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低碳经济”的来临,高投入、高消耗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将难以维持,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必会成为制造业增长的新动力。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技术与资本等高级要素进入制造业的载体,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因此,本文首先从专业化分工、产业关联效应与空间协同定位效应的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前提,其次从降低制造成本与交易成本、形成差异化优势、提高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含量及推动制造业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再次运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来测量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与贸易竞争力,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提高作用尚不明显;研发投入也有利于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与贸易竞争力,对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增强作用不明显。最后文章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运用电子商务提升东莞制造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6)
- [2].有效提升江苏制造业竞争力[J]. 唯实 2020(10)
-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6(12)
- [4].陕西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民营科技 2016(12)
- [5].陕西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36)
- [6].稳健的中速增长离不开制造业竞争力[J]. 中国经贸导刊 2017(01)
- [7].中国沿海城市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分析[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 [8].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08)
- [9].提高农业机械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J]. 南方农机 2017(12)
- [10].基于聚类分析的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20(06)
- [11].提升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15(07)
- [12].加强河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大意义[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18)
- [13].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 才智 2012(21)
- [14].贵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2(08)
- [15].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指标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21)
- [16].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居全球第一[J]. 地质装备 2010(05)
- [17].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8].大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2)
- [19].以知识管理新范式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J]. 经济纵横 2017(06)
- [20].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2)
- [21].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改革与战略 2017(07)
- [22].浅议制造业竞争力的决定[J]. 商 2014(02)
- [23].提升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并购途径[J]. 当代经济 2012(16)
- [24].谁能推动制造业竞争力[J]. 装备制造 2011(Z1)
- [25].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建议[J]. 知识经济 2020(03)
- [26].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19(03)
- [27].两化融合背景下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04)
- [28].“一带一路”背景下提高重庆市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9)
- [29].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 辽宁经济 2017(09)
- [30].Siemens PLM Software:用数字化力量打造新的制造业竞争力[J]. 智能制造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