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诊疗以及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OT)中评估患者对闭血管耐受性的价值。方法:第一部分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36.2岁),临床表现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CI),头痛乏力和自发性脑出血(烟雾病),所有患者均由DSA确诊为颅外段或颅内段颈内动脉主干和/或其主要分支不同程度的狭窄。所有患者均行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的伪彩图及灰度图,在灰度图上以中线为轴用镜像法选出与病变血管相关的感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ROI),比较患侧/健侧(或症状侧/非症状侧)得出相对值即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共201组,与文献报道的正常人测量值比较。上述患者中20例接受了颅内外血管吻合术(EC-IC Bypass)及“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duromyosynangiosis,EDMS),4例接受了支架成型术,其中20例接受治疗者在术后第1天或者术后3月复查CTP,同样对CTP图象进行上述的图象处理。第二部分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aneurysm,AN)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患者共17例(男2例,女15例),平均45.7岁,行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 occlusion test,BOT)20分钟无临床症状后即行CTP,比较闭塞侧与对侧CBF、CBV及TTP伪彩功能图及灰度图,得到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外的更为客观的定量及半定量指标,以期更精确评估其是否有充足的代偿。结果:第一部分201组rCBF、rCBV及rTTP,40组提示双侧无明显差异,其中27组来自以头痛乏力为主诉而无明显偏侧症状的患者;13组来自存在缺血症状体征的患者,但CTP未发现与这些缺血表现相关的灌注异常。其余161组提示与临床表现相符的不同程度的缺血改变,均表现为rTTP延长,均数为1.32±0.16(P<0.01);其中2组rCBF升高,均数为1.24±0.11(P=0.105),18组接近正常,均数为1.01±0.05(P=0.038),141组降低,均数为0.56±0.18(P<0.01);rCBV中13组接近正常,均数为1.01±0.04(P=0.112),133组升高,均数为1.51±0.32(P<0.01),15组降低,均数为0.76±0.06(P<0.01)。20例患者术后复查的CTP显示了不同程度的灌注改善,改善情况因病变血管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ICA病变者术后CBF有不同程度的增加,TTP明显缩短甚至小于对侧;MCA病变者术后CBF增加较明显,TTP的缩短不明显;烟雾病者术后CBF有所增加,TTP亦有缩短;在所有类型中CBV的变化规律最不明显。第二部分17例BOT过程中完成CTP的患者,术中均无脑缺血的症状体征,其中10例(58.8%)灌注对称,行血管闭塞术并随访2~9月未发现远期缺血并发症,7例(41.2%)表现为闭塞侧血流灌注差,6例改行搭桥手术或动脉瘤/瘘口栓塞术,随访2~9月未发现远期缺血并发症,1例放弃治疗后失访。结论:CT灌注成像(CTP)能较敏感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梗塞前期脑血流动力学损害,也是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OT)的良好补充,可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01)
- [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变异诊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02)
- [3].观察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04)
- [4].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动脉溶栓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02)
- [5].尿激酶治疗反复发作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 2013(03)
- [6].经颈内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01)
- [7].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对侧颈内动脉的变化情况[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06)
- [8].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11)
- [9].颈内动脉缺如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重庆医学 2012(36)
- [10].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比较研究[J]. 河北医药 2013(03)
- [11].介入联合颈内动脉转流在Ⅲ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10)
- [12].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13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3)
- [13].颈内动脉延长扩张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10)
- [14].经颅多普勒检查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8)
- [15].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系动脉瘤(附186例报告)[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06)
- [16].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心房纤颤合并颈内动脉系统栓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23)
- [17].超声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价值研究[J]. 人民军医 2014(03)
- [18].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08)
- [19].颈内动脉迂曲的危险因素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武警医学 2012(07)
- [20].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0(11)
- [21].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2)
- [22].进展性脑卒中与血脂、颈内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09)
- [23].药物干预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0)
- [24].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瘤[J]. 四川医学 2010(10)
- [25].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02)
- [26].颈内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72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医药 2011(03)
- [27].阿托伐他汀钙防止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斑块脱落的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11)
- [28].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安徽医学 2012(06)
- [29].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诊治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20)
- [30].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1例[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