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转变 ——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实证分析

论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转变 ——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国际公共产品和区域性公共产品概念经过国内外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已日益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通过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两者都包含着共同元素,即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路径和供给原则。当这四大元素在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保持着长期的稳定时,则其整合可以称为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鉴于此,本文尝试借助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路径和供给原则四大元素构建出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之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笔者认为,东亚传统的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亟需转变。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是一种以美、日为主导的大国供给模式。美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向东亚国家提供金融稳定、经济援助、自由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公共产品;而日本作为雁行发展模式中的“首雁”,通过资金、技术以及产业转移的方式实现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东亚这种传统的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其中的弊端和不足彻底暴露出来。东亚国家需要摆脱完全依赖美、日大国供给的被动局面,亟需从大国供给模式向区域内国家合作供给模式转变。近几年,东亚国家间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迅速,为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中国——东盟双方以自贸区为平台,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建立贸易、投资以及金融等机制,实现双边经济公共产品的合作供给,这是东亚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可以为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的合作供给提供借鉴。未来,东亚新的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为:供给主体从东亚区域内国家与美国的合作向以中、日为主导的东盟10+3合作迈进,供给内容包括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全面经济合作机制,供给路径由易到难、从国家间合作供给到区域多边合作供给推进,遵循渐进主义、实用主义、平等、互利原则。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析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第一章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理论框架
  • 1.1 国际关系领域公共产品核心概念
  • 1.1.1 国际公共产品
  • 1.1.2 区域性公共产品
  • 1.1.3 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
  • 1.2 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 1.2.1 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理论框架
  • 1.2.2 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分类
  • 第二章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传统供给模式
  • 2.1 大国主导下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20世纪60年代——至今)
  • 2.1.1 日本主导的东亚"雁行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 2.1.2 美国主导的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冷战结束至今)
  • 2.2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传统供给模式面临的困境
  • 2.2.1 大国强烈的战略意图导致东亚经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 2.2.2 排他性导致东亚经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 2.2.3 东亚国家对现有供给模式的依赖诱发金融危机
  • 2.3 东亚国家参与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的诉求增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
  • 第三章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实证分析
  • 3.1 中国——东盟自贸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原则
  • 3.1.1 供给主体:中国——东盟合作供给
  • 3.1.2 供给原则:平等、互惠互利、磋商和合作原则
  • 3.2 中国——东盟自贸区公共产品供给内容
  • 3.2.1 贸易自由化机制
  • 3.2.2 投资便利化机制
  • 3.2.3 争端解决机制
  • 3.3 中国—东盟经济公共产品供给路径
  • 3.4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公共产品供给成效评估
  • 第四章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展望
  • 4.1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转变的基础
  • 4.1.1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
  • 4.1.2 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特征
  • 4.2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新的生成机制
  • 4.2.1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主体
  • 4.2.2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内容和路径
  • 4.2.3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原则
  • 4.3 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
  • 4.3.1 美国因素
  • 4.3.2 日本因素
  • 4.3.3 东盟因素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日韩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原因-基于PEST模型[J]. 今日财富 2017(22)
    • [2].区域性经济连锁酒店发展机制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3)
    • [3].构建渝陕鄂边区区域性经济中心的科学途径[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2(06)
    • [4].发挥媒体主体作用 服务区域性经济转型升级[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5)
    • [5].区域性经济中心维度设计:一个直辖市的框架[J]. 改革 2008(12)
    • [6].县域经济与城镇化问题研究[J]. 农村金融研究 2010(11)
    • [7].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的构建与运行[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12)
    • [8].新疆电影产业化与区域性经济应协调发展[J]. 中国电影市场 2008(07)
    • [9].区域性经济中出口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以菏泽地区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 2015(17)
    • [10].寻找史料和遗迹对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启示——浅探乡土资源在中职档案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3)
    • [11].区域性经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的构建与运行[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4)
    • [12].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与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J]. 学习月刊 2014(10)
    • [13].区域性经济报纸的发展和出路——访大众报业集团编委、经济导报社总编辑王修滋[J]. 青年记者 2009(28)
    • [14].城乡统筹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 2011(05)
    • [15].浅谈高速公路项目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建议[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33)
    • [16].对做好企业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J]. 科技信息 2013(20)
    • [17].清季政府与区域性经济危机的应对——以东盛和倒闭案为中心的研究[J]. 清史研究 2014(04)
    • [18].国际视野引领 中国特色创新[J]. 财务与会计 2014(11)
    • [19].促进辽宁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J]. 辽宁经济 2008(10)
    • [20].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21].图书推介[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12)
    • [22].浙江战风险[J]. 中国林业产业 2014(06)
    • [23].“三十而立”的APEC,今后的路将怎么走[J]. 世界知识 2019(21)
    • [24].电子商务如何为区域性经济服务[J]. 电子制作 2012(12)
    • [25].我国区域性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J]. 今日财富 2018(22)
    • [26].“四个中心”建设破题起势[J]. 走向世界 2017(03)
    • [27].小李答疑[J]. 老同志之友 2014(01)
    • [28].自贸区≠红利[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4(Z1)
    • [29].主题征稿[J]. 台声 2014(11)
    • [30].一座城的再出发[J]. 走向世界 2018(08)

    标签:;  ;  ;  ;  

    论东亚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转变 ——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