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保险业大都采用了兼业代理人模式,例如学校、银行、交通部门等都是寿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到了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率先在上海实行个人代理制度,随后平安、泰安、新华人寿、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纷纷仿效。据统计,现在的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的70%是通过个人代理取得。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1558089人,同比增加90207人,增长6.15%。其中寿险营销员1375956人,增长3.57%;产险营销员182133人,增长30.74%1。保险代理人数量巨增给保险人的业务拓展和投保人的投保、后期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保险业和代理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管理不善等原因,也导致了保险代理人素质良莠不齐。在业务的开拓中出现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甚至欺诈投保人的情况,造成投保人和保险人的争议和纠纷不断。保险市场失信行为的危害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严重地阻碍了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给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也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影响了保险业的整体信用状况和社会形象,给我国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导致保险交易成本的大幅提高,浪费了我国有限的保险资源。信用评级制度可以理解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或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信用评级制度对保险经济活动的作用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一是在宏观层面上,有效的信用制度环境与信用评级制度安排能够大大降低保险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防范保险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保险交易成本。二是从微观层面上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可以完善寿险营销员治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现代保险制度实质上是社会信用体系高度发达的产物,而保险交易本身更是以信用为基础。只有建立健全保险信用体系及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保险交易成本才能够有效地降低。如果能把信用评级制度应用于寿险营销员的监管之中,即对寿险营销员的进行个人征信,这将在寿险营销员监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铺平道路,使其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亦大有裨益。本文就是试图在这些方面做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二、主要内容本文首先从寿险营销员的概念入手,介绍了保险监管理论和我国目前对寿险营销员的监管现状;其次,介绍了信用评级的起源与发展制约因素,通过分析个人信用评级与企业信用评级两者的不同阐明了个人信用评级的特点;然后,概述了我国寿险营销员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介绍了我国目前对寿险营销员的监管现状之后,分析了个人信用评级能够在寿险营销员监管之中发挥的作用;然后介绍了个人信用评级在国际上的两种模式,即私营模式和公营模式,并着重介绍了美国个人信用评级的发展状况与运作模式,在分析国际个人信用评级模式的特点之后总结了国际经验对我国信用评级发展产生的启示;最后,介绍了我国个人信用评级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保险业的应用状况,在对公共信用评级模式和私营信用评级模式的比较分析中,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寿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的模式选择提出了建议。本文第一章从寿险营销员的概念入手,说明了寿险营销员属于保险代理人中的个人代理人,明确了寿险营销员的概念,然后简单介绍了保险监管理论和寿险营销员监管理论,包括保险监管和寿险营销员监管的目标,原则等等基本内容。然后对信用评级起源和理论依据进行了介绍,指出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接着对个人信用评级和企业信用评级进行了区别,通过比较明确了个人信用评级的概念。这一章主要是为后面的实际分析做一些理论铺垫。第二章分析了我国寿险营销员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寿险营销员的诚信问题已经对保险业发展形成了阻碍。然后介绍了我国对寿险营销员的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对寿险营销员的监管还可以再加强一些,接着分析了个人信用评级可以在寿险营销员监管中发挥的作用,指出这是一条可行之路。第三章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两种主要的信用评级模式:公共和私营信用评级模式的特点,然后着重介绍了美国的个人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模式。在美国的个人信用评级发展过程中,美国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信用评级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美国的信用局作为私营信用评级机构,拥有着非常广泛的数据来源提供者,这样一来信用体系就能够准确和及时地获取正面及负面数据。在分析了美国的发展经验之后,总结了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得到的启示,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加快保险同业协会发展和保证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第四章首先介绍我国目前个人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其在我国保险业的应用情况,然后具体分析了公营和私营模式在我国的代表: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征信系统和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的运作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寿险营销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寿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的模式选择建议,指出目前应当走公共信用评级模式的路线,以后可以逐渐向私营信用评级模式转型。三、本文贡献第一,将个人信用评级同寿险营销员监管联系起来,探讨了对的寿险营销员的新的监管思路;第二,通过简要介绍分析目前国际上信用评级的两种主要模式:私营信用评级模式和公营信用评级模式,联系我国寿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我国寿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设高产能寿险营销队伍思考[J]. 中国保险 2020(02)
- [2].寿险营销服务新思维:树立、拓展与改变[J]. 中国保险 2016(03)
- [3].寿险营销制度探讨[J]. 新经济 2016(26)
- [4].我国寿险营销内部环境的完善措施[J]. 知识经济 2015(01)
- [5].我国寿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研究[J]. 东西南北 2020(01)
- [6].突破寿险营销制度的高流失怪圈[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6)
- [7].我国寿险营销员现状分析[J]. 山西青年 2013(16)
- [8].寿险营销员对激励因素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 安徽科技 2013(12)
- [9].寿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 才智 2014(27)
- [10].我国寿险营销存在问题及改革路径[J]. 中外企业家 2014(16)
- [11].基于调查问卷的黑龙江省寿险营销员流失影响因素分析[J]. 黑龙江金融 2013(01)
- [12].我国寿险营销方式转变研究[J]. 保险研究 2012(04)
- [13].基于分工理论的寿险营销员业绩提升方法[J]. 福建金融 2012(06)
- [14].我国寿险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32)
- [15].我国寿险营销制度方向的选择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S2)
- [16].我国寿险营销方式转变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30)
- [17].我国寿险营销员的离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寿险营销员现状[J]. 时代金融 2013(12)
- [18].论我国寿险营销员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6)
- [19].我国寿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J]. 财政监督 2011(08)
- [20].个人寿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探究[J]. 中国证券期货 2011(10)
- [21].海外寿险营销员管理模式评介——以美、英、日为例展开[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01)
- [22].代理制寿险营销模式:现状评估与改革建议[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3].2017年度上海市四星级、五星级寿险营销员表彰公示[J]. 上海保险 2017(07)
- [24].国外寿险营销渠道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金融经济 2014(12)
- [25].浅析新疆寿险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05)
- [26].关于如何提高寿险营销服务质量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2(01)
- [27].寿险营销体制改革初探[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2)
- [28].对寿险营销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4)
- [29].个人代理营销模式现状评估与改革建议[J]. 发展 2014(03)
- [30].寿险营销中“二择一法”辨析[J]. 上海保险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