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

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81)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工作的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医院自制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问卷,进行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和研究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结果: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中,67例(98.53%)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护理人员的暴力防范意识较差。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这与精神科护理人员本身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以及患者的病症有关,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并且进行沟通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研究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84-02

工作场所暴力指的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范围内受到各种袭击、辱骂以及威胁等,对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严重不良的暴力事件[1]。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受到的特殊性约束,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本次实验对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以下为具体研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工作的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医院自制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对所有的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的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5.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

(1)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方式主要有:撕咬、碰撞、抓挠、拳脚踢打、口头侮辱和威胁等,其中,撕咬碰撞和口头威胁所占比重最大。

(2)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时间:护理人员较少时、家属探视之后以及患者新入院时。

(3)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中,67例(98.53%)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39例(58.21%)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一次工作场所暴力,53例(79.10%)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两次或两次以上工作场所暴力。生理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为34例(50.75%),心理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为42例(62.69%)。

(4)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年龄特征:精神科护理人员年龄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5岁及25岁以下为第一阶段,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概率为36.15%;26岁至40岁的第二阶段,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概率为47.32%;40岁以上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概率为16.53%。

(5)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性别特征:女性多于男性。

(6)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精神科护理人员认为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疾病有关,占47例(70.15%);12例(17.91%)与患者的护理要求和护理人员的沟通不足有关;7例(10.45%)与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较差有关;1例(1.49%)与医疗费用有关。

3.讨论

工作场所暴力包括生理暴力和心理暴力两方面内容,其中,生理暴力指的是撕咬、碰撞、抓挠、拳脚踢打等,而心理暴力则指的是辱骂和威胁等。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经常有可能遭受工作场所暴力[2]。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本次实验中,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中,67例(98.53%)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说明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这对于促进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需要引起重视。而在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与多个方面因素有关:首先,从精神科护理人员自身找原因。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足够丰富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经验是导致较高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此外,精神科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才会遭受工作场所暴力[3]。其次,从客观因素来看。精神患者存在精神症状是主要的原因。此外,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人员结构来看,本院的年轻精神科护理人员数量较多,年轻的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暴力事件的应对上和解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可能受到工作场所暴力伤害[4]。因此,人员结构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根据以上分析的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和原因,医院在将来的管理中应该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首先要求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失误,提高护理沟通的能力[5];护理人员对患者要进行暴力、冲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暴力风险的的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其次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从年龄、性别、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并在特殊时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如:家属探视、晨起洗漱、打饭时等患者集中活动时。最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暴技能培训和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并制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

本次实验对我院工作的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68例精神科护理人员中,67例(98.53%)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护理人员的暴力防范意识较差。

综上,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可能性高,这与精神科护理人员本身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以及患者的病症有关,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自我的防范意识,并且进行沟通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庞秀丽.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46.

[2]任昌娟.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暴力袭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5(22):104-105+108.

[3]屈丹,郑蔚,孙萌.实习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心理应激反应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2):109-110.

[4]贺慧玲,刘淑清.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07):893-894.

[5]孙涛,王硕,王娜,王菲,刘新研,张良,王刚,樊立华,曹德品.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后的行为反应与组织应对的调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05):681-682+684.

标签:;  ;  ;  

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