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流行区安全注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找出导致不安全注射发生的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1年的现场干预,以期建立安全注射示范区。材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包括市、县级医院,乡镇医院,村卫生室/私人诊所及其医护人员,普通居民与艾滋病病人。采用现场观察,访谈及个人自填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分析与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结果 (1)所调查的医疗机构均未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自毁型注射器。(2)医护人员安全注射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要好于普通居民及艾滋病病人。医护人员安全注射基本知识评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及所在医疗机构的级别与得分情况有关。就评分获得满分的可能性而言,女性医护人员要好于男性医护人员,较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要好于较低级别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3)大部分普通居民和艾滋病病在选择注射器时都将安全性放在首位。(4)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57.50%,血液/体液暴露的发生率为48.33%,有相当比例的护士在事故发生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5)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具毁形、消毒及处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建议 研究认为,可以考虑从提高各个人群安全注射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改变错误的注射行为,正确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具,完善医疗锐器伤与血液/体液暴露的登记制度,规范此类事故的处理标准,以及提供自毁型注射器等方面进行现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