两位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电影演员形成了两种鲜明的表演风格。首先,白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早期电影理论(左翼电影)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现实主义表演理论的影响,在电影表演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坚强、端庄的东方优美女性形象,体现了自然、含蓄、细腻相统一的表演艺术风格;而费雯·丽则受到英、美自由奔放民族精神的熏陶,她的表演带有明显的西方式坦率与直白,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感情奔放的西方女性形象。其次,她们在表演中共同注重强化角色、淡化自我的表演方法。白杨深入生活保持本色,实现了表演中的“无我之境”,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形神兼备;费雯·丽则不断突破自身气质和性格的限制,试图全方位的“融入角色”,从而创造性地饰演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并两度摘得奥斯卡影后的桂冠。再次,在表演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方面,无论是白杨的含蓄亲切,还是费雯·丽的个性鲜明,她们所塑造的每个人物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灵魂和精神特质,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她们所处时代典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人性的光辉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发展历程比较
  • 2.1 白杨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
  • 2.1.1 30—40 年代电影表演艺术风格的形成
  • 2.1.2 50 年代之后电影表演艺术风格的发展
  • 2.2 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
  • 2.2.1 30 年代电影表演艺术风格的成型
  • 2.2.2 40-50 年代电影表演艺术风格的转变与突破
  • 2.3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发展历程的异同
  • 2.3.1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发展历程的相同点
  • 2.3.2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发展历程的不同点
  • 第3章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女性角色创造比较
  • 3.1 坚持与放弃的痴情女子
  • 3.1.1 勇于追求真爱的进步知识青年:杨芝瑛
  • 3.1.2 贞操门第观念束缚下的爱情牺牲品:玛拉
  • 3.2 战争中生存的坚强女人
  • 3.2.1 柔顺坚韧的东方少妇:李素芬
  • 3.2.2 坚强乐观的西方少女:斯佳丽
  • 3.3 走向悲剧的弱势女性
  • 3.3.1 封建制度下的悲剧农村妇女:祥林嫂
  • 3.3.2 社会转型期的落魄女贵族:布兰奇
  • 第4章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风格比较
  • 4.1 淡化自我与强化角色
  • 4.1.1 东方优美女性形象的“无我之境”
  • 4.1.2 好莱坞银幕爱神的“融入角色”
  • 4.2 节制含蓄与直接奔放
  • 4.2.1 优美、自然、含蓄、鲜明的生活化表演风格
  • 4.2.2 细腻、直接、奔放的个性化表演风格
  • 第5章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的成因与影响比较
  • 5.1 电影表演艺术风格形成原因比较
  • 5.1.1 不同社会背景的影响
  • 5.1.2 不同艺术观念的影响
  • 5.2 电影表演艺术观念的影响比较
  • 5.2.1 斯坦尼表演体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5.2.2 民族风格电影表演艺术的整合
  • 5.2.3 电影“性格表演”艺术风格的探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声时期的中国本土电影表演观[J]. 四川戏剧 2020(10)
    • [2].中国电影表演学术史述评[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9(10)
    • [3].电影表演创作中身体语言的“性格魅力”[J]. 戏剧之家 2018(03)
    • [4].电影表演的特性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21)
    • [5].行动胜过言语——近距离审视被广泛接受的电影表演理念及其成为影评构成要素的原因[J]. 世界电影 2016(03)
    • [6].关于电影表演中的感觉艺术解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0)
    • [7].初论2016年国产电影表演[J]. 福建艺术 2017(02)
    • [8].中国电影表演的回归与转型[J]. 记者观察 2019(35)
    • [9].中国电影表演的回归与转型[J]. 上海采风 2020(01)
    • [10].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的文脉与观念[J]. 当代电影 2019(08)
    • [11].电影表演与模仿的艺术[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7(05)
    • [12].电影表演中的动机[J]. 当代电影 2018(04)
    • [13].詹姆斯·纳雷摩尔的电影表演本质论[J]. 电影艺术 2015(02)
    • [14].戏剧电影表演差异新论[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5(04)
    • [15].探讨表演创作之身体语言的“性格色彩”[J]. 艺术品鉴 2018(20)
    • [16].电影表演的基本特点[J]. 流行歌曲(艺考) 2008(12)
    • [17].一次戏剧化电影表演观念的实现[J]. 当代电影 2012(10)
    • [18].真实、细致、内敛——电影表演的审美新趋向[J]. 当代电影 2011(09)
    • [19].早期中国电影表演理论生成考——兼论译著《银幕上的动作》[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8(06)
    • [20].2015年中国国产电影表演美学述评[J]. 艺术百家 2016(01)
    • [21].“中国梦”主题电影表演趋势研究[J]. 今传媒 2016(07)
    • [22].本雅明电影表演理论批判之批判[J]. 电影文学 2014(18)
    • [23].电影表演的学术体系建构[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9(10)
    • [24].关于近年来颜值化电影表演的文化分析[J]. 电影艺术 2017(01)
    • [25].“十七年”电影表演美学论纲[J]. 当代电影 2014(01)
    • [26].《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1979-2015)》[J]. 中国文艺评论 2018(02)
    • [27].论合拍格局下的蒙古国电影表演策略[J]. 文化艺术研究 2015(01)
    • [28].“去戏剧化”之后的中国电影表演[J]. 当代电影 2015(04)
    • [29].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电影表演[J]. 大众电影 2009(01)
    • [30].论1979年至1984年的中国电影表演美学[J]. 当代电影 2011(11)

    标签:;  ;  ;  ;  

    白杨与费雯·丽电影表演艺术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