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直辖市宜居性比较研究

我国直辖市宜居性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是在迅速发展中的国家,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像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等“城市病”的存在,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城市的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当中,从而建设宜居城市的思想逐渐应运而生。大量学者都开始对宜居城市的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关注。我国对宜居城市的研究是近十年的事情,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要建设宜居城市仍需要各类学者和机构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宜居城市的研究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思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以国内外各类研究中从宜居城市内涵研究、宜居城市评价指标的研究和宜居城市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方面来阐述宜居城市研究的进展。第三部分:对宜居城市构建评价体系。在建设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从本国国情出发、立足国内,选取和采纳了国内研究中的指标体系,并在运用的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替代和处理,建设起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采用了熵权法修改主观权重的方面,使主客观结合。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中,参考各类评价方法的优缺并结合宜居城市研究的具体情况,采用了TOPSIS法对宜居城市进行评价。第四部分:比较研究。在考虑指标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选用了全国四大直辖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所构建设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果并进行各类因素分析。第五部分:针对比较研究分析得出的结果,对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宜居城市建设提出相关意见和对策。第六部分:结论。主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并说明了研究中的局限和不足及对此项研究的展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思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思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创新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主要创新点
  • 1.3 论文框架
  • 2 宜居城市研究进展
  • 2.1 宜居城市的思想起源与产生背景
  • 2.2 宜居城市的内涵分析
  • 2.2.1 国外对宜居城市内涵的研究
  • 2.2.2 国内对宜居城市内涵的研究
  • 2.3 宜居城市评价研究进展
  • 2.3.1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 2.3.2 宜居城市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2.3.3 小结
  • 3 城市宜居性评价
  • 3.1 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
  • 3.1.1 宜居城市指标选取的理论基础
  • 3.1.2 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选取
  • 3.1.3 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权重的修正
  • 3.2 城市宜居性评价方法
  • 4 城市宜居性比较研究
  • 4.1 选取的研究范围及对象
  • 4.2 城市宜居性的综合评价研究
  • 4.2.1 用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改
  • 4.2.2 用理想解法进行城市宜居性研究
  • 4.2.3 各地城市宜居性评价的结果分析
  • 5 宜居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 5.1 提升城市社会文明度的相关对策
  • 5.1.1 提高政治方面的民主参与度,加大民主决策力度
  • 5.1.2 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和谐
  • 5.1.3 加大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使社会文明深入社区
  • 5.2 提升城市经济富裕度的相关对策
  • 5.2.1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 5.2.2 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
  • 5.3 提升城市环境优美度的相关对策
  • 5.3.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5.3.2 城市的特色建设
  • 5.4 提升城市资源承载度的相关对策
  • 5.4.1 建设节约资源能源型城市
  • 5.4.2 保持农业用地数量
  • 5.5 提升城市生活便宜度的相关对策
  • 5.5.1 改善城市交通
  • 5.5.2 住房问题
  • 5.6 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度的相关对策
  • 5.6.1 健全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机制
  • 5.6.2 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 6 结论
  • 6.1 对论文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
  • 6.2 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及不足
  • 6.3 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生”视角下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6)
    •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洛市城市宜居性满意度评价[J]. 微型电脑应用 2016(11)
    • [3].基于多源数据的武汉市主城区宜居性评价[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2)
    • [4].乡村的宜居性与乡村振兴战略[J]. 乡村规划建设 2019(01)
    • [5].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长沙市、郑州市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06)
    • [6].宜居成都[J]. 先锋 2014(02)
    • [7].川西平原乡村聚落重构策略——基于宜居性评价[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8)
    • [8].基于城镇宜居性的新型社区创新性建设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1)
    • [9].小区宜居性分析与评价系统的实现[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9)
    • [10].庆城历史城区生活性街道宜居性探析[J]. 城市建筑 2020(23)
    • [11].中国30个主要城市的宜居性及其差异[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11)
    • [12].兰州市城市宜居性的参与式评价[J]. 干旱区地理 2010(01)
    • [13].山东半岛城市群宜居性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 [14].自然灾害胁迫下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宜居性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1)
    • [15].基于可拓学的新疆主要城市宜居性评价[J]. 经济地理 2012(09)
    • [16].我国主要城市的宜居性评价[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7].广州市轨道综合体开发宜居性设计要点探析 以陈头岗停车场为例[J]. 中华建设 2020(05)
    • [18].东北地区城市宜居性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1)
    • [19].基于客观评价的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及机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4)
    • [20].居住区位宜居性特征的偏好与选择——基于哈尔滨样本的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4(04)
    • [21].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 地理学报 2008(10)
    • [22].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宜居性提升探究——以陕西杨凌区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9)
    • [23].基于统计数据的中国城市宜居性[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青岛市城市宜居性评价[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5].墨尔本的城市宜居性[J].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5)
    • [26].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J]. 智富时代 2018(06)
    • [27].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生态经济 2014(08)
    • [28].基于可拓学的新疆15城市宜居性评价[J]. 商业经济 2012(05)
    • [29].政府主导建设下的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广州为例[J]. 理论月刊 2010(01)
    • [30].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J]. 价值工程 2019(17)

    标签:;  ;  ;  

    我国直辖市宜居性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