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与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大大缩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是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这使得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学校是知识的产生与传播、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以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多功能的统一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功能的完善程度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要素,对高校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高校总体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办学质量,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也是黑龙江省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本论文主要研究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针对此目标,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首先,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论证了黑龙江省开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从而为论文的架构和内容构建了理论基础。其次,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界定了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的内涵,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教育观念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学科组织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并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和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再次,对黑龙江省开展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进行了SWOT和SPACE分析,并据此设立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总体目标、指标设立的SMART原则以及设计思路,依此构建了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确立了指标数据收集的方向。然后,对因子分析模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应用于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并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全国综合排名为11;并从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证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依据实证评价结果,针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提出科技人才激励环境优化、科技创新群体培育、海外科技人才引进的人力资源战略;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开展科技中介机构的创新环境战略;整合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创新资源战略以及加大创新系统整合、明确资助主体的创新效率战略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科技创新的内涵与动力
  • 2.1.1 创新、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
  • 2.1.2 科技创新动力源研究
  • 2.2 高等教育区域化理论
  • 2.2.1 区域与区域高等教育的涵义
  • 2.2.2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内涵
  • 2.2.3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动因
  • 2.3 高校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关系
  • 2.4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4.1 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 2.4.2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 3.1.1 科技进步环境
  • 3.1.2 科技活动投入
  • 3.1.3 科技活动产出
  • 3.1.4 高新技术产业化
  • 3.1.5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3.2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 3.2.1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状况
  • 3.2.2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产出状况
  • 3.3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需求分析
  • 3.3.1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需求的内涵
  • 3.3.2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需求要素分析
  • 3.3.3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需求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构成分析
  • 4.1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 4.1.1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
  • 4.1.2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
  • 4.2 教育观念创新能力
  • 4.2.1 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理念
  • 4.2.2 树立黑龙江省高校营销管理理念
  • 4.2.3 推进教学观从“知识导向”向“创新导向”的转变
  • 4.3 制度创新能力
  • 4.3.1 激励和服务制度创新
  • 4.3.2 教师评价制度创新
  • 4.3.3 学生评价制度创新
  • 4.4 学科组织创新能力
  • 4.4.1 高校专业与课程创新
  • 4.4.2 学科组织机构创新
  • 4.4.3 学科组织文化创新
  • 4.5 技术创新能力
  • 4.5.1 高校技术创新的作用
  • 4.5.2 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建设
  • 4.5.3 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建设
  • 4.6 知识创新能力
  • 4.6.1 知识创新模型
  • 4.6.2 知识共享
  • 4.6.3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环境分析
  • 5.1 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优势(S)分析
  • 5.1.1 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
  • 5.1.2 具有较强的科技研究基础
  • 5.1.3 资源整合的潜力巨大
  • 5.1.4 地域和自然资源优势
  • 5.1.5 独特的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投入产出优势
  • 5.2 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劣势(W)分析
  • 5.2.1 思想观念陈旧
  • 5.2.2 学术界闭塞现象严重
  • 5.2.3 科技与经济相脱节
  • 5.3 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机会(O)分析
  • 5.3.1 具有良好的政策性激励机制
  • 5.3.2 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 5.3.3 市场经济给高校科技带来的机遇
  • 5.3.4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为黑龙江省高校带来新的机遇
  • 5.4 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威胁(T)分析
  • 5.4.1 竞争日趋激烈
  • 5.4.2 市场机制对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 5.4.3 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
  • 5.4.4 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整合的要求越来越高
  • 5.4.5 科技研发的投入机制不畅
  • 5.4.6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 5.5 黑龙江省开展高校科技创新环境总体分析
  • 5.5.1 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 5.5.2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
  • 5.6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分析
  • 5.6.1 促进区域科技发展
  • 5.6.2 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 5.6.3 加快科学技术进步
  • 5.6.4 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6.1 指标体系选取的 SMART原则
  • 6.1.1 系统性原则(Systemic)
  • 6.1.2 可测量性原则(Measurable)
  • 6.1.3 实用性原则(Applied)
  • 6.1.4 相关性原则(Relevant)
  • 6.1.5 跟踪性原则(Trackable)
  • 6.2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总体构架
  • 6.3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1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6.3.2 主要评价指标的涵义
  • 6.3.3 数据的收集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与实证分析
  • 7.1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
  • 7.2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
  • 7.2.1 因子分析在高级统计学中的定义
  • 7.2.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7.2.3 因子分析的步骤
  • 7.3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7.3.1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 7.3.2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提高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 8.1 提高人力资源水平
  • 8.1.1 科技人才激励环境的优化
  • 8.1.2 科技创新群体的培育
  • 8.1.3 海外科技人才的引进
  • 8.2 培育高校科技创新环境
  • 8.2.1 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 8.2.2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
  • 8.3 丰富高校科技创新资源
  • 8.3.1 整合高校科技创新资源
  • 8.3.2 加强高校学科建设
  • 8.4 提高高校创新效率
  • 8.4.1 加大创新系统整合
  • 8.4.2 明确资助主体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A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驻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态势分析与评价[J]. 科技广场 2019(05)
    •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高校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前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20)
    • [3].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19(10)
    • [4].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省际评价与比较[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9(06)
    • [5].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管理观察 2019(35)
    • [6].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J]. 民主 2019(12)
    • [7].“软文化+硬科技”协同培育徐州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文化[J]. 安徽化工 2020(01)
    • [8].浅谈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4)
    • [9].高校科技创新“孤岛现象”的源头治理[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03)
    • [10].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内江科技 2020(05)
    • [11].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基于组合评价法和K均值聚类的分析[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05)
    • [12].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06)
    • [13].新时期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04)
    • [14].基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01)
    • [15].高校科技创新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检验[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13)
    • [16].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管理观察 2020(11)
    • [17].中德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对比与启示[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3)
    • [18].基于战略导向的高校科技创新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 2020(10)
    • [19].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基于我国重点高校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05)
    • [20].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 经济问题 2020(11)
    • [21].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省际比较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2)
    • [22].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 科学与管理 2019(04)
    • [23].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运行机制提升策略[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08)
    • [24].中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J]. 现代教育科学 2019(10)
    • [25].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研究40年的进展与反思——基于对1979—2018年重要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19(05)
    • [26].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方法[J]. 高教学刊 2019(22)
    • [27].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23)
    • [28].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成因与优化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1)
    • [29].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01)
    • [30].珠三角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现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2)

    标签:;  ;  ;  ;  ;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