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舒适度指数论文-孟蕾,桑友伟

人体舒适度指数论文-孟蕾,桑友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舒适度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体舒适度,时空变化,Mann-Kendall检验,突变检测

人体舒适度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孟蕾,桑友伟[1](2019)在《1977—2011年湖南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研究湖南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选取湖南省3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77—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湖南省人体舒适度指数和不同舒适度等级日数气候特征及气候倾向率,采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法进行趋势检验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1)湖南省人体舒适度级别主要以舒适为主,湘西南和湘东南地区最舒适,湘中地区最不舒适,最舒适的月份是5月和10月,最热不舒适的月份是7月和8月,最冷不舒适的月份是1月,寒冷等级和炎热等级日数极少,无酷热情况出现;(2)湖南人体舒适度指数数值上升趋势显着,冷不舒适级别日数显着减少,舒适级别和热不舒适级别日数在增加;(3)各级别舒适度日数变化最小的地区是湘西北,湘北和湘中地区由冷不舒适级别向舒适级别转变和舒适级别向热不舒适级别转变并重,湘西南和湘东南地区由冷不舒适级别向舒适级别转变显着;(4)湖南人体舒适度指数平均数值的显着增加和冷不舒适级别日数显着减少均属于突变现象,突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21世纪初开始变化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8期)

崔乔,辛存林,何彤慧[2](2019)在《1960—2015年西藏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1960—2015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和月平均风速3个气象要素,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西藏人体舒适度得到了提升;西藏人体舒适度主要有寒冷、冷、凉、凉爽、舒服5个级别,全区整体呈冷凉特征;温度与人体舒适度指数呈非常显着的正相关,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宁夏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周士茹,岳春煜[3](2019)在《承德市人体舒适度分析与指数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51—2015年气象资料,并结合承德地区气候特征,从气象角度分析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的主要因子大气温度、湿度、风等,总结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并确定相应预报等级,为更好地建设承德市城市气象服务体系提供思路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曾瑜,玄峰[4](2018)在《上海多层住宅小区室外热舒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ssd》一文中研究指出住宅小区室外环境,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其热舒适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ssd和计算机环境模拟软件Ecotect,以上海多层住宅小区的标准室外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的计算与分析,探讨楼栋的朝向、面宽和总高等叁因素对室外热舒适的影响程度。旨在有效指导住宅小区内楼栋的排布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8年12期)

彭科曼,陈海凤,周博扬,李扬[5](2018)在《贵阳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贵阳市8区县国家级地面观测站1987—2016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阳地区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并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贵阳地区的气温分布存在南北差异,南部最高,中部次之,北部最低;贵阳各地每月的平均相对湿度都比较大,均在75%以上;月平均风速在1. 5~2. 5 m/s之间,空间分布差异不大。(2)4—10月,到贵阳各地旅游都较为舒适,尤其是在夏季(6—9月),最为舒适。从空间分布来看,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布为南部>中部>北部。(3)人体舒适度指数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风速为负相关关系。其中气温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影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低纬山地气象》期刊2018年05期)

王东,张春生,史锡军[6](2018)在《近56a宿州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宿州市1961—2016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近56a来,宿州市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呈极显着上升趋势;通过对4季ICHB比较,冬季、春季、秋季3季ICHB上升趋势最为显着,夏季上升趋势略缓,但也达到显着水平;ICHB月变化曲线呈单峰特征,ICHB月变化与冷热月季变化一致;M‐K突变检验表明ICHB在1994年发生突变,1994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显着;宿州市人体感觉舒适日数和人体感觉冷不舒适日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体感觉热不舒适(热、炎热、酷热)日数呈逐年显着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期刊2018-10-24)

刘子豪,黄建武,孔德亚,王无为,王维高[7](2018)在《近50年武汉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1967—2016年武汉市气象观测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通过通径分析法和线性趋势法评价并分析了武汉市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近50年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温度、风速和湿度叁个影响因子之间的权重关系、夏季(6、7、8月)暑热天数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武汉市近50年年均CIHB呈明显的波动上升态势,线性趋势指数达0. 079/年比较不同季节武汉市CIHB变化特征,除夏季外,其余叁个季节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中又以春季最为明显,秋冬两季次之;(3)温度、风速和湿度与CIHB之间有着十分显着的相关性,其中以温度对CIHB值的正影响最为明显,而风速和湿度负影响则是通过温度这一指标间接地作用于CIHB;(4)近50年来,武汉市夏季(6、7、8月)暑热天数均在15天以上,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态势,7月为武汉市夏季最不舒适的月份,6月份则相对更舒适。(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翠荣[8](2018)在《武汉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应用综合反应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公式,分析了武汉市近逐日、逐月人体舒适度指数特征,同时还分析了历年人体舒适度指数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近10年未出现人体舒适度等级极冷、闷热、酷热的天气;较舒适和舒适的天气超过全年一半以上;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月份有4~5月和9~10月;全年人体感觉最不舒适的月份是1月;武汉市历年平均舒适度指数为较舒适等级,近20多年来,人体舒适度从较舒适到舒适的等级变化趋势比较明显;近20多年来武汉市夏季人体感觉舒适度降低;1986年以来,武汉市冬季人体舒适度指数有明显上升趋势,冬季舒适度程度有所上升。(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郭广,张静,马守存,周丹,杨春华[9](2017)在《1961-2010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青海省5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逐日气象资料,对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人体舒适度主要为寒冷、冷、凉、凉爽和舒服等级,整体呈现冷凉特征,各区各等级年均日数分布差异较大。(2)青海省最不舒适的月份是1月,其次是12月;最舒适的月份是7月,其次是8、6月。(3)1961~2010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上升趋势极显着,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一致。各区人体舒适度均呈显着上升趋势,柴达木地区上升最明显。春秋季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相似,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相似,各区秋季上升趋势均高于春季。青南牧区各季人体舒适度年际波动幅度较大,冬季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人体舒适度差异不大。(4)青海省人体舒适度季节差异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略高于秋季,近50年来四季人体舒适度均呈显着上升趋势,冬季波动幅度较大。(5)温度(湿度、风速)与人体舒适度指数存在极显着的正(负)相关关系,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最主要因子,风速和湿度主要通过温度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且风速的负影响略大于湿度。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风速的负影响较大,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相对湿度的负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5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17-09-27)

沈平,苏祥芳,朱荣芳[10](2017)在《基于生物舒适度观测数据的仁化县年人体舒适度指数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舒适仪是广东省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自主研发的适用于广东省气候的舒适度测定仪器。该指数是结合温度、湿度、风、气压、辐射等气象要素对人体综合作用,表征人体在大气环境中舒适与否。本文所用数据均获于南岭生态气象中心观测场内的生物舒适度测定仪。该仪器于2013年年底安装,2014.4月正式启用,取2014.10月至2015.9月12个月数据作为研究资料。舒适度指数数据读取间隔为五分钟,鉴于仁化县昼夜温差较大,如取日平均值来评估舒适度,略为笼统且可靠性较低。故从两个侧重点来考虑:一是针对人类出行比较频繁的早晨8点到晚上20点之间,二是将全天24小时作为研究范围;且都取舒适度指数整点数据。将两种研究方法中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间12个月舒适度指数按61-79(舒适、较舒适)、50-55(稍冷)、80-83(稍热)以及≤49(包含冷、很冷、极冷)和≥84(包含热、炎热、暑热、酷热)叁个标准,依据天、月、季3种时间段分别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以全天24小时为自变量,较以"早8晚8"13个小时为自变量,舒适性所占全年时数比列高5个百分点(前者舒适天气时数占全年时数66%,后者舒适天气时数占全年时数61%),究其原因,仁化县地处粤、赣、湘叁省交界的广东省北部边陲,延续了南方气温较高,夏季较长的天气特征,而以"早8晚8"为自变量的研究方式,恰恰集中全天日照在内,此外,仁化气温昼夜温差较大,即使是炎炎夏日,早晚都比较舒爽。因此,人类出行较频繁的13个小时较全天舒适性稍差。(2)以全天24小时为研究范围,夏、秋二季最舒适,舒适时数分别占总时数的77%和74%;春季次之(65%);冬季舒适性最差(49%)。以"早8晚8"为研究范围,各季度舒适性差异较小,四个季度舒适时数分别占总时数的67%、57%、52%及65%,春、冬季舒适性略高一些的原因是,人类活动频繁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有日照的时段,而夏、秋季这一时段主要以热为主,舒适性较差。(3)2014.10-2015.09中,5月、9月、10月和11月舒适性最高,舒适时数分别占全月时数的90%、79%、75%和81%;2-4月、6-8月次之,人体感觉舒适时数占全月时数比列依次为:58%、63%、72%、68%、73%、70%;舒适性最差的是12月与1月,其舒适时数分别占全月时数的33%和34%。(4)6-8月舒适时数占各月比例70%左右,与日常感觉差别较大的原因是,仁化地区昼夜温差较大,6-8月每日夜晚至次日清晨舒适性均较好,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人类睡眠时间,感知不是太明显,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时间点却大多发生在有太阳照射的时候,尤其集中在上午9时到下午6时之间,而这段时间是夏季一天中舒适性最差的时间段,故造成人体感知与实际舒适性有差异。(5)以人类活动较频繁的"早8晚8"13个小时为自变量,可得出,2014.10-2015.09月12个月中,舒适性最高的是5月和11月,舒适时数分别占全月时数的77%和86%;舒适度较高的月份是2-4月以及9月,其舒适时数占全月时数的比列依次为:69%、65%、68%和60%;舒适性较差的月份是1月与12月,舒适时数占全月时数比列为52%和57%;舒适性最差的月份是6-8月,其舒适时数占全月时数比列依次是:41%、51%和45%;由于所分析数据并非一个完整的自然年,因此,9月与10月舒适时数比列不连贯,出现断层现象。因舒适度数据时间序列短,且没有其他相关观测数据进行支撑,故本文所得结论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下一步的研究中可将舒适度指数与紫外线强度、大气负离子、气溶胶质量浓度等空气质量评定指标进行相关性综合评价,也可结合丹霞山旅游资源进行舒适度与游客流量相关性评估。(本文来源于《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5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17-09-27)

人体舒适度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1960—2015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和月平均风速3个气象要素,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西藏人体舒适度得到了提升;西藏人体舒适度主要有寒冷、冷、凉、凉爽、舒服5个级别,全区整体呈冷凉特征;温度与人体舒适度指数呈非常显着的正相关,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最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舒适度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孟蕾,桑友伟.1977—2011年湖南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崔乔,辛存林,何彤慧.1960—2015年西藏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J].宁夏工程技术.2019

[3].周士茹,岳春煜.承德市人体舒适度分析与指数预报[J].农业灾害研究.2019

[4].曾瑜,玄峰.上海多层住宅小区室外热舒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ssd[J].中外建筑.2018

[5].彭科曼,陈海凤,周博扬,李扬.贵阳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中低纬山地气象.2018

[6].王东,张春生,史锡军.近56a宿州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初步研究[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2018

[7].刘子豪,黄建武,孔德亚,王无为,王维高.近50年武汉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张翠荣.武汉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绿色科技.2018

[9].郭广,张静,马守存,周丹,杨春华.1961-2010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分析[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2017

[10].沈平,苏祥芳,朱荣芳.基于生物舒适度观测数据的仁化县年人体舒适度指数初步评价[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2017

标签:;  ;  ;  ;  

人体舒适度指数论文-孟蕾,桑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