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曼莉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138000
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的范畴是广阔的,在重视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洞察生活,感受数学的生活乐趣,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做出一种理性的选择,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数学才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数学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并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数学,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让学生回归生活学习数学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如一年级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其实这一部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就是数学。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就被激活了,讨论起来一发不可收。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懂得了:身边处处是数学,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规划生活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创设符合实际的学习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学习也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我们的生活。平时的教学中,有老师常常感叹,为何用别的方法教不懂,但一用到购物的方法作引导,学生马上就开窍了。道理很简单,因为日常生活中理财购物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理解并能体会这种数学活动,学习起来觉得分外显浅易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利用一些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实际问题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指导学生解决,从而让学生学会俭朴生活、懂得珍惜生活,学当生活中“小当家”。例如,我创设了这样的练习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商场童装部打出了这样的标语:“买100元送50元”,这和商场平时的打“五折”一样吗?哪一种购买方法划算?同学们一听,有点疑惑,纷纷拿起笔算起来。我引导同学们运用数值代入法:假设一件商品是100元的话,“买100送50”和打“五折”所付的钱数是一样的,都是付50元;但如果购买的商品不是整百数的话,用打“五折”的方法划算,因为不是整百的那部分钱是不送钱的。所以得出结论:如果买的商品是整百数的话,两种购买方法都一样;但如果购买的商品不是整百数的话,用打“五折”的方法划算。通过比较,同学们懂得了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事件时可以算一算、比一比,寻找最佳的策略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理性的理财观念和简朴的消费观念。
三、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崭新的育人观念。学会运用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积累生活经验,成为人教版教材中的浓墨重彩。例如:“中秋”节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200毫升饮料。如果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共有35人,去哪个超市购买比较合算?同学们要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算出怎样购买饮料,然后再判断选择选哪个超市。在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35人每人200毫升一共需要7000毫升,需要5瓶大瓶装的和5瓶小瓶装的。如果在汇仁超市买需要用10×5=50元;如果在平价超市买需要用(10×5+5×2)×90%=54元;如果在华联超市买需要用(10×5+5×2)×80%=48元。从而得出结论,应该在华联超市买。还有一种思考的办法就是因为汇仁和平价两个超市的折头都不及华联超市低,所以只要消费超过30元的话,应该在华联买。而7000毫升的饮料肯定超过30元,可以不用算出钱数就知道在华联买合算。课本这道题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通过比较,很容易就得出结果。其实这题还有思考的空间,因此,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怎样买最合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想到买5瓶大瓶装和5瓶小瓶装的,合起来刚刚好是7000毫升,花48元。我引导学生:“能不能花同样的钱却更合算呢?”因为这道题有它的巧妙之处,就是花48元买到更多的饮料。同学们通过计算,很快想出还有一种买法就是买6瓶大瓶装的,也是花了48元却买到了7200毫升。这样一来,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想出不同的方案,并加以比较,筛选出最优方法。同一个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就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仅成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借助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