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年代女性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文学,女性话语,性别
年代女性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开[1](2019)在《性别的单一自觉——1990年代女性文学话语生产的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观19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不难发现,由于受限于单一的性别话语,女作家在兹念兹的性别议题实际中只能有限地介入女性群体所面对的社会、文化生活,因而无法在知识分子阶层以外的读者中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其研究往往专注于文本的故事和叙事层面,虽然能够从文学性角度衡量19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利弊得失,但是却忽略了1990年代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这一重要背景。1990年代的文学空间是由作家、批评家与书商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营构的场域,女性文学之所以呈现出以性别为单一核心的话语特征,正是该场域内部多方力量合力运作的结果。因而,以作家、批评家和书商为视域,深入考察1990年代女性文学话语的发生、演进和其主要特征形成的内在根源,不仅有助于梳理女性文学存在与变迁的历史脉络,也能够为释放女性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活力寻找新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侯雪晶[2](2017)在《1980年代晋地女性文学创作的多元艺术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代的山西文坛,出现了以蒋韵、雪珂、程琪、高芸香为代表的女作家群,她们在融合晋地文学厚重的写实传统基础上,积极借鉴现代主义的笔法,通过女性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体验,创造了新时期充满实验精神的文学样本,带来晋地女性文学的新的启航。(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金梅花[3](2017)在《九十年代中韩女性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传入,中韩两国文坛开始用崭新的视角考察传统的文学史。90年代开始迎来了女性主义文学的鼎盛期,中韩两国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以女性的话语进行了广泛的创作活动。女性作家凭借女性经验表现女性意识和声音,写作侧重于颠覆解构男性中心社会的意识形态。本文选定90年代中韩两国代表作家陈染和申京淑的代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以先行研究为基础,从女性叙事、女性的本体性、女性展望等3个方面对陈染和申京淑的代表作品《私人生活》和《单人房》进行比较分析,确立了90年代中韩女性文学研究的比较视角。通过作品中女性的成长经历来分析主人公是怎样寻找本体性以及克服世界的过程,探索90年代中韩女性文学的意义。陈染和申京淑的作品都从女性视角出发,运用细腻的手法共同描绘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及女性问题,她们想以女性话语对应男性中心话语,以此‘颠覆’男权社会,但是这堵‘墙’并没有轻易倒塌。其实她们真正追求的不是男女对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和谐生活。作品虽然体现了对现实的否定和对未来的展望,但对于女性本体性的确立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彤[4](2017)在《浅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文学思潮中,女性作家在以崭新的面貌迅速崛起,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数量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这也是中国女性写作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学识有限,阅读较浅,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男权文化传统的解构、私人欲望身体的写作这叁个部分对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思潮进行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9期)
关薇[5](2016)在《女性意识的递进式反应——耽美小说对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与承继》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陈染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作品以同性之爱等方式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情感理想,以此实现对男权中心话语的挑战,女性意识有鲜明的反映;今天,耽美小说又以"男男之爱"的方式再一次将当代女性的选择付诸实践,强烈地表现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的解读,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其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加突出,由此,可以看出现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呈递进式状态呈现,这说明在当下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对女性精神家园的探寻进一步深化。(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赵仕蕾[6](2016)在《一个人的战争——从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语言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导火索二十世纪对于置身中国的女性来说,是一个动荡与彷徨,颠覆与重建的时代。西方的女权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西蒙·波伏娃和伍尔夫的作品和理论,如《第二性——女人》,《一间女人自己的屋子》等对女性写作产生了直接又深刻的影响。二、短兵相接的叁个阶段新时期女性话语权力的呼唤清晰而大胆,急切而焦灼。80年代初的一些女作家似乎摒弃了女性的精致细腻,以自己的"雄性"显示出锐不可当的气势,意欲与男人一决高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14期)
闫顺玲[7](2015)在《论叁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叁十年代,阶级矛盾、民族危亡这一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触动了作家那根敏感的神经,文学创作与时代紧密结合,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政治斗争等具有现实性和厚重感的题材就出现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的作品中了。活跃于叁十年代的女性作家,都自觉地追求文学的力度,她们以充沛的激情、敏锐的感悟与多彩的笔触,描写了飒爽英姿的革命的女性或艰苦卓绝的女性的革命,和着时代的节拍拓展了女性文学的境界。(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谭东梅[8](2015)在《性别与政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女性文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充溢的时代,也是作家身份、文学审美复杂多变的时代。性别与政治作为一种文化政治进入到文学,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本身具有某种政治性的女性写作,不管是大陆文学史所概括的“无性创作”,还是台湾文艺界强调的“反共文艺”,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文学都失之偏颇。本文以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为载体,试图分析五六十年代性别与政治是如何生成,并影响这个时期的女性写作的,这既包含文本外的历史语境、政治意识形态、作家身份的相互运作;也包含叙事话语与叙事权威在文本内的体现。本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对其进行论述:绪论部分:首先这个部分对写作缘起进行了说明,并对论文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性别政治、性别意识、女性文学等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研究现状做简要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对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做简要的说明。第一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性别政治在特殊的历史语境得以形成的文学场域。首先,海峡两岸的文学创作在五六十年代都面临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形成了各自政治意识形态下的文艺政策,从而影响着文学的审美。其次,对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海峡两岸女性文学的发展面貌出现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分析权力话语下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作家身份的辨识。这里主要从叁个方面来阐释,首先从五六十年代作家对五四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反叛,来分析影响作家创作追求的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其次对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的作家选择和身份的多元化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时代精神、作家身份,对这个时期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进行重新解读。第叁章:从文本的内部阐释性别政治得以运行的可能,即性别政治在女性写作中的体现。首先是叙事话语的形成,涉及的主要是叙述声音与叙述权威在女性写作中的运行,其次是从叙事特点等方面对两岸的女性写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政治语境下的女性写作的表达方式。结语部分: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对论文涉及到的性别政治,时代背景进行再次解读,对重新理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性文学提出自己的思考,并对海峡两岸女性写作所出现的不同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孙丽丽[9](2014)在《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十年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来自西方的女性理论对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经历迥异但又独立前卫的女作家们,首先开始自觉地用文字表达对现实女性生存态的关注和焦虑。作家们把过去遮遮掩掩的对女性生活、心理等的描写重新铺展在新社会的朝阳下,为她们寻找生存的空间和深入开掘女性的独特性,使她们的生命更精彩的延续、追求更完美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品牌》期刊2014年09期)
郭婷[10](2015)在《现代女性觉醒后的突围——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学的承继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问题成为研究社会改革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成为许多文学家着力描写的对象。妇女的命运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与社会、政治的变革息息相关。本文选取一个小小的视角,试图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女性写作主题的继承和突破及其作品的对比分析,以期对这一时期女性写作道路的探索做简单梳理。(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12期)
年代女性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80年代的山西文坛,出现了以蒋韵、雪珂、程琪、高芸香为代表的女作家群,她们在融合晋地文学厚重的写实传统基础上,积极借鉴现代主义的笔法,通过女性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体验,创造了新时期充满实验精神的文学样本,带来晋地女性文学的新的启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代女性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开.性别的单一自觉——1990年代女性文学话语生产的再考察[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
[2].侯雪晶.1980年代晋地女性文学创作的多元艺术风格[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3].金梅花.九十年代中韩女性文学研究[D].烟台大学.2017
[4].王彤.浅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J].青年文学家.2017
[5].关薇.女性意识的递进式反应——耽美小说对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与承继[J].甘肃高师学报.2016
[6].赵仕蕾.一个人的战争——从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语言谈起[J].青年文学家.2016
[7].闫顺玲.论叁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
[8].谭东梅.性别与政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女性文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9].孙丽丽.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J].品牌.2014
[10].郭婷.现代女性觉醒后的突围——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学的承继与探索[J].名作欣赏.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