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研究 ——以中央研究院为考察中心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研究 ——以中央研究院为考察中心

论文摘要

科学文化是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异质文化,是伴随着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民国时期,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得以建立,开始进入学术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适应,科学文化也随之开始步入理性发展轨道,以现代科学的专业知识为载体,塑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类型。1912-1949这几十年间,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单元,科学作为一个社会建制独立出来,科学家的社会角色逐渐明确,中国科学文化开创了新的局面。对这一新局面进行的无论何种方法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典型示范意义。再者,这一时期,中国的局面纷繁复杂,又遭受外族入侵,当时的社会文化多所变迁,种种的时代特征均给予科学文化以深刻的影响。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这一时期科学文化倍受学者重视,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截取民国时期这一时间断面,提出新的科学文化研究模式,对该历史时期的科学史研究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对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无疑会使我们对民国时期科学文化的认识更加客观与深入,这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研究的意义所在。鉴于科学文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性,近年来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科学文化进行了探讨。笔者在综合考量了各种研究之后,发现一个显著的问题,即不同学科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研究的对象有所局限,如科学史研究者关注点在于科学家,人文思想史研究者的关注点在于人文社会科学家,无形中形成了对研究对象的分解,不利于全面完整地把握科学文化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形成、发展。事实上,在科学文化的兴起过程中,人文学者与科学家一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尝试提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这样一个概念,试图将人文学者与科学家纳入共同的研究对象,从而对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发生、发展做出全面完整的理解。本文共十四章,从结构上可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与第二章)提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并对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性质、特征、结构、维系、研究内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六章)对科学文化共同体进行社会学分析。第三章主要对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核心成员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对科学事业的领导作用以及对科学文化塑造的推动作用;第四章对科学文化共同体的1131名成员的整体社会学特征进行分析,寻找共同体成员在地缘、亲缘、学缘、业缘等方面的社会联系与特征,并分析原因,进而探讨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对共同体的维系作用;第五章将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核心成员——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与同一时期另一重要的科研机构北平研究院的核心成员——会员——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在各个方面的异同;第六章以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科学文化共同体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以及共同体成员的科学文化实践活动对科学事业与科学文化的贡献。第三部分(第七章至第十章)全面阐述科学文化共同体对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贡献。第七章探讨了以中央研究院成员为主的科学文化共同体对其他科研机构的贡献;第八章考察了科学文化共同体成员参与科学学会的建设,并探讨中国现代科学学会在促进学科发展,团结科学家群体,增进国际交流,传播科学文化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九章考察科学文化共同体成员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所起的特殊贡献;第十章以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图书馆为例,探讨科学文化共同体对承载着传播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功能的科学文化事业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第十一章与第十二章)讨论科学文化共同体的学术示范作用与科学考察实践。第十一章主要以科学文化共同体的精英成员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学术示范作用,并以中央研究院的一份科学刊物为案例进行分析;第十二章主要以两次典型的科学调查活动来说明科学实践与科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部分(第十三章与第十四章)探讨科学文化共同体在科学文化上的独特贡献。第十三章着重讨论科学文化共同体的科学文化价值观;第十四章通过科学文化共同体对科学文化的传播、科学人才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以及后人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奖项的设立,来阐明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影响力。结束语:通过对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所做的全面的考察,可以得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发生、发展主要通过共同体成员的实践完成,共同体成员通过在不同领域的科学文化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他们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注入了别样的内容,对中国现代科学与科学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通过全文的研究,说明将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纳入同一科学文化共同体更加有利于探寻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塑型,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对当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建设也可以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与问题
  • 三 研究思路与内容
  • 四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与后续研究
  • 第一章 提出科学文化共同体的必要、可能与意义
  • 1.1 提出科学文化共同体的必要
  • 1.2 提出科学文化共同体的可能
  • 1.3 开展科学文化共同体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性质、结构与研究内容
  • 2.1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性质与特征
  • 2.2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结构与维系
  • 2.3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研究内容
  • 第三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核心成员的分析
  • 3.1 中央研究院的核心行政人员
  • 3.1.1 中央研究院院长
  • 3.1.2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 3.1.3 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所长
  • 3.2 中央研究院的核心研究人员
  • 3.2.1 专任研究人员
  • 3.2.2 兼任研究人员
  • 3.2.3 国外研究人员
  • 3.3 中央研究院的评议人员
  • 3.3.1 两届评议员分析
  • 3.3.2 首届院士分析
  • 第四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地缘、亲缘、学缘、业缘分析
  • 4.1 共同体成员的地缘关系分析
  • 4.1.1 籍贯分布特点与原因
  • 4.1.2 地缘关系对共同体的维系
  • 4.2 共同体成员的亲缘关系分析
  • 4.2.1 科学文化精英家世的基本情况
  • 4.2.2 家世对科学文化精英的影响
  • 4.2.3 共同体成员之间亲缘关系的个案分析
  • 4.3 共同体成员的学缘关系分析
  • 4.3.1 学缘结构特点与原因
  • 4.3.2 学缘关系对共同体的维系
  • 4.4 共同体成员的业缘关系分析
  • 4.4.1 职业分布特点与原因
  • 4.4.2 业缘关系对共同体的维系
  • 第五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社会学分析的比较研究
  • 5.1 “院士”与“会员”之比较
  • 5.2 “院士”与“会员”的年龄分析
  • 5.3 “院士”与“会员”的籍贯分析
  • 5.4 “院士”与“会员”的留学情况分析
  • 5.5 “院士”与“会员”的任职情况分析
  • 5.6 “院士”与“会员”的去向
  • 第六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社会学分析的两个案例
  • 6.1 竺可桢的科学文化实践轨迹与社会使命
  • 6.1.1 在科研机构中的科学文化实践
  • 6.1.2 在科学社团中的科学文化实践
  • 6.1.3 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科学文化实践
  • 6.1.4 在政府部门中的科学文化实践
  • 6.2 胡适与科学文化共同体社会网络的个案研究
  • 6.2.1 胡适与共同体成员的同学关系
  • 6.2.2 胡适与共同体成员的师生关系
  • 6.2.3 胡适与共同体成员的同事关系
  • 6.2.4 胡适与共同体成员的书信来往
  • 第七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发展
  • 7.1 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发展
  • 7.2 与私立科研机构的发展
  • 7.3 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发展
  • 第八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与科学学会的发展
  • 8.1 创立专门学会 促进学科发展
  • 8.2 组织学术活动 沟通国内同人
  • 8.3 创办科学刊物 传播科学文化
  • 8.4 审查科学名词 统一学术用语
  • 8.5 加强国际科学交流 扩大中国科学影响
  • 第九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 9.1 大学科学教育的核心力量
  • 9.2 大学办学的掌舵人
  • 9.3 编著中文教科书的实践者
  • 第十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 10.1 科学文化共同体与博物馆
  • 10.1.1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设立
  • 10.1.2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主要组织者
  • 10.1.3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普工作
  • 10.2 科学文化共同体与科学图书馆
  • 10.2.1 科学图书馆事业的设置
  • 10.2.2 科学文献资源建设
  • 10.2.3 工作人员情况分析
  • 第十一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学术示范
  • 11.1 科学文化共同体发表学术论文的考察
  • 11.1.1 发表论文的整体情况
  • 11.1.2 发表论文的学科分析
  • 11.1.3 发表论文的刊物分析
  • 11.2 科学文化共同体与科学期刊
  • 11.2.1 植物研究所创办刊物概况
  • 11.2.2 《植物学汇报》的内容与植物所学科建设
  • 11.2.3 《植物学汇报》作者情况分析
  • 11.2.4 《植物学汇报》的特点与影响
  • 第十二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科学考察实践
  • 12.1 “广西科学调查团”的科学成就与文化意义
  • 12.1.1 广西科学调查团的组建
  • 12.1.2 广西科学调查团的调查经过及成绩
  • 12.1.3 广西科学调查团的科学文化价值与影响
  • 12.2 积石山探险:一次失败的科研合作活动
  • 12.2.1 “积石山探险事件”本末
  • 12.2.2 中国科学界对“积石山探险”的态度
  • 12.2.3 对“积石山探险事件”的文化反思
  • 第十三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科学文化价值观
  • 13.1 科学文化中的学术自由
  • 13.2 科学文化中的道德因素
  • 13.3 科学文化中的现实观照
  • 13.4 科学文化中的实践特性
  • 13.5 科学文化中的社会担当
  • 第十四章 科学文化共同体的科学文化影响力
  • 14.1 科学文化的传播
  • 14.2 科学精神的塑造
  • 14.3 科学精英的培养
  • 14.4 科学奖项的设立
  • 结束语
  • 附录 中央研究院职员录(1927-1949)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研究 ——以中央研究院为考察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