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

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

论文摘要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巩固边陲,将征南大军和大批内地平民发至贵州屯田。这些移民的居住地被称为屯堡(pǔ),这些移民也被称为屯堡人,是他们改变了贵州的历史进程。尽管生活在黔中多民族的包围圈中,来自江淮的屯堡人,却在远离故乡的封闭大山里,牢牢固守着祖先的文化根脉。可以说,安顺屯堡文化是明代江南汉文化的活标本,也是贵州建省以来历史开发的见证。从国家层面和历史进程来看,屯堡是独特的汉民族亚文化族群,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而从黔中地域看,屯堡又有相对的普遍性,它是一个空间分布纵横上百公里、人口达到上百万的地缘现象。无论从其类型特征看,还是从贵州农村的典型性、代表性看,对屯堡进行研究都很有必要。近年来,国内外对屯堡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在这些研究中,对屯堡地区农业和农村变迁的研究是极为鲜见的,这就为本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转型之际,对屯堡农村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寻找其历史变迁的规律,并从各种环境因素中予以合理的解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弥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而且通过对屯堡地区的重新认识,还能为现实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变迁方向提供真实信息和启示。并且,为同样具有丰富的传统资源的欠发达地区,在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化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与其他产业、农村与城市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较好的范例。如果在特殊性的基础上寻求到更大的统一性,还可以给全国广大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有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以二十世纪为研究时段,以农业变迁为主线,屯堡地区为研究对象,苏南地区为比较对象,系统地回顾了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的历程,进而分析其发展的动因,并结合屯堡的现实情况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提出未来屯堡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构想。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绪论包括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及资料来源、研究的重点和结构及创新之处。第一章是屯堡地区自然生态与社会背景。首先介绍了安顺屯堡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明清时期屯堡亦农亦商的家庭经济和内源性的社会文化。最后探讨了屯堡传统农村社会的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对比的基础。第二章是屯堡地区传统农业延续与渐变(1919—1948)。本章从农业生产、传统副业、农产品贸易等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屯堡农业的变迁情况。继而分析了影响屯堡地区农业变迁的因素。本章小结探讨了民国时期屯堡传统农业变迁的特征,最后表明屯堡地区尽管出现了一些近代化因素,但由于缺乏成熟的自生变量,最终未能完成农业的近代化变革。第三章是屯堡地区农业的曲折发展(1949—1978)。考虑到中国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结构性变革,本章首先按国家推进公社化运动的先后,回顾了屯堡地区在土改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的演进过程,进而探讨了公社化进程中屯堡农业和农村社队企业的发展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屯堡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简要评述人民公社时期屯堡农业变迁的一些经验教训和启示。第四章是屯堡地区农业变革与发展(1979—至今)。中国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创造了辉煌的农业绩效,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本章首先回顾了屯堡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然后研究了农业生产的现代转型及农村副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而探讨了阻碍屯堡农业转型的诸因素,最后表明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推动下,屯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但仍未能突破旧有结构的束缚。第五章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屯堡地区农业变迁透视。主要是在前四章基础上所做的一个总结性论述。本章梳理了二十世纪屯堡农业变迁的历程,进而分析了屯堡地区农业变迁的动因,最后通过屯堡经验和实践的总结,表明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必须充分结合传统资源与现代发展要素。第六章是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发展对策。首先分析了当前屯堡发展的困境和历史机遇,进而对屯堡农业与农村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具体思路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农地制度,推进农村健康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商能力,推动屯堡非农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后是五个附录。本研究表明:1、任何单一因素孤立地解释农业发展,尤其是长时段农业发展的动因都很可能会失之片面。如果说人类无限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那么资源状况、技术、制度与文化传统都是决定不同发展模式及其潜力的条件与约束。因此,全面、动态的农业发展理论应当包括资源、技术、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它们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相互之间亦构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2、屯堡村寨从明清开始就走上了以农兼商、以农兼工的农商(工)经济道路。物质资源的禀赋,使农业成为根本;经商赶场作为有重要技术支持的收入渠道;手工加工多样化是对家庭生活需要的补充,传统经济形式一直持续至今。由于家庭经营有其他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好处和与传统社会稳定的高度可融性,因此,屯堡农业经济发展一直都是在家庭内部展开,依靠民间力量来推动。屯堡发展模式的特征即为以农业为主的兼业化和个人自立基础上的合作。3、根据内源发展理论,屯堡地区的发展问题必须从其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到特有的发展优势,将现代发展与其传统知识和文化价值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找到屯堡的发展根基。在缺乏成熟的自生变量的屯堡地区,外来科技和观念的渗入很重要,但要使其作用持久,还有赖于变迁者自觉参与与适时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因此,地方政府对屯堡地区的扶持要在文化传统等非货币因素方面多下些功夫,以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力为中心,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和参与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屯堡地区的经济滞后现状。4、结合屯堡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屯堡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剩余劳动力的力量,开发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适用技术,建立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以增产粮食为核心,经济作物为现实优势,以林牧业为开发重点,使农业经济形成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产业结构,从而实现战略性的转变。5、屯堡实践证明:乡镇工业并非屯堡农村发展的唯一选择。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不同,本土发展经验的积淀不同,其产业选择和经济结构的独特性也应成为可以理解的发展模式。屯堡地区家庭经济结构与乡村旅游、综合农业、传统农村副业、商业的现代改造的可融性,显示了在经济领域,传统资源与现代经济运作相结合而形成另一种农村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相反,利用内生性的传统资源,就能够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这是一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进行的创造性建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狭隘选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研究理论、方法及资料来源
  • 四、研究重点和结构
  • 五、论文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屯堡地区自然生态与社会背景
  • 第一节 安顺屯堡的基本情况
  • 一、屯堡历史溯源
  • 二、屯堡人文自然概况
  • 第二节 明清时期屯堡亦农亦商的家庭经济
  • 一、农业生产
  • 二、手工副业
  • 三、商业
  • 四、家庭经济结构
  • 第三节 明清时期屯堡内源性的社会文化
  • 一、家庭与婚姻
  • 二、权力结构
  • 三、教育
  • 四、屯堡文化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屯堡地区传统农业延续与渐变(1919—1948)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变化
  • 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延伸
  • 二、经济作物种植的兴衰
  • 三、林业和家庭养殖业的起落
  • 第二节 农村副业与市场体系的演变
  • 一、传统副业的渐变
  • 二、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 第三节 影响屯堡地区农业变迁的因素
  • 一、不利的交通和市场条件
  • 二、畸形的农业结构
  • 三、繁重的税赋和高额的负债
  • 四、军阀统治与货币贬值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屯堡地区农业的曲折发展(1949—1978)
  • 第一节 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进程
  •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
  •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三、人民公社化进程
  • 第二节 曲折发展中的屯堡农业
  • 一、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
  • 二、种植业的主要成就
  • 三、林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 四、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发展
  • 第三节 农村社队企业与集体经济的发展
  • 一、屯堡社队企业的兴起
  • 二、与苏南社队企业的比较
  • 第四节 屯堡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高度集中型的权力结构
  • 二、过密集型劳动和技术偏好
  • 三、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屯堡地区农业变革与发展(1979—至今)
  • 第一节 农地制度的变迁
  •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确立
  • 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特点
  • 三、农地制度的改革
  •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现代转型
  • 一、农业生产的新进展
  • 二、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
  •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三节 农村工副业与农产品市场的变化
  • 一、农村工副业的复兴
  • 二、农贸市场的蓬勃发展
  • 第四节 阻碍农业转型的诸因素探讨
  • 一、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
  • 二、人地矛盾突出
  • 三、弃耕抛荒现象严重
  • 四、缺乏非农产业的支持
  • 五、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屯堡地区农业变迁透视
  • 第一节 屯堡农业变迁的历史轨迹
  • 一、农业发展重要变量考察
  • 二、屯堡农业发展阶段划分
  • 第二节 变迁动因的深层探析
  • 一、自然资源
  • 二、制度变迁
  • 三、技术进步
  • 四、科研教育
  • 五、屯堡传统文化
  • 第三节 变迁的理论、经验与路径研究
  • 一、屯堡发展模式总结
  • 二、屯堡经验的理论价值
  • 三、屯堡农业的实践探索
  • 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
  • 第六章 屯堡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对策
  • 第一节 屯堡发展的现实困境
  • 一、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的约束
  • 三、城镇化进展缓慢引发的问题
  • 第二节 屯堡发展的历史机遇
  • 一、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 二、屯堡文化开发的热潮
  • 第三节 屯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一、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二、完善农地制度,推进农村健康发展
  • 三、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 四、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五、提高农民经商能力,推动屯堡地区非农经济发展
  • 六、保护传统文化,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四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西秀区行政区划沿革
  • 附录二 屯堡地区明代与现代部分地名对照表
  • 附录三 屯堡农谚(摘录)
  • 附录四 屯堡地区部分良种介绍
  • 附录五 安顺主要农业科研成果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屯堡·归[J]. 美术观察 2020(06)
    • [2].贵州屯堡族群生态演化与形成探究[J]. 鄱阳湖学刊 2020(04)
    • [3].《屯堡奶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4)
    • [4].汪公民俗地方化与屯堡村庄治理秩序的生成[J]. 安顺学院学报 2019(02)
    • [5].《屯堡写生·一》美术水彩[J]. 大众文艺 2019(12)
    • [6].李世政作品[J]. 印染 2019(16)
    • [7].云山屯堡[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10)
    • [8].“屯堡学研究”特色栏目征稿启事[J]. 安顺学院学报 2017(06)
    • [9].学科论视角下屯堡学的构件和构建[J]. 安顺学院学报 2018(01)
    • [10].屯堡老佛头[J]. 美术观察 2018(08)
    • [11].《安顺学院学报》“屯堡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J]. 安顺学院学报 2018(04)
    • [12].《安顺学院学报》“屯堡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J]. 安顺学院学报 2018(05)
    • [13].屯堡窗系列2[J]. 美术观察 2017(04)
    • [14].屯堡窗系列3[J]. 美术观察 2017(04)
    • [15].从安顺屯堡说到屯堡学[J]. 安顺学院学报 2017(03)
    • [16].地域超越、时间区隔与资料建设——论屯堡学建构中的几个问题[J]. 安顺学院学报 2017(04)
    • [17].梁可嘉作品——贵州屯堡赶集[J]. 旅游与摄影 2020(04)
    • [18].贵州屯堡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7)
    • [19].胡昊作品[J]. 艺术品鉴 2018(12)
    • [20].屯堡地区独具魅力的茶文化[J]. 茶博览 2018(09)
    • [21].文化襁褓:屯堡民俗教育与村民的精神成长——以普定县号营村为个案[J]. 安顺学院学报 2020(01)
    • [22].基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背景的贵州安顺屯堡研究综述[J]. 中国名城 2020(05)
    • [23].《安顺学院学报》“屯堡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J]. 安顺学院学报 2020(02)
    • [24].屯堡文化研究四十年:流变轨辙与演进创新[J]. 民俗研究 2020(04)
    • [25].多元文化对安顺屯堡民居的建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7)
    • [26].《安顺学院学报》“屯堡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J]. 安顺学院学报 2020(04)
    • [27].《安顺学院学报》“屯堡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J]. 安顺学院学报 2018(06)
    • [28].“屯堡百村调查”正式启动[J]. 安顺学院学报 2019(01)
    • [29].《安顺学院学报》“屯堡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J]. 安顺学院学报 2019(02)
    • [30].屯堡佛歌探析[J]. 安顺学院学报 2019(03)

    标签:;  ;  ;  ;  

    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