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普适计算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希望自己的计算机也能象手机一样实现强大的漫游功能,方便的访问各种网络资源。但是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协议栈TCP/IP 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将来的移动性问题,因此它不能对移动提供透明的支持。为了使IP 提供对移动的支持,IETF 制定了用于解决移动主机在不中断通信的情况下接入网络的一种技术——移动IP(Mobile IP)。本文详细地描述了移动IP,介绍了与它有关的技术并给出了一个具体实现的方案。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TCP/IP 网络的层次结构及IP 协议,讨论了传统IP 协议对移动支持的不足及对其进行改进的办法之间的比较,然后详细介绍了移动IP 中的技术细节包括:隧道技术、代理发现、注册过程和数据包的路由等,并简要介绍了移动IPv6 技术,接着讨论了一下现有移动IP 的不足以及急待解决的一些重要技术如快速切换技术等。最后,论文以扩展RedHat Linux 的IP 部分为例介绍了移动IPv4 的具体实现,并建立了实验环境对Linux 下的支持移动IPv4 的实验系统进行了测试。论文最后总结了整个研究工作的心得,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本课题是基于863 项目“面向信息与智能设备的嵌入式软件平台”的嵌入式Linux 平台的实现为依托的研究。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论文以扩展IPv4 协议为例详细介绍了移动IPv4 协议及其实现,为最终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移动IP 功能作好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1.2 为什么选择移动IPv41.3 课题研究的依据及意义1.4 本人所作的工作1.5 课题研究内容第二章 IPv4 协议概述2.1 TCP/IP 的网络层次结构2.2 IP 协议2.2.1 IP 分组的格式2.2.2 IP 地址(IPv4)2.2.3 IP 路由选择2.3 ICMP 协议2.4 ARP 协议2.5 IPv6 简介2.6 本章小结第三章 移动IPv4 工作机理3.1 移动IP 的产生3.2 移动IP 解决的问题3.3 移动IP 要达到的目标和设计要求3.4 移动IP 中的术语3.5 移动IP 的工作机制3.6 移动IPv6 简介3.7 移动IP 的应用3.8 本章小结第四章 移动IP 关键技术4.1 隧道技术4.1.1 “隧道”在移动IP 中的作用4.1.2 IP 的IP 封装4.1.3 最小封装4.1.4 通用路由封装4.1.5 三种隧道技术的比较4.2 代理发现机制4.2.1 代理通告和请求消息4.2.2 移动检测4.2.3 总结4.3 注册4.3.1 注册消息4.3.2 注册认证扩展4.3.2 注册过程4.4 数据包的路由4.4.1 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上时包的选路4.4.2 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时包的选路4.4.3 移动节点发送数据包的路由4.4.4 移动节点收发广播和组播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移动IP 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1 路由优化问题5.2 外地代理的平滑切换问题5.3 网络性能问题5.4 QoS 保障问题5.5 移动IP 中TCP 的性能5.6 移动IP 对其他协议的支持5.7 其他有待解决的问题5.8 本章小结第六章 移动IP 功能的实现6.1 概述6.2 基本实现目标6.3 技术背景6.4 内核部分的实现6.4.1 IP 处理总体流程6.4.2 代理发现机制的实现6.4.3 注册过程的实现6.4.4 数据包的路由6.5 测试环境和方法6.5.1 VMWare 虚拟机软件6.5.2 网络环境搭建和配置6.5.3 测试过程6.6 本章小结第七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移动论文; 隧道技术论文; 家乡代理论文; 外地代理论文; 移动节点论文; 转交地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