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的情诗

论李白的情诗

一、浅谈李白的情意诗(论文文献综述)

谭佳奇[1](2021)在《清初施闰章山水诗研究》文中提出

吴钟婕[2](2020)在《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基于语境教学的古诗教学设计在形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学古诗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在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力求探索出一条解决中学古诗教学设计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分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主要是阐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正文由七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依据。该部分从理论和现实方面阐明古诗教学和语境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该部分以中学古诗语境教学调研为主要构成部分,分别从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及原因分析来完成对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的调研,阐明当前教学形势下古诗教学设计和语境教学结合的可取性。第三章,中学古诗语境解读。古诗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基础。该部分先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视角对中学课本中的古诗进行解读,然后从上下文语境解读法、社会文化语境解读法、认知语境解读法等几种方法进行古诗解读,探索解读古诗的新的切入口。第四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目标设计。该部分将古诗语境教学的目标设定为提升品读诗歌语言的能力、开拓培养诗性思维的方式、增强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个方面。力图深入贯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第五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内容设计。该部分立足文本、学情和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尝试联系语篇学、课程类型和汉语风格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内容设计。第六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教法选择。该部分尝试将语境教学的几种方法——上下文教学法、情景语境教学法、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认知语境教学法和虚拟语境教学法运用于古诗教学设计中,并将诵读法置于语境教学理论指导下,思考解决古诗教学问题的新的方法。第七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课例展示。该部分笔者根据前面的探索,尝试着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了教学设计,力求能体现出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基本精神。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黄金辉[3](2020)在《诗意的构想》文中研究说明文学是一切艺术的基础;诗,又是语言艺术的基础。人们评价诗之外的其他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往往称赞它"富有诗意";甚至日常生活都讲究"诗意地栖居"。姊妹艺术、日常生活尚且以"诗意"为指归,我们诗词界的朋友更应在创作中努力追求诗意。何谓诗意?诗意,指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怎样写出诗意?需要运用以形象思维为主、辅之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去构想,即构思和想象。构思,

钟巧灵,陈天佑[4](2018)在《论杨万里的题画诗》文中研究说明杨万里是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诗人,其题画诗创作亦独步南宋诗坛。在题画诗中,诗人或借题咏画图关注于自然山水与日常生活,同时也传达出对黑暗官场的疏离情绪;或以诗传情,表达对诗侣画友的深情厚谊;或对画家画作进行品评,阐发自己的绘画理论。他的题画诗作品既有鲜活的自然生趣,又沉淀了丰厚的人文气息,体察细致,色彩斑斓;诗人常以写意的方式描绘画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诗歌语言浅白而活泼,富有表现力。

杨艳宏[5](2016)在《刘克庄病中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疾病是人一生必然会面对的事情,疾病给人带来不幸,却又作为一种题材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财富。饱受疾病折磨的诗人在病中因异于健康时期的独特感受,往往会创作出弥足珍贵的诗作。刘克庄就是一个典型。刘克庄是南宋末期江湖诗派中最着名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病中诗。这些诗歌主要创作于他中晚年时期,这时候的诗人历经岁月的洗礼,也正是由于自身抱病,诗歌表达的情感也更为浓烈,在其诗歌作品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分五个部分来对刘克庄的病中诗进行探讨。绪论部分主要分析文章的选题来源、学术界对病中诗的研究现状以及刘克庄诗歌的研究状况。第一章,从刘克庄的病中诗入手,结合刘克庄实际的身体状况,比较不同时期病中诗创作数量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第二章,分析其病中诗歌所体现的情感。刘克庄在身患疾病时创作的诗歌相对于其他时期的诗歌情感更加丰富而真挚。这主要包括了病中仍然情牵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病中对亲友的思念与担忧,对病故亲友的哀恸,对自身命运无常的追问。第三章,主要论述刘克庄病中诗的思想内涵。刘克庄是一位多病却又长寿的诗人,这与他善于排解疾病有着重要的关系。除了常规的求医问药、注重养生,远离给予其沉重打击的政治集团,他还通过诗歌和佛道思想来宽慰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处于健康的状态。这种佛道互参的思想也成为其病中诗的一大思想特点。第四章研究刘克庄病中诗的影响。刘克庄的病中诗在其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唐代诗人病中诗创作方法,和唐代诗人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是其病中诗的价值意义所在。

汲安庆[6](2016)在《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无法绕开的一个独特存在。求用、求美、求在的浑然相融,是他语文教育本体思考的精魂。求用其表,求美其里,求在其魂。纵观其一生的着述,由实向虚,由外向内,由物向人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辨。谋求语文的应用性,却极度反感唯实唯利;建构语文的科学性,却不忘美的浸润与提升;关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亦不忘追求人的坚韧而美好的存在。这在那个“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的时代,堪称空谷足音。关于语文课程建设,他的指向灵肉一致,陶养成人的课程灵魂观,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混融自在的语文性质观,注重精深理解与自由表达相谐的语文课程目标观,以及追求课程与人相融,“滚雪球”式学养积淀,历史与现实打通,学习与生活打通,问学与自学结合等极具现代感的语文课程美学观,集西方“儿童中心”“社会中心”“学问中心”课程论之所长,而又有本土化的个性建构,对当下如何更好地建设、发展语文课程,颇具启示意义。至于现代语文教材,是在他那里奠基、开拓,也是在他那里走向成熟与辉煌的。作为开明派的精神领袖,他领衔编着的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文章讲话》《文心》《开明国文讲义》等均成为一时之选,备受历代学者称誉。这些教材既关注语文知识系统性的建构,亦不忘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结构;既聚焦陈述性知识精致、恰当地呈示,亦不忘程序性知识如何巧妙贯穿与渗透;既致力于教者思想、体验的优化和传授,亦不忘学生的思想呼应与言语实践,这使他的语文教材不仅有理性思考的深度,而且还有人文关怀的温度,主体创造的高度;不仅具有古代文选本的审美内质,更具有现代教材的理性品格。民国时期,因为处于白话与文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转型的接口,语文阅读教育方面的争鸣尤为炽热。阅读以语体文为主,还是以文言文为主?侧重应用文,还是文学文?强化默读,还是诵读?读书是装饰,致用,还是其他?阅读教学注意得意忘言,还是得言忘意……面对这些问题,夏丏尊均作出了细致深入而又高屋建瓴的思考,并形成了广涉中西、博通古今,生命融合、养成能力,多元共生、意在读外的语文阅读教育思想,为现代语文教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写作教育思想是在“国文退化”“抢救国文”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与其他学者相较,他的写作教育思想除了有融于生活,服务自我的应世取向,更有营构美境,诗意栖居;思若泉新,为我而存的应性取向。不仅密切关注“多读,多作,多商量”的切实功夫,而且还会自觉探讨何以如此的缘由,以及怎样如此的智慧。不仅倾情摸索写作的规矩、技法,而且还不倦地呼吁关注写作主体的态度、真情与人格的陶冶,谋求知、情、意素养的浑然统一,力图使言由心生,文从道出成为言语表现的健康生态。因此“诚意正心,阳明兼得”成了他写作教育思想最为精粹的写照。关于语文测评思想,一言以蔽之:遵路识真,化为关怀。抨击命题罔顾时代需求,无视学生知识实际,关注检测服务于学生将来的进修与生活;警惕大而无当的随意、任性,讲求检测的精细化、科学化;摒弃知识的机械识记,能力的无聊操练,建构素养本位下融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探索兴趣,人格素养于一炉的立体考查;既注意他测,亦不忘自测、互测、混测,形成检测的动态化、优质化,并构成对目标设定、课堂教学的有力互动。这使他的语文测评思想不仅具有科学的效度、信度、梯度,更具有人文的热度、广度和深度。然而,由于种种浅读、误读,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的独特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正本清源,祛蔽扬美,重塑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经典地位,使之更加有力地指导当下的语文教育实践,便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的研究正是由此展开。

马连菊[7](2015)在《《瀛奎律髓》诗学研究 ——以情景论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情景诗论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诗论,从南朝刘勰到唐代王昌龄,从宋周弼到元方回,再从明谢榛到清王夫之,这些学者对此都给予过很高的重视。因此本文立足于挖掘和拓展这一诗论,对《瀛奎律髓》中情景诗论做系统的总结,同时梳理方回前后的情景诗论,以此建立一个完整的情景诗论的体系。因此本文分为四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元前的情景诗论,分为四节,第一节通过对“景”字溯源发现早期情景论基本涵盖于诸如“感物”论、“物象”论之中,仔细辨析秦汉之际情景呈现状态和研讨;第二节围绕“物感”说来讨论情景关系生成互动的诗学原理;第三节从初唐情景交融、盛唐情景理论建构及中晚唐情景与境的讨论三个方面来探讨唐人情景诗论的认知历程;第四节通过分析周弼、范曦文等人的情景论来观察宋人关于情景表现的诗法认识。通过这四节的分析研究来梳理方回之前情景诗论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方回情景论,分为四节,第一节探讨唐律情景组合诗体分期论,第二节分析方回的情景“变体”论,第三节研究方回景句描写诗法论,第四节总结方回的情景表现的“诗味”论,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方回最基本的情景诗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第三章《瀛奎律髓》情景表现的探讨,分为四节,第一节通过对柳宗元律诗“生峭”风格成因的分析,来探讨情景组合诗论对个体诗人诗作产生的影响;第二节通过宋律情景表现的种种平淡来理解方回对宋律平淡诗风的推重原因;第三节分析唐宋律诗在情景表现上的“工法”来考察二者的共性;第四节通过情景组合体式、情景求奇与否等的对比来找到唐宋律诗比较的一个新鲜视角。第四章《瀛奎律髓》情景诗学的影响,分为五节,第一及第二节分别讨论后世对方回“情景描写论”及“情景组合论”的回应,第三节分析纪昀对方回情景论的独特批评,第四节从情景诗味论的补充、情景为主作诗论的肯定、情景交融论的反思及“情景生成”论和“情景主宾”论的探索来分析后世学者对情景诗论的补充和发展。

汲安庆[8](2015)在《一个被尘封的美学存在——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论》文中提出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是民国时期语文教育中的一道魅力风景。本是为了追求语文的科学化,扞卫语文的体性,提升教育的品质,但因为在形式本体的建构中,既注意形式知识的积累与化用,又关注语感的训练、情味的体验、诗趣的领略、人格的陶冶,所以他的形式观既有技道相融的充实之美,又有悦目愉情的自洽之美、主体力量的张扬之美。这不仅对当时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语文教育现状是一种有力的反拨,对当下语文教育中"工具理性"盛行、"价值理性"受挫的不良趋向,还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整体感、生命感、美感严重缺失的状况,更是一种有力的矫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有诸种误读,这种个性化的美学存在一直被忽视,尘封日久。基于此,系统、深入地厘清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的层级、样态、内涵、流变,客观、辩证地估定其在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形式美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探讨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哲学启迪和实践意义,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吴振华[9](2014)在《从宴会诗序看唐诗创作趋向的转变》文中认为宴会诗序大致分为朝享宴会、文人游乐宴会、群聚赋诗宴会、家宴、赠别宴会五类。记录了应制唱和、群聚赋诗、节日游乐、离别送行等真切场景,具有广泛的史料价值,也是时代精神的折光,鲜明地展现出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既有规模宏大的应制唱和,也有追寻魏晋风流的集体创作,既是时代风向的鲜明标记,也属独抒性灵的感性空间,更是人生感慨的真切流露。唐代宴会诗序是诗人性情的晴雨表,也是时代兴衰起伏的风向标,鲜明地表现出一代文风的变化:初唐尚丽,盛唐主气,中唐求理。

齐嫚嫚[10](2014)在《纳兰性德诗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代着名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更是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誉之。他是清初文坛颇有建树的文人。在其短暂的一生创造了大量的诗词。然而,人们只知道他的词出名,实际上他写的诗比词还多,聪明早慧的他“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他的词表达个人的情感,而他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政治理想则在他的诗歌中展现。他的诗题材体裁多样,有借古抒怀的拟古咏史诗,师友、朋友之间赠别诗,巡游的边塞山水诗和爱情诗,诗歌用五言、七言、古体、近体律诗绝句写作。然而学界对他及他的词做了较多的研究,对他的诗论研究较少而且没有系统的概述。纳兰性德的诗论主要集中在《渌水亭杂识》和《原诗》中。本文从清初遗民诗人诗论的内容和特点着手,探寻纳兰性德作为满族诗人和其他士人一样关注诗歌发展变化。参照其诗论文本,试图概括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主张,这对更好的了解他的生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纳兰性德的诗论虽然不像其他学者的诗论,诗话那样系统集中,但他的诗论也有独到、新颖之处,在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拟从六章分章论述他的诗学观。第一章,简要介绍纳兰性德的生平和他的诗歌;第二章,分析对比清初遗民诗人的诗论和纳兰性德的诗论,探讨纳兰性德不受传统儒家理的束缚,强调诗歌抒发返璞归真的真性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观;第三章纳兰性德诗论特征,在《原诗》中提倡诗歌抒发真性情,反对模拟剽窃,诗歌要表现自己的面目,要转益多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他从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突出才学及恨人对诗歌创作的作用,以及诗取自适。第四章,诗歌比兴观,他提倡比兴在内容上有寄托,方法上用赋排,使事,用事要达到灵动的效果。第五章纳兰性德诗词变化观,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诗词曲的变化,批判了对词只写欢愉不写忧患的错误认识,和对建安、唐诗的标举。第六章纳兰性德对诗歌题材、体裁的关注,主张不论何种诗都要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对纳兰性德诗论的系统阐述,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作为满族人对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丰富诗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浅谈李白的情意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李白的情意诗(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古诗
        (二)教学设计
        (三)古诗教学设计
        (四)语境教学
        (五)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
    三、研究现状
        (一)中学古诗教学研究现状
        (二)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三)语境教学研究现状
        (四)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调查访问法
        (三)教育观察法
第一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 中学古诗教材呈现及分析
        一、古诗的教材呈现
        二、古诗的教材分析
    第二节 古诗教学设计和语境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一、古诗教学设计与语境教学结合的理论基础
        二、古诗教学设计与语境教学结合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 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
    第一节 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研究设计
    第二节 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数据处理
        一、调查问卷数据收集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二、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第三章 中学古诗语境解读
    第一节 中学古诗语境解读视角
        一、语言视角
        二、思维视角
        三、审美视角
        四、文化视角
    第二节 中学古诗语境解读方法
        一、上下文解读法
        二、社会文化语境解读法
        三、认知语境解读法
第四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节 提升品读诗歌语言的能力
        一、古诗语言特点
        二、古诗教学语言能力目标设计策略
    第二节 开拓培养诗性思维的方式
        一、诗性思维界定
        二、古诗教学思维能力目标设计策略
    第三节 增强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一、语境审美释义
        二、古诗教学审美能力目标设计策略
    第四节 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优秀文化辨析
        二、古诗教学文化能力目标设计策略
第五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节 立足文本的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一、从语篇功能角度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二、从选文类型角度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三、从汉语风格角度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节 立足学情的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一、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二、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三、从学生学习状态出发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第三节 立足课程标准的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程目标要求与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二、学习任务群要求与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三、学业质量评价要求与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第六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教法选择
    第一节 上下文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上下文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上下文设计法例说
    第二节 情景语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情景语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情景语境设计法例说
    第三节 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社会文化语境设计法例说
    第四节 认知语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认知语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认知语境设计法例说
    第五节 虚拟语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虚拟语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虚拟语境设计法例说
    第六节 诵读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诵读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诵读法例说
第七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课例展示
    第一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境教学设计
    第二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境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二、教学环节设计说明
结语
附录
    附录A《中学古诗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关于中学古诗语境教学设计的访谈计划(教师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3)诗意的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想有情意的诗
    1. 田园情意(乡情)
    2. 山水情意(人与自然之情)
    3. 人间情意(亲情、爱情、友情)
二、构想有新意的诗
    1. 咏史诗出新意
    2. 应酬诗出新意
    3. 文化诗出新意
三、构想有意味的诗
    1. 有趣味
    2. 耐品味
    3. 留余味
四、构想有意境的诗
    1. 意蕴的积淀
    2. 意象的构成
    3. 意境的营造

(4)论杨万里的题画诗(论文提纲范文)

    一是表达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热爱, 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关注。
    二是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黑暗政治的厌恶。
    三是以诗传情, 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四是阐发绘画理论, 品评画家画作。
    一是鲜活的自然之趣与浓郁的人文气息。
    二是写意的浪漫主义与多样的艺术手法。
    三是体察入微, 色彩斑斓。
    四是语言活泼浅白而极富表现力。

(5)刘克庄病中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刘克庄的身体状况及其病中诗的创作概况
    2.1 刘克庄的身体状况
    2.2 病中诗创作概况
3.刘克庄病中诗的情感表现
    3.1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2 对亲友之情的感慨与留恋
    3.3 对自身命运无常的追问
4.刘克庄病中诗的思想内涵
    4.1 疾病与诗人的诗歌创作
    4.2 疾病与诗人的政治态度
    4.3 疾病与诗人的佛教思想
    4.4 疾病与诗人的道教思想
5.刘克庄病中诗的价值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何曾只道是寻常
    一、选题的缘起
        1、名课瑕疵,根在何处
        2、岂止“形式论”这一美点
        3、重塑夏丐尊语文教育思想经典
    二、相关文献综述
        1、范围:涉及语文教育多领域
        2、方法:“肉、骨、神”兼备
        3、追求:价值重构,多维阐扬
    三、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1、不断强化语文的言语性
        2、忠实地扞卫语文的体性
        3、大力推动语文的科学化
        4、使语文生命化得以可能
        5、有效实现语文教学审美
    四、研究的方法
        1、论述与多重背景结合
        2、注意流脉的成因分析
        3、把握隐秘的思想互文
第一章 三位一体:求用·求美·求在—夏丐尊语文教育本体思考之研究
    一、求用:进窥学问,应付生活
        1、能力:价值总摄,多方养成
        2、学养:学贯中西,丰富知识
        3、习惯:注意打通,化为食粮
    二、求美:诗意浸润,守住本心
        1、阅读:玩绎美点,润泽心身
        2、写作:既要求通,更要求好
        3、生活:趣味点染,诗意栖居
    三、求在:言语表现,确证自我
        1、守望:与书相伴,与写共生
        2、积累:广事吸收,蓄势待发
        3、表现:忠于情思,自己造辞
第二章 灵肉一致,陶养成人—夏丐尊语文课程思想研究
    一、课程: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1、学科形态与教育蓝图
        2、经验、活动及其他
    二、语文课程思想中的诸范畴
        1、灵魂:灵肉一致,陶养成人
        2、性质:工具、人文、言语相融
        3、目标:基于形式的阅读与写作
        4、内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三、指向灵肉一致的成“人”之美
        1、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察
        2、兼收并蓄,根在立人
        3、成人之美,美在何处
第三章 科学活用,文质彬彬—夏丐尊语文教材编制思想研究
    一、体大思精,追求科学的尊严
        1、循序渐进,建构体系
        2、互相配合,丝丝入扣
        3、生活中心,养成能力
    二、突出形式,扞卫语文的体性
        1、形式知识的多维渗透
        2、引进语文学的新成果
        3、注重知识,不忘趣味
    三、注重化用,强调自我的确证
        1、抽绎通则,用到别处
        2、辩证扬弃,自铸新论
        3、基于学生本位的多元追求
第四章 博观约取,丰富生活—夏丐尊语文阅读教育思想研究
    一、为何读:多元共生,意在读外
        1、应付生活,改进生活
        2、文化认同,自我确证
        3、沉浸醲郁,无为而读
    二、读什么:广涉中西,博通古今
        1、中国文化,世界事项
        2、理法书·工具书·作法书
        3、职务书·参考书·趣味书
    三、怎么读:生命融合,养成能力
        1、依类定法,力求经济
        2、循序渐进,营养自我
        3、点线结合,立体阅读
第五章 诚意正心,阳明兼得—夏丐尊写作教育思想研究
    一、为何写:与写共生,为我而存
        1、融于生活,服务自我
        2、营构美境,诗意栖居
        3、思若泉新,为我而存
    二、写什么:抒写自我的发达情思
        1、忠于内心,自由发挥
        2、精致厚化,复合情思
        3、融会贯通,培育发达
    三、怎么写:形之于外,求之于内
        1、勉力求通,不忘求好
        2、知行合一,熟能生巧
        3、努力修养,文从道出
第六章 遵路识真,化为关怀—夏丐尊语文测评思想研究
    一、关于语文测评的构想
        1、写作:以翻译、评改为标准
        2、理解:考标点、分段与常识
        3、语汇:聚焦理解和运用能力
        4、其他:书法、格式与讹写等
    二、走向科学的大测评观
        1、动态:多管齐下,鉴明得失
        2、立体:立足体性,着眼全人
        3、精妙:尺幅千里,不忘意趣
    三、超越测评,确证自我
        1、平台:思想对话,生命生长
        2、引线:引爆积累,幸福言说
        3、契机:深化思想,确证自我
结语
附录: 夏丐尊先生着述年表简编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瀛奎律髓》诗学研究 ——以情景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元前的情景诗论
    第一节“景”字溯源与早期情景论
        一、“景”字溯源与辨析
        二、情景诗论的早期源头
        三、早期诗作的情景表现
    第二节“物感”与情景关系的生成
        一、“物”字与“景”字的关系
        二、“物感”说里的情由景生论
        三、“物感”说里的情景交融论
        四、“物感”说里的情以辞发论
    第三节 唐人情景诗论的认知历程
        一、初唐对情景秀句的审美
        二、盛唐王昌龄的情景理论
        三、中晚唐情景与“境”论
    第四节 宋人对情景诗法的认识
        一、宋人关于意与景的认识
        二、周弼对情景诗法的建构
        三、范曦文对情景诗法的推进
第二章 方回的情景诗论
    第一节 唐律情景诗体分期论
        一、初唐时期的情景诗体
        二、盛唐时期的情景诗体
        三、晚唐时期的情景诗体
    第二节 情景诗体“变体”论
        一、一联内一情一景属对诗体
        二、轻重属对“变体”论
        三、其他少见情景“变体”
    第三节 律诗景句锻炼法
        一、风格自然、不涉妆点论
        二、描写细润、尽现其妙论
        三、用材新异、诗则新美论
    第四节 情景“诗味”论
        一、“诗味说”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二、写景曲尽其妙、浑然有味论
        三、言情淡淡道出、情味深幽论
        四、情景兼备、诗味无穷论
第三章 《瀛奎律髓》情景表现的探讨
    第一节“柳峭”:唐人律诗情景表现的个案
        一、柳诗之“峭”的研究成果
        二、柳诗“峭”之语感的表现
        三、柳诗“峭”的情景组合论
        四、柳诗之“峭”的时代成因
    第二节“平淡”:宋代律诗情景表现的追求
        一、“平淡”诗风的历史简溯
        二、“宋人第一”为平淡诗风的先驱
        三、“江西诗派”为平淡诗风的主力
        四、“平淡”为宋人的普遍追求
    第三节 唐宋律句情景表现的“工法”
        一、工的历史及工的表现
        二、工的类型及工的方法
        三、工而有味及工而无迹
    第四节 唐宋律诗情景表现的不同
        一、情景组合带来的体式差别
        二、情景求奇带来的审美差别
        三、“唐人风味”与“唐人所长”
第四章 《瀛奎律髓》情景诗学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 纪昀对方回情景诗论的独特批评
        一、从“本无定法”批评方回情景组合论
        二、从“硬分情景”批评方回情景辨析观
        三、从“情景兼备”批评方回情景学诗法
    第二节 后世对方回情景描写论的回应与发展
        一、对方回情景描写论的赞同
        二、情景描写真实与否的探讨
        三、后世学者独特的情景描写视角
    第三节 后世对方回情景组合论的批评与发展
        一、对情景组合诗法论的肯定
        二、对情景组合诗法论的反对
        三、后世对情景组合法的发展
    第四节 后世对方回及其他情景诗论的补充与探索
        一、对方回情景有味论的补充
        二、情景为主作诗论的提出
        三、情景交融论的深入反思
        四、情景生成论的探索
        五、“情景主宾”论的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一个被尘封的美学存在——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观的层级与样态
二、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观的个性化特征
三、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中的相关概念
四、语文教育形式美学:拔高,还是实评
五、粗砺、开阔的阐释空间及语文学意义

(9)从宴会诗序看唐诗创作趋向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朝享宴会:规模宏大的应制唱和
二、群聚赋诗宴会:追寻魏晋风流的集体创作
三、文人游乐宴会:时代风向的鲜明标记
四、家宴:独抒性灵的感性空间
五、赠别宴会:人生感慨的真切流露

(10)纳兰性德诗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清初背景下的诗歌特征
    2.1 清初遗民诗歌
        2.1.1 从清初遗民诗谈起
        2.1.2 遗民诗的特征
    2.2 纳兰性德诗论形成的背景
第三章 纳兰性德诗论
    3.1 纳兰性德诗论的特点
    3.2 《原诗》中的诗歌观
        3.2.1 抒写真性情
        3.2.2 反对模拟剽窃
        3.2.3 诗自家面目
        3.2.4 转益多师
    3.3 才学与诗
    3.4 恨人与创作
    3.5 诗取自适
第四章 诗歌比兴论
    4.1 纳兰性德的比兴观
    4.2 比兴在内容上有寄托
    4.3 恰当运用赋排和使事
        4.3.1 恰当用赋
        4.3.2 恰当用事
    4.4 使事要灵动
第五章 诗学变化观
    5.1 纳兰性德诗词曲变化观的背景
    5.2 纳兰性德诗词曲变化观立论思路
    5.3 纳兰性德变化观词论的内容
    5.4 正面标举建安,唐诗
        5.4.1 标举建安
        5.4.2 标举唐诗
第六章 纳兰性德对诗歌体裁、题材的论述
    6.1 纳兰性德对咏史诗的评述
    6.2 步韵诗的评述
    6.3 时文
    6.4 乐府诗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四、浅谈李白的情意诗(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初施闰章山水诗研究[D]. 谭佳奇. 延边大学, 2021
  • [2]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D]. 吴钟婕.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诗意的构想[J]. 黄金辉. 文史杂志, 2020(01)
  • [4]论杨万里的题画诗[J]. 钟巧灵,陈天佑. 怀化学院学报, 2018(08)
  • [5]刘克庄病中诗研究[D]. 杨艳宏. 新疆师范大学, 2016(08)
  • [6]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 汲安庆.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3)
  • [7]《瀛奎律髓》诗学研究 ——以情景论为中心[D]. 马连菊.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8]一个被尘封的美学存在——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论[J]. 汲安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9]从宴会诗序看唐诗创作趋向的转变[J]. 吴振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 [10]纳兰性德诗论的研究[D]. 齐嫚嫚. 淮北师范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论李白的情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