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白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Thunb.的干燥全草,《中国药典》1977年版、《北京中药材标准》、《广西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贵州中药材标准》、《河南中药材标准》(1993年版)等均有收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白英广布于全国多数省分,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各省区,资源丰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英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真菌等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白英的质量及质量控制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中国药典》1977年版及各地方中药材标准在白英项下仅收载了性状鉴别,尚无完善和规范化的质量标准用以控制白英药材的质量。本文对白英药材进行了以下研究,并有所创新:对白英药材进行了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综合试管预试及薄层预试的实验结果,初步判断白英中含有生物碱、黄酮及其苷、皂苷、三萜、酚性成分、内酯、香豆素、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甾醇、鞣质等化学成分,不含蒽醌、强心苷,不含或含极少量挥发油。通过对全国8个省,21个产地的26份白英药材质量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定了白英的质量标准(草案),与《中国药典》1977年版所载白英的质量标准相比,本论文新增了如下内容:新增了白英的显微鉴别项,包括茎横切面、叶中脉横切面、叶表面制片及粉末特征。首次建立了分别以澳洲茄胺和芦丁为对照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法,各自通过6种展开系统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澳洲茄胺用流动相苯-甲醇(10:2)展开的斑点清晰、显色明显、Rf值适中,展开效果最佳;芦丁用流动相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8:1:1:1)展开的斑点清晰、显色明显、Rf值适中,故效果最佳。首次对白英药材进行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初步拟定白英药材水分含量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7%。首次对白英药材进行了浸出物测定,拟定了水溶性浸出物,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 A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18.5%;醇溶性浸出物,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 A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以50%乙醇作溶剂,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19.0%。首次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白英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及活性成分——总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初步拟定白英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总生物碱以澳洲茄胺(C27H43NO2)计,不得少于0.10%。对白英药材进行了安全性和药效学相关实验,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小鼠最大给药量试验,认为白英毒性较小,为白英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扭体法试验,认为白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是科学有据的。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制定的白英质量标准(草案)为白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依据。由于经费和时间等原因,本文尚未对白英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以及农药残留量进行相关研究。有文献记载白英有小毒,下一步有必要对白英进行长期毒性试验及相关毒理试验等。总之,对白英药材的安全性实验与评价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