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中的苏氨酸产生菌是从实验室保藏的L-苏氨酸产生菌WS4006分离得到,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L-苏氨酸产生菌的鉴定从实验室保留的苏氨酸产生菌WS4006的培养物中分离出一株L-苏氨酸的产生菌WS4006-7E,以《伯杰氏菌种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为依据,采用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和现代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相结合,对该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鉴定,最终鉴定出该菌为一种和嗜麦芽假单胞菌亲缘关系非常近的一种新菌。2. L-苏氨酸高产菌的选育以所分离得到的苏氨酸产生菌WS4006-7E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的多重诱变,定向选育出一株产酸水平较高的L-苏氨酸产生菌WS4006-7E-NUT-21,在未经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可产L-苏氨酸5.679 g/L。3.研究了L-苏氨酸产生菌的摇瓶分批发酵条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均匀设计等实验方法,应用SPSS16.0数据处理系统,对L-苏氨酸高产菌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组成以及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适的培养基组成以及摇瓶发酵条件。在优化条件下,菌株WS4006-7E-NUT-21摇瓶分批发酵72h,产L-苏氨酸达9.878g/L。
论文目录
摘要Summary缩略词表第一章 绪论1.1 L-苏氨酸的生产现状1.2 L-苏氨酸的制备方法1.2.1 微生物发酵法1.2.2 化学合成法1.2.3 蛋白质水解法1.2.4 酶转化法1.3 L-苏氨酸生产菌的选育1.3.1 L-苏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调节机制1.3.2 选育L-苏氨酸生产菌的方法及研究进展1.3.3 诱变剂的选择1.3.4 发酵工艺条件研究的意义1.4 细菌菌种鉴定方法1.4.1 经典的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1.4.2 现代的分类鉴定方法1.4.3 16SrRNA/16SrDNA 序列分析技术1.4.4 分子生物学鉴定与传统菌种鉴定法相结合的意义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一株产L-苏氨酸菌的鉴定2.1 引言2.2 出发菌株2.3 实验内容与方法2.3.1 形态学特征观察2.3.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2.3.3 WS4006-7E 的16SrDNA 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2.4 结果及讨论2.4.1 形态学特征2.4.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2.4.3 WS4006-7E 的16SrDNA 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2.5 本章小结第三章 L-苏氨酸产生菌的诱变选育3.1 引言3.2 实验材料3.2.1 出发菌株3.2.2 主要仪器设备3.2.3 主要试剂3.2.4 培养基3.2.5 相关溶液3.3 实验方法3.3.1 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3.3.2 培养方法3.3.3 诱变方法3.3.4 筛选方法3.3.5 分析方法3.4 结果与讨论3.4.1L-苏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3.4.2 菌体生长曲线的绘制3.4.3 诱变条件的选择3.4.4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选育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L-苏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4.1 引言4.2 实验材料4.2.1 实验菌种4.2.2 主要仪器设备4.2.3 主要试剂4.2.4 培养基(g/L)4.3 实验方法4.3.1 培养方法4.3.2 分析方法4.4 结果与讨论4.4.1 种子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4.4.2 发酵条件的优化4.4.3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 总结5.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导师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苏氨酸论文; 诱变育种论文; 发酵论文; 条件优化论文;
一株L-苏氨酸产生菌的鉴定、诱变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