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本忱(辽宁省庄河中心医院CT科116400)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肺动脉内示低密度充盈缺损,分布于肺动脉主干型5例,左肺动脉型2例,右肺动脉型6例,肺叶动脉型15例,段动脉型14例,亚段动脉型1例。按充盈缺损形态分为:中央型7例,附壁型31例,闭塞型5例。三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可以明确肺栓塞诊断,其中MPR价值最高。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的显示肺栓塞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可作为诊断肺栓塞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
【关键词】肺栓塞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81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84-02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使相应肺组织血供中断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肺栓塞由于其缺乏临床特异性,常发生误诊、漏诊,未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达到20%-30%,但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后,病死率可下降3%-10%[1],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肺栓塞十分重要。近年来,肺栓塞现代影像学诊断策略逐步形成,在国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因其无创、快速、简便、准确已成为肺栓塞的一线检查方法[2]。本文对89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病人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疑诊肺栓塞的患者89例,临床以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就诊,其中男47例,女42例,年龄28-89岁,平均56.4岁。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肺栓塞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2岁-85岁,平均年龄62岁,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出43例,检出率100%。
1.2扫描方法采用PhilipsBrilliance16层CT机,先常规扫描再进行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向患者肘静脉快速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比醇)(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率3.0-4.0ml∕s,对比注射持续时间30-40s,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原始数据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进行影像后处理。
2结果
CT血管造影检出的43例患者中肺动脉内示低密度充盈缺损,分布于肺动脉主干型5例,左肺动脉型2例,右肺动脉型6例,肺叶动脉型15例,段动脉型14例,亚段动脉型1例。(1)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及其分支完全阻塞或不同程度管腔内充盈缺损,其形态各异,根据与管壁的关系可以分为如下类型:①中心性充盈缺损:血栓位于血管腔中心,中心为充盈缺损,周围可见对比剂环绕,在多平面重建表现为管腔中央条形充盈缺损,呈“轨道征”或“漂浮征”,横断位呈“靶征”,本组有7例。②附壁型: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附着于肺动脉管壁,边缘有对比剂通过,本组有31例。根据血栓与管壁夹角又可分为锐角附壁型和钝角附壁型,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呈“半月征”,较大的血栓也可骑跨数级肺动脉,形成肺动脉铸型样改变。③血管完全闭塞型:较大栓子完全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不能被强化,整个肺动脉段均为低密度充盈缺损,周围无对比剂充盈,本组有5例。(2)间接征象包括肺内血流分布不均所致的局限性血管纹理稀疏,呈“马赛克征”,局部肺实变,呈楔形高密度影,尖端与栓塞肺段动脉相连。三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可以明确肺栓塞诊断,其中MPR价值最高。
3讨论
随着检查技术的改进和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认识程度的提高,肺栓塞已成为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常见疾病。肺栓塞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轻者无症状,重者可猝死。肺栓塞的栓子大多来自深静脉和右心血栓,因此,部分学者主张对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应行肺动脉联合下肢深静脉检查[3]。本研究发现,肺栓塞常为多发性和双侧性,右侧多见,这是由于右肺动脉走行平直且位置比左肺动脉低,血栓易于停留,而左肺动脉走行似主动脉弓样,血栓不易停留。对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时,不仅要确诊是否存在肺栓塞还要确定肺栓塞的类型及分布,这就需要用到图像后处理技术来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4]。MPR图像可以根据肺动脉走向多方位多角度直接观察栓子的存在,显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提示栓子的部位、形态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弥补横轴面图像的不足。MIP成像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组织密度差异,并且可显示比薄层扫描和高分辨率CT更长的血管段,因此可以更清晰的显示强化后的血管形态、走形、异常改变和血管壁钙化,对栓子的形态、大小和血管狭窄方面有优势,但其重建条件较为苛刻且结构易重叠,难以完全显示肺动脉血管,常要结合轴面影像观察才可以较为全面地观察病变的存在。VR是CT血管造影主要的后处理技术,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观察肺动脉全貌、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图像立体感强、层次丰富,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更易于临床医师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心脏搏动不规律的干扰,常使远端肺动脉显示欠佳。以上三种后处理技术比较,MPR操作方法简便快速并可多角度、多轴向直接观察血栓情况,故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具有安全、快速、有效、无创的优点,目前已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可清楚的显示肺栓塞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可作为诊断肺栓塞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
参考文献
[1]戴汝平.重视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5(5):293-294.
[2]SchopfUJ,CostelloP.Multidetector-rowCTimagingofpulmonaryembolism.SeminRoentgenol,2003,38:106-114.
[3]PeterAL,DouglasSK,donaldLK,etal.CombinedCTvenographyandpulmonaryangiographyinsuspectedthromboembolicdisease.AJR,2000,174(1):61-65.
[4]陈颉,司马超,赵光宇,等.脑静脉系统流出端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4):37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