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研究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研究

论文摘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巨大的灾难,然而至今为止,尚没有一种艾滋病疫苗被证明能够有效地预防HIV的感染。现在普遍认为,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应该回归到基础研究;而动物模型的不足,己日渐成为相关研究的瓶颈。由于HIV-1不能感染啮齿类及小型非人灵长类动物并导致疾病,科学家们曾经一度尝试采用嵌载HIV基因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简称SHIV)感染恒河猴为模拟模型。可是,近来科学家们开始质疑该模型的可信度,因为在采用SHIV感染猴模型研发中确立有效的预防性HIV疫苗已在高危人群中经临床试验证实无效。因而,现今被广泛认可的动物模型仍为SIV感染恒河猴的自然替代模型。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印度恒河猴模型。但与HIV-1感染人类相比较,此模型的特点为发病迅速、血浆病毒载量高、抗体反应弱,只能部分反映人类HIV-1感染病程,从而限制了该模型的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国际学界尝试采用中国恒河猴作为艾滋病模型,初期结果提示,中国恒河猴可能成为更好的动物模型,模拟人类HIV感染的病理进程[1-3]。但由于采用相关研究较少,对模型的特点掌握不充分,导致其推广应用尚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感染毒株对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广泛使用的SIVmac251,可导致感染动物在病毒学、免疫学和疾病进程等指标上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1],增加了分析的难度与实验动物的成本。本研究采用分子克隆的标准毒株SIVmac239作为感染毒株,以来源于中国广西南部、属于指名亚种的中国恒河猴作为模型动物,经静脉途径、直肠途径和阴道途径接种了31只中国恒河猴,对感染后实验猴的临床表现、血浆病毒载量、CD4+T细胞数、疾病进展情况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观察与较为详细的分析。此外,还对部分猴的活检淋巴结及死亡猴的尸检取材进行了病理学检查,以及对病毒env V1/V2区在进展成为AIDS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基因变异的情况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最后,在掌握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模型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与研究报道中常用模型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此模型的优越性与应用前景。以上研究的主要结果有:SIVmac239感染的中国恒河猴模型①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规律大致与HIV-1感染及现有的SIV猴模型一致;而高峰、平台期的病毒载量在数值上与HIV-1感染后更为接近;②CD4+T细胞数持续缓慢下降,下降速度与HIV-1感染导致的CD4+T细胞减少可比性较好;③生物学特性稳定,病毒、免疫学指标个体间差异小,尤其是静脉感染组,较少动物即可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④疾病进展的速度适宜,快速进展型与进展型所占的比例与疾病进展速度与HIV-1感染的可比性较好,反应出其发病机制能更好地模拟HIV-1感染;⑤可经静脉、直肠、阴道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⑥病理学检查显示AIDS死亡猴各个系统的病变与AIDS患者极为相似,虽然SIVmac239是淋巴细胞嗜性的病毒,但经过体内的变异、进化后,也可导致与巨噬细胞嗜性有关的一些病变,如SIV脑病等。以上结果提示,SIVmac239感染的中国恒河猴模型可能是目前研究AIDS发病机制及疫苗最适宜的动物模型,而本研究将为此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将大大推进HIV/AIDS发病机制、疫苗等多项研究工作的进展。此外,本研究还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线索,如:①直肠感染组CD4+T细胞数下降较迟,血浆病毒载量也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到晚期有部分动物显示出白发控制病毒复制的趋势;提示对粘膜感染的免疫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②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env V1/V2区基因在一些特定位点出现较高频率的变异,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中涉及多处潜在N-糖基化位点的丢失与产生,而文献报道糖基化位点的变化可能与中和抗体有关;③氨基酸序列变异的情况与SIVmac239在印度恒河猴中的变异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位点的变异未见有报道,如阴道感染组有50%(2/4)的动物出现了67V→L的变异,而该变异与CD4+T细胞数>1000个/μL相关(P<0.05),且50%的比例显著高于静脉感染组(0/19);④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大部分位点的变异频率增加;⑤在V1/V2区未发现存在与疾病快速进展及CD4+T细胞快速减少相关的变异位点。这些结果将为HIV感染中粘膜免疫的研究、病毒变异的研究等热点问题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SIVmac239经不同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一)
  • 2.1 临床表现
  • 2.2 浆病毒载量
  • 2.3 清学
  • 2.4 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例的分析
  • 2.5 CD4+T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
  • 2.6 SAIDS的疾病进程
  • 2.7 快速进展型猴艾滋病
  • 2.8 病理学改变
  • 3 讨论(一)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后各项生物学参数的变化
  • 4 讨论(二)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病理学改变
  • 第二部分 SIVmac感染中国恒河猴后V1/V2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cDNA测序结果及序列比对
  • 2.2 env区V1/V2区cDNA变异的结果与分析
  • 2.3 推导蛋白质序列的比对图
  • 3 讨论——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后env V1/V2区基因变异的情况
  • 结论
  • 文献综述
  • 1 HIV/AIDS研究中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历史与进展
  • 1.1 前言
  • 1.2 SIV在非洲猴的自然感染
  • 1.3 SI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展
  • 1.4 SIV感染猴模型的作用与局限性
  • 1.5 SHIV模型的研究
  • 1.6 小结
  • 2 SIVmac感染模型中实验猴的相关研究
  • 2.1 前言
  • 2.2 恒河猴的生物学分类与分布
  • 3 SIVmac感染恒河猴后进展成AIDS过程中env V1/V2病毒变异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