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遗传转化参数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小麦遗传转化参数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题目: 小麦遗传转化参数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武丽敏

导师: 郑有良

关键词: 小麦,组织培养,遗传转化,基因,基因枪

文献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中国春性小麦新品种(系)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参数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含有bar基因和GUS报告基因的质粒pDM803用基因枪法转化小麦,获得可育的转基因小麦植株,从而建立了适于中国春性小麦基因型的基因枪转化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试验首次报道2,4,5-T和NAA对小麦愈伤组织培养反应的影响,特别是详细比较了它们与小麦组织培养试验中广泛应用的生长调节物质2,4-D之间的差异。在添加2,4.5-T的培养基中,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鲜重增加量均高于添加2.4-D和NAA的培养基,且2,4,5-T显著抑制外植体萌发率。在添加2mg/L 2,4-D的MS基本培养基上,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33.50%;而成熟胚在添加4 mg/L 2,4-D的N6培养基上反应最好。 2.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分化频率(62%-76.39%)高于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频率(38.57%-47.76%)。对小麦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适宜时间内可有效地提高外植体分化频率。不同外源激素组合(KT、6-BA、NAA、IAA、TDZ和ZT等)对小麦愈伤组织芽分化频率影响显著,0.5mg/L TDZ可明显提高芽分化频率。IBA0.5+NAA 0.25在生根培养中表现最佳,且加入氯化胆碱和多效唑,幼苗根系生长旺盛、粗壮,有利于移栽。 3.首次探讨在培养基中添加AgNO3对普通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硝酸银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率和愈伤鲜重,且能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率。基因型和硝酸银浓度间的互作效应显著地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鲜重增加指数。在小麦组织培养不同阶段,添加适宜浓度的硝酸银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概述

1.1 农杆菌介导法

1.2 植物基因直接转化系统

2 植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概况

2.1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研究

2.2 抗除草剂基因作用机理

2.3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的应用

2.4 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应用

2.5 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研究

3 植物中转基因的遗传学行为概述

3.1 T_0代转化体中整合的多样性

3.2 T_0代转化体中表达的多样性

3.3 遗传规律

3.4 表达的不确定性和基因沉默

第二章 小麦遗传转化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外植体接种

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2.4 农杆菌和质粒

2.5 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培养基和2,4-D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 生长素对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3.3 小麦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因素

3.4 激素对生根的影响

3.5 硝酸银浓度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3.6 抗生素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

3.7 小麦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G418和潮霉素的不同反应

4 讨论

4.1 激素和基本培养基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

4.2 外植体源对小麦组织培养的影响

4.3 硝酸银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4.4 抗生素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章 小麦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研究

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表达载体

2.2 供试小麦材料

2.3 幼胚获取方法

2.4 培养基

2.5 酶和试剂

2.6 基因枪转化法

2.7 转化及统计方法

2.8 GUS活性检测

2.9 Basta敏感性试验

2.10 转基因植株Basta抗性检测和bar基因的遗传分离规律统计

2.11 转基因再生植株PCR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Basta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的影响

3.2 L-PPT浓度对川农16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3.3 轰击参数对GUS瞬时表达的影响

3.4 转化筛选及植株再生

3.5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

3.6 转基因植株农艺性状及T_0、T_1代遗传规律

4 讨论

4.1 外植体生理状态和过渡培养对小麦幼胚转化率的影响

4.2 轰击参数对小麦基因枪转化率的影响

4.3 高渗处理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4.4 L-PPT筛选浓度确定

4.5 Basta对小麦种苗生长的影响

4.6 转bar基因小麦植株Basta抗性的遗传规律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5-10-27

参考文献

  • [1].四川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张志清.四川农业大学2004
  • [2].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调控及其抗病虫基因的遗传转化[D]. 吴家和.华中农业大学2004
  • [3].虎杖颗粒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建立与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调控及生物转化研究[D]. 曹庸.湖南农业大学2005
  • [4].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for Salt Tolerance[D]. Abdul Razzaq.河北农业大学2005
  • [5].籼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反义waxy基因转化籼稻的研究[D]. 吴顺.湖南农业大学2005
  • [6].羊草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与遗传转化方法研究[D]. 舒庆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 [7].高产黄酮苷和萜内酯银杏细胞系选育及黄酮苷积累调控的研究[D]. 刘佳佳.华南理工大学1999
  • [8].原生质体融合提高玫瑰茄细胞生长速率的研究[D]. 廖劲松.华南理工大学2004
  • [9].剑麻组织和细胞培养诱导蛋白酶的研究[D]. 李斌.华南理工大学1998
  • [10].农杆菌介导玉米愈伤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初步研究[D]. 杨爱国.四川农业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小麦遗传转化研究及小麦叶基部胚性愈伤诱导与植株再生[D]. 王翠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
  • [2].四川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张志清.四川农业大学2004
  • [3].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转化及瞬间表达研究[D]. 王华忠.南京农业大学2005
  • [4].农杆菌组培及三种非组培法在小麦和玉米上转化外源Bar基因研究[D]. 梁雪莲.山西农业大学2002
  • [5].小麦抽穗期及其它农艺性状的QTL分析[D]. 宋彦霞.四川农业大学2005
  • [6].小麦耐盐、抗病转基因育种研究[D]. 薛哲勇.山东大学2005
  • [7].小麦NBS-LRR抗性基因克隆以及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和由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苦荞遗传转化[D]. 黄萱.西北大学2006
  • [8].小麦细胞操作与基因工程体研究[D]. 覃建兵.华中科技大学2002
  • [9].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抗虫基因小麦分析[D]. 毕瑞明.山东农业大学2006
  • [10].小麦组织培养特性的分子遗传分析及遗传转化体系研究[D]. 贾海燕.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小麦遗传转化参数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