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天津耕作制度50年演变规律、2020年发展方向及其对策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齐成喜
导师: 王宏广
关键词: 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影晌因素,对策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典型调查、专家采访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市50多年的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的耕作制度发展进行了预测,进而提出了天津市耕作制度发展对策。 1.确定了新形势下天津市农业耕作区划 在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基础上,对天津市农业耕作区划的各个区域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和分析,共划分四个农业耕作区,即近郊都市农业耕作区、滨海农业耕作区、中南部平原综合农业耕作区、北部生态农业耕作区。根据各个分区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都市农业圈、滨海农业产业带和中南综合农业带、北部生态农业区”即“一圈、两带、一区”的区域农业发展概念。 2.系统地研究了1949年-2003年天津市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 1949年以来,天津市耕作制度不断优化,促进了种植业结构、农业结构及农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复种指数先增后降,先由105.48%增加到149.23%,后又降低到119.8%,近年呈现稳定发展趋势。作物布局出现专业化、区域化的趋势,逐步形成了设施蔬菜种植区、棉花种植区和粮食种植区;种植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土地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轮作进一步减少,连作面积增加,年限加长;科学技术水平幅度提高,作物新品种、设施农业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水平。 种植业内部粮食比重下降了39%,经济作物比重上升了37%,粮食、蔬菜、棉花总产量分别增加4倍、23倍、16.6倍;粮食自给率下降到24.41%,全市粮食消费量和农村粮食消费量分别增加了80.54%、38.08%,根据长期变化的趋势,天津市粮维持在20%-40%是比较合理的区域。 农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农业比重下降了43.99%,畜牧业比重上升了32.63%,渔业上升9.11%,林业稳步增长。 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总产值增加了100倍,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42.59:53.02:4.39调整为8.01:74.03:17.96。乡村从业人员增加了17.59%,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例下降了23.3%,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例上升了16.88%、6.34%:农民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增长了129.24倍。 天津耕作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大城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为:城市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的增加,伴随着资源(耕地面积、水资源等)的减少→粮食面积减少、经济作物增加(第一产业比例下降、农业比例下降)→粮食自给能力下降、肉蛋奶的供应能力上升、农业劳动力减少→经济效益的提高(亩耕地产值、劳均产值、人均收入)→促进农业多样化和农村多元化→城乡→体化发展;城市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是推动大城市耕作制度发展和调整主要动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耕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农业政策保证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根本保证。 3.天津市耕作制度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耕作制度的演变受到了城市发展、生产条件和投入水平、水资源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978~2003年天津市城市化率由49.00%提高到59.37%,而耕地面积由469400 hm~2减少到418527 hm~2,减少了10.84%;天津市农机总动力、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塑料薄膜使用量分别增加了1485倍、634.47%、269倍、171.47%,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农业用水日益紧张,使水稻、小麦等耗水作物面积减少,相应地棉花等耐旱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上升,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各影响因素与耕作制度演变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对耕地面积的影响,各要素的顺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状况
2.2 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章 研究内容、材料与方法
第四章 天津市耕作制度的现状特征
4.1 天津农业资源概况
4.2 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特征
4.3 农业耕作区划特征
4.4 各农业耕作区布局及耕作制度特征
第五章 天津市耕作制度50年演变规律
5.1 天津市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5.2 天津市农业内部结构演变特征
5.3 天津市耕作制度50年的总体演变特征
5.4 各耕作区耕作制度演变特征
5.5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粮食供应水平变化
5.6 天津市耕作制度演变规律
第六章 影响天津市耕作制度演变的因素变化分析
6.1 城市化水平的变化
6.2 农业生产条件和投入水平的变化
6.3 养殖业发展的变化
6.4 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6.5 科学技术的影响分析
6.6 各影响因素与耕作制度演变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第七章 天津市2020年耕作制度发展趋势预测与发展方向
7.1 天津市耕作制度主要影响因素发展预测
7.2 种植业结构优化预测
7.3 天津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预测
7.4 天津市耕作制度发展方向
第八章 天津市耕作制度发展对策
8.1 天津市耕作制度发展原则
8.2 天津市耕作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
8.3 天津市耕作制度发展对策
8.4 天津市各农业耕作区耕作制度发展对策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8
相关论文
- [1].设施型农作制度研究[D]. 郜庆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 [2].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 孔祥斌.中国农业大学2003
- [3].内蒙古农作制度演变及持续高效对策研究[D]. 张海明.中国农业大学2003
- [4].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D]. 郑华平.甘肃农业大学2004
- [5].我国农作制特征及县域实证分析[D]. 蔡承智.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北京地区种植业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D]. 周宪龙.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洛阳市节水型种植制度研究与综合评价[D]. 武雪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8].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D]. 徐文修.河北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