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6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目的:1.评价甲基强的松龙(MP)短期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了解MP短期治疗后AS患者病情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2个中心的开放性临床研究,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AS纽约诊断标准,并且经过传统治疗后,疾病处于活动期,即BASDAI≥4,脊柱痛评分≥4且血沉≥30mm/小时,CRP≥正常上限的1.5倍,筛选时受试者4周内未使用过DMARDs药物(例如柳氮磺胺吡啶或甲氨蝶呤等)。患者分别在第1、2、3周(30个疗程)接受静脉输注MP250~500mg/d,连用3~4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0、1、2、3周以及以后每隔3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直至2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达到临床显效的患者比例,与基线值相比BASDAI、BASFI、BASMI、脊柱痛、夜间痛、脊柱炎症、病人总体评估指数、肌腱端指数、整体关节肿胀指数、生活质量健康问卷SF-36改善的状况。结果:1.疗效评估结果:在第1次MP治疗结束后,即有90.24%(37例)的患者达到ASAS20反应,51.21%(21例)的患者达到BASDAI评分改善大于50%;MP治疗3个疗程后,达到ASAS20的患者占95.12%(39例),BASDAI评分改善大于50%的患者占92.68%(38例),血沉、C反应蛋白及BASFI、BASMI等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2.安全性评估结果:10例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副作用常发生在第2-3次MP治疗,4例患者出现皮肤痤疮;3例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咳嗽、咳痰;1例患者发生胃部不适,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例患者出现双眼模糊,均给予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好转。3.远期随访结果:对MP治疗后达到ASAS20疗效指标的39例患者进行随访,观测患者病情复发情况,复发定义为BASDAI积分≥基线值的80%。结果显示:3周复诊时51.28%的患者自觉症状较前加重,其中2例(5.13%)患者复发,7.69%、12.8%和5.13%的患者分别在2、3、6个月内复发。结论:1.MP可以快速、显著改善A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AS患者的功能、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最明显,3-4个疗程症状基木控制。2.短期、间歇给予小剂量MP治疗AS,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多出现在第2-3个疗程后,给予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好转。3.停用MP治疗后,少数患者复发,复发者均有髋关节受累,随着免疫抑制剂起效,复发者比例减少,多数患者病情平稳。4.传统治疗效果差或者病情重的AS患者可以选用MP快速缓解症状。第二部分白细胞介素-6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目的:1.探讨血浆IL-6水平能否作为AS疾病活动性及疗效评估的指标。2.探讨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AS及AS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1.首先评估80例AS患者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AS功能指数(BASFI)、BathAS测量指数(BASMI)、脊柱痛、夜间痛、脊柱炎症、肌腱端指数、整体关节肿胀指数及生活质量,检测80例AS患者疾病活动的实验室指标:ESR、CRP、PLT;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0例AS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IL-6水平,比较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IL-6水平的差异,并对基线时AS患者血清IL-6水平与AS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3.检测MP治疗前后41例AS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6水平的变化;4.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来检测上述80例AS患者及52例正常人的IL-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第-174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G/C,并与AS疾病活动性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9±10.4和28.1±8.7,病例组中男性69例,正常对照组中男性45例,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构成没有显著差别。正常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为0.91±0.42,MP治疗前后41例AS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别为24.68±34.64和9.78±24.03,明显下降,但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线时血清IL-6水平与患者功能状态BASFI、ESR及CRP显著相关;与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相关。病例组和对照组GG基因型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96.25%和96.15%,病例组和对照组GC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75%和3.85%,病例组的GG和GC的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组患者基线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AS患者BASFI、ESR及CRP相关;与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相关。治疗后IL-6水平随其他疗效指标好转而明显下降。IL-6基因-174G/C与强直性脊柱炎无相关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主要结论
  • 第二部分 白细胞介素-6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细胞介素-6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白细胞介素-6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