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尼糖进口量将增加(论文文献综述)
陈昱鸣[1](2022)在《2021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回顾及2022年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世界供应链重塑导致贸易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行情大幅走高。2022年,全球铁矿石、煤炭、粮食等货物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干散货航运市场有望保持高位运行,季节性波动更加明显。
黄琨[2](2021)在《中国进口铝土矿运输市场发展及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键提示中国铝土矿的运输需求是以进口海外更为优质的三水铝土矿为主,其占据全球铝土矿进口量的四分之三。2017年至2020年,中国铝土矿进口量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20年进口量达1.12亿吨,占中国铝土矿使用总量的61%以上。中国铝土矿面临较高开采量和较少国内资源储量之间的平衡问题,只能靠进口铝土矿来解决长期供给短缺的问题。铝土矿运输需求的不断上升,将对长期以来以铁矿、煤炭、粮食运输为主的散货船运输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赵爱臣[3](2021)在《全球小宗干散货海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全球小宗散货海运贸易量同比降低3%;2021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全球供应链快速恢复。分析近年来全球小宗散货海运贸易整体发展态势和主要货种贸易量增长趋势,结合中国小宗散货海运贸易发展和全球小宗干散货运力变化,对未来小宗干散货运输市场供需情况进行展望。
Verdianto Wirar[4](2020)在《印尼出口增长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 ——基于金融改革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例如印度尼西亚,出口被普遍认为是改善国家经济的好方法。而且影响一个国家出口的因素或变量有很多,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探究及分析。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所选择的汇率制度会影响其进出口价格的稳定性。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印尼时,印尼进行了汇率改革。并且两种不同系统对出口的影响也会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影响印尼出口的所有变量,并探讨两种不同的汇率制度即管理的浮动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对出口的影响。为了进行本研究,我们将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作为我们的分析方法,并使用SPSS进行OLS分析。结论是影响印尼出口的变量有5个,即:储蓄存款占GDP的比重,通货膨胀率,出口税,出口目的地国家的人均GDP,以及汇率改革(哑变量)。由于哑变量的值为正,印尼在金融危机前采用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比现行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出口。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印尼央行需要刺激居民储蓄的倾向,通过刺激储蓄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资本,从而引导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提供资金。使得从事出口业务的公司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以提高出口。2)印尼央行需要控制通货膨胀因为通胀导致的商品价格提高将使得出口商品对国外消费者而言更加昂贵,将会降低出口价格的竞争力而抑制出口。3)印尼政府财政收入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在道路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帮助出口企业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提高效率,并最终增加出口。4)印尼政府需要考虑把当前的汇率制度改为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因为在金融危机前采用的汇率制度已经被证明对出口有更好的影响。
刘晓雪,周靖昀,王慧娟[5](2020)在《印尼食糖产需格局、进口形势与政策演变全文替换》文中研究指明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糖进口国,其食糖产需形势、进口和产业政策变化对于全球糖业影响深远。在重点梳理印尼食糖产量、消费、贸易和政策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是印尼坚持总量平衡机制,按需分批进口食糖以稳定市场;二是食糖产需经历了自给自足、产需缺口较小、缺口持续扩大的发展历程,对外依存度从45%快速升至70%左右;三是25年间食糖产量增长缓慢,整体呈"U型"变化后在250万t上下波动;四是25年间食糖消费年均增速3.8%,人均消费从17.73 kg增加到29.15 kg;五是进口以原糖为主,泰国、澳大利亚和巴西是主要进口来源国;六是国内生产的白糖用于居民直接消费,进口原糖生产的精制糖主要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不得在零售市场上直接销售给居民,还存在进口时间限制;七是存在单产和产糖率低,气候影响大,面积增加有限和糖厂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八是2020年本国白糖产量有望满足居民直接消费,自给自足目标下可能调整食糖关税政策;九是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着重加强甘蔗和食糖技术合作。
张萌[6](2020)在《全球贸易隐含纸浆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纸浆贸易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纸浆生产正面临原材料紧缺、环境污染治理、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挑战。在国内原材料供应收紧而纸类产品需求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准确测算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隐含纸浆的流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已经成为有效评价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纸浆贸易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判断其未来走势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隐含纸浆”这一概念表示一定时期内某国家或地区在整个生产消费活动中,由其最终需求所引致的该国(地区)对纸浆的直接和间接消费总量,并充分借助Eora数据库的技术优势,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全球贸易隐含纸浆,同时从国家层面研究贸易隐含纸浆的流动情况,然后根据结构分解模型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三个方面探讨主要国家贸易隐含纸浆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纸浆生产和消费活动开始增多,贸易隐含纸浆出口量不断增加,而发达国家的出口量开始减少,隐含纸浆的主要贸易活动开始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规模效应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贸易隐含纸浆出口的主要因素,技术效应是抑制发达国家贸易隐含纸浆出口的主要因素。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相关贸易政策提供几点建议:第一,以出口贸易隐含纸浆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生产技术的优化,提高纸浆的使用效率、提高技术效应作用,另一方面还应当进一步控制规模效应带来的纸浆输出,适当调整本国贸易结构,多出口隐含纸浆消耗率低的商品;第二,作为净进口国部分发达国家,应当为纸浆出口国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支持,推动全球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第三,中国在加大人工林培育的同时还应当促进纸浆进口多元化。
崔伟杰[7](2020)在《全球镍资源产业供需格局分析及预测》文中提出镍是我国战略性新兴矿产之一,在传统不锈钢部门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新兴产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众多国家列为“战略物资”。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镍资源消费国,且国内镍矿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国内巨大的资源需求。目前我国所需的镍矿资源依赖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极高,且资源供应国高度集中,90%以上来源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两国,供需矛盾导致常年来镍资源对外依存度维持高位,镍资源持续稳定供应存在很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论文以镍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于国内外镍资源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梳理了镍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全球镍资源的储量特点及分布特征、镍矿床类型及特征、产量供应形式、冶炼加工方法、勘察状况、消费、贸易流动特点及价格历史变化等情况。采用部门需求预测法对2025年及2030年我国及全球镍资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重点聚焦了镍资源产业集中的不锈钢及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部门走势的研究分析,从而研判我国镍资源的供需格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未来镍资源需求量将持续走高,至2025和2030年全球及我国原生镍资源需求量将达到264万t、174万t和398万t、230万t,较2018年分别增长18%、35%和78%、78%。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不锈钢部门及电池部门,其中传统不锈钢领域至2025和2030年全球原生镍用量达到约160万t和180万t,废不锈钢镍资源的回收利用是不锈钢领域中的重要补充,但只有欧美发达国家技术优势显着,我国至2025和2030不锈钢领域原生镍需镍量约132万t和150万t;新能源汽车产业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至2025和2030年全球及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部门初级镍用量占比将由2018年的5%、3%增长至20%、18%和40%、29%。镍资源需求产业格局变化显着。针对我国镍资源供应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初步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相关企业及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镍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战略,合理配置镍资源提供定量参考,对提高我国镍资源的供应水平及国家的稳定持续发展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钦思菲[8](2020)在《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潜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命脉,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两地区着重发展的贸易资源。近年来,中国提出《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战略,积极推动中国的能源贸易发展。东盟地区提出《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5》能源战略指南,为东盟国家的能源贸易发展指明方向。中国和东盟国家对能源贸易合作发展极为重视,并且两地区具有较强的能源互补性,尤其是新能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东盟国家新能源储量丰富,中国能源开发技术先进,两地区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国家间的能源贸易合作,从而实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能源合作愿景,呈现双赢局面。本文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能源贸易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两地区的能源贸易潜力。全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创新、不足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本文借鉴的理论基础进行概述,介绍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相关贸易理论。第三部分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能源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从贸易规模、贸易合作项目、贸易结构角度出发,阐述两地区贸易合作状况,并找出贸易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能源储量、消耗状况、竞争性及互补性,充分分析两地区能源贸易合作的基础。第五部分是实证研究,借助回归分析、异质性检验等方法,分析人口数量、国民收入水平、地理距离以及是否参与湄公河区域合作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潜力的影响。第六部分是总结和政策建议,从合作机制、资源配置、贸易成本、政治摩擦等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能源贸易效率提供借鉴。
苏梦颖[9](2020)在《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的煤炭储量总量很大,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已经导致煤炭资源供给压力增大,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快速显现。目前中国煤炭的储产比仅为38年,远低于世界132年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化石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煤炭能源的消耗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煤炭作为中国的长期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能源的加速消耗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导致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始终均缺乏国际定价影响力,常常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长期被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边缘化,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未来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未雨绸缪,积极争取煤炭国际定价权,避免中国陷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当中。因此探讨如何取得中国煤炭能源的国际定价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取得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分析核心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定价权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机制,因此核心问题分为三个子问题,子问题1,从影响因素视角分析定价权形成机理。子问题2,中国煤炭的国际地位和定价权现状。子问题3,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视角研究影响定价权的传导机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是否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和进口是争取定价权的逻辑前提,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煤炭需求和进口趋势进行讨论。遵循问题导向,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煤炭定价权的产生、煤炭定价权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煤定价权与煤炭期货市场的关系,煤炭现货市场与煤炭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其影响机制;其次,对中国煤炭未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对于中国煤炭定价权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采用面板数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中国煤炭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的定价权现状;然后,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时间序列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中国煤炭在全球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以综合考察中国是否同时具有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为加强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有9章内容,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梳理,然后按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撰写实证章节。第一,从供求定价理论开始,从理论上对定价权、市场势力、期货市场产生的脉络及研究必要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接下来是四章主体实证,中国争取煤炭定价权的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国在全球煤炭现货市场上的定价权研究、中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在全球煤炭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研究。最后为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为背景、章节安排和创新点等,第2章是理论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展开研究。第3章是对全球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的研究。第4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论述了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对中国煤炭定价权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做了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主体部分。包含第5章至第8章内容。第5章,首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纳入进来,重新预测煤炭需求峰值,考察中国树立和争取煤炭能源定价权的现实需要。本章运用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煤炭需求拐点测算。同时,构建了ARMA模型,对中国煤炭进口总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未来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走势做出合理预测。本章对中国未来煤炭需求趋势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2013年并非煤炭需求下降拐点,若按6.5%的年均GDP增长率,在2037年才会达到煤炭需求拐点。第二,未来几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会处于上升状态。既然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煤炭需求上升期、煤炭进口增长期,煤炭价格的巨幅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因此,积极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现状已刻不容缓。第6章,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分析全球主要煤炭进出口国贸易情况以及中国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以煤炭价格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利用PTM模型估算了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的市场势力,并基于PTM的结果选择进一步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市场势力建立了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SMR模型。结果表明,在PTM模型框架下,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中国均在煤炭出口市场中市场势力显着,具有煤炭出口定价权。煤炭进口市场中,仅中国拥有较弱的煤炭定价权,印度、韩国、日本均没有煤炭定价权。煤炭国际贸易在主要煤炭出口市场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属于卖方市场。煤炭出口贸易中,优势出口国可以通过汇率的传导在目标市场进行差别化定价,进而表现为在目标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煤炭进口贸易中,日本和韩国不存在市场势力与其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有密切关系。印度不存在市场势力,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涨,进而使得印度进口商的收益减少。以上结论反映了进口国在煤炭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反应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炭能源产业落后的事实。由于本文主要侧重研究中国的市场定价权,第6章在通过进口商的PTM模型测度得到中国具有国际煤炭影响力后,选择了进一步构建基于Lerner指数理论的修正后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SMR,通过纳入更多变量对中国的进口定价权进行补充实证。结合PTM模型及SM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煤炭的国际定价权的整体评估如下:第一,中国对印尼煤炭进口有市场势力,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没有绝对市场势力。第二,在市场势力PTM及SMR模型下,影响煤炭进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汇率、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双方国家的GDP增长率、运输距离和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因素等。第三,在整个煤炭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具有一定的卖方市场势力,但中国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在中国煤炭出口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市场上,除印尼外,均存在市场势力,由于目标出口国仅是亚洲国家,且出口量较小,可以认为,中国拥有亚洲范围内的煤炭出口定价权。可以成为全球煤炭能源定价的重要力量。第7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考察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否能够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本章运用2013-2019年的1521组日度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郑州动力煤市场价格对秦皇岛动力煤现货价格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发现中国动力煤期货和中国动力煤现货的变动具有联动效应,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动态联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说明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和动力煤期货价格互为影响,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第8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与定价权之间的互动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金融市场视角下的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并对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与欧洲ICE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及ICE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章选取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三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9年间共1940组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显示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对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但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对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小。研究表明,中国缺乏与第一大进口国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优势。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每章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总结,针对总结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整合与完善中国煤炭产业链,规范煤炭现货市场;第二,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第三,提高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有效性;第四,健全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煤炭定价,形成权威的国际煤炭基准价,积极打造国际煤炭定价中心。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笔者认为本文存在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较合理地将包含三次项的EKC曲线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并以此预测煤炭需求峰值(拐点)。使用逻辑及高斯曲线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空间因素。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同样缺乏细致讨论,本文试图引入EKC这一经验假说并对其验证。结合EKC与空间计量的研究中,或不直接涉及煤炭消费需求,或将EKC中经济增长对因变量的倒N型关系以简单的倒U型关系取代,本文将三次项纳入模型可以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与预测。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现货及期货市场两个视角测度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中单个市场的定价权,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市场势力相关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在煤炭现货市场是否具有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还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对全球其它主要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煤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测度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品,或者拥有交易中心左右煤炭相关金融产品价格,对于煤炭定价权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学者则多侧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本文展开对中国煤炭定价权的直接研究,是对能源定价权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也能为解决中国能源结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张敬超,严守军[10](2019)在《2018年干散货运输市场回顾及2019年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对2018年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进行回顾。在分析铁矿石、煤炭、谷物等各货种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2019年各货种的海运需求进行预测。分析运力交付、拆解,超大型矿砂船等影响运力供给的主要因素,预测全年各船型运力变化情况。最后结合宏观经济形势、海运供需情况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2019年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进行预测。
二、印尼糖进口量将增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尼糖进口量将增加(论文提纲范文)
(1)2021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回顾及2022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1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回顾 |
(一)国际市场回顾 |
(二)国内沿海市场回顾 |
二、2022年宏观市场展望 |
三、2022年干散货运力供给 |
四、2022年国际干散货运输需求 |
(一)铁矿石 |
1.中国粗钢产量平控,海外钢材高产坚挺 |
2.2022年铁矿石供给增量依靠巴西 |
(二)煤炭 |
1.全球煤炭进口需求将继续增长 |
2.澳大利亚、俄罗斯推动煤炭出口贸易 |
(三)粮食 |
1.中国粮食进口需求猛增 |
2.全球大豆贸易量将在未来两年继续增长 |
3.玉米贸易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
4.乌克兰带动黑海地区谷物贸易复苏 |
(四)主要小宗散货 |
1.铝土矿 |
2.镍矿 |
五、2022年中国沿海干散货市场需求 |
(一)沿海煤炭下水量保持增长 |
(二)非煤货种表现活跃 |
六、2022年市场展望 |
(一)国际市场 |
(二)中国沿海市场 |
(2)中国进口铝土矿运输市场发展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进口铝土矿主要来源国及生产企业情况 |
澳大利亚 |
几内亚 |
印度尼西亚 |
中国进口铝土矿运输流向和船型分析 |
中国进口铝土矿运输市场前景和发展方向 |
1.未来中国铝土矿进口量将持续增加 |
2.几内亚铝土矿运输需求成为最大增量 |
3.铝土矿及氧化铝产业链综合发展 |
4.散货运输船型结构变革和优化 |
(4)印尼出口增长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 ——基于金融改革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金融改革 |
2.1.1 改革方案 |
2.1.2 改革成效 |
2.2 影响出口的因素 |
2.2.1 人工成本 |
2.2.2 金融体系 |
2.2.3 通货膨胀与国家出口的关系 |
2.2.4 出口补贴对出口影响 |
2.2.5 出口目的地国家的人均收入影响出口绩效 |
2.3 汇率制度与出口的关系 |
2.3.1 固定汇率制度 |
2.3.2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
2.3.3 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
2.4 文献述评 |
3 印尼出口增长理论分析 |
3.1 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
3.1.1 内部因素 |
3.1.2 外部因素 |
3.2 印尼出口相关理论基础 |
3.2.1 重商主义的理论 |
3.2.2 绝对优势理论 |
3.2.3 比较优势理论 |
3.2.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3.2.5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3.2.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3.2.7 出口需求理论 |
3.2.8 贸易政策的影响 |
3.2.9 经济一体化 |
3.3 印尼出口增长影响理论分析 |
3.4 模型构建 |
3.4.1 变量含义 |
3.4.2 模型构建方法 |
3.5 研究设计 |
4 印尼出口增长实证分析 |
4.1 数据来源 |
4.2 描述性统计 |
4.3 回归结果 |
4.4 稳健性检验 |
4.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4.2 自相关检验 |
4.4.3 异方差检验 |
4.4.4 正态性检验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印尼食糖产需格局、进口形势与政策演变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印尼食糖产需形势变化 |
1.1 1995/96年榨季前印尼食糖产需由自给自足到少量短缺 |
1.2 1995/96年榨季后印尼食糖产需形势 |
2 1995/96年榨季以来印尼食糖生产和消费变化 |
2.1 印尼甘蔗和食糖生产状况 |
2.1.1 印尼甘蔗与食糖生产区域布局大体稳定 |
2.1.2 甘蔗收获面积先降后升,现在稳定在40万hm2以上 |
2.1.3 甘蔗产量和单产大幅波动 |
2.1.4 食糖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多年份产量徘徊不前 |
2.2 印尼食糖消费刚性增长 |
3 印尼食糖贸易形势变化 |
3.1食糖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变化 |
3.2 食糖进口来源国变化 |
3.3 贸易方式 |
3.4 进口关税变化 |
4 供需格局变化下印尼的政策调整和未来市场展望 |
4.1 供需格局变化下印尼的政策调整 |
4.1.1 印尼政府食糖自给自足的努力 |
4.1.2 生产政策 |
4.1.3 价格政策 |
4.1.4 贸易政策 |
4.1.4. 1 印尼-东盟自贸区加快进程,印尼自泰国进口关税降至5% |
4.1.4. 2 印尼-澳大利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签订,澳大利亚食糖进口关税调至5% |
4.1.4. 3 印尼-印度促棕榈油和食糖贸易协定达成,印度原糖关税降到5% |
4.1.4. 4 印尼可能近期上调食糖进口关税以限制食糖进口 |
4.1.4. 5 印尼对进口糖规格给出了更大的灵活性 |
4.1.4. 6 进口果糖糖浆实行保障关税和含糖、人工加糖饮料征税的提议 |
4.2 未来市场展望 |
5 结论和启示 |
(6)全球贸易隐含纸浆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2.1 贸易隐含纸浆的概念与内涵 |
2.2 关于贸易隐含纸浆的测算研究 |
2.2.1 生命周期评价 |
2.2.2 投入产出分析法 |
2.3 关于贸易隐含纸浆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
2.4 全球纸浆贸易基本情况研究 |
2.5 总结 |
3 2010-2018 年全球纸浆生产及贸易基本情况概述 |
3.1 全球纸浆生产情况 |
3.2 全球纸浆进出口贸易情况 |
3.2.1 全球纸浆出口贸易 |
3.2.2 全球纸浆进口贸易 |
3.3 总结 |
4 全球贸易隐含纸浆的测算研究 |
4.1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 贸易隐含纸浆的足迹分析 |
5.1 各国贸易隐含纸浆的消费情况 |
5.2 各国贸易隐含纸浆的进出口情况 |
5.3 隐含纸浆的净贸易流量分析 |
5.4 隐含纸浆的主要贸易足迹 |
6 主要国家贸易隐含纸浆的影响因素分解 |
6.1 结构分解模型 |
6.2 各国贸易隐含纸浆出口的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
6.2.1 第一阶段(1990-2000 年) |
6.2.2 第二阶段(2000-2015 年) |
6.3 各国贸易隐含纸浆进口的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
6.3.1 第一阶段(1990-2000 年) |
6.3.2 第二阶段(2000-2015 年) |
7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1990-2015 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纸浆产量(单位:立方米) |
附录B 1990-2015 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纸浆消费足迹(单位:立方米) |
附录C 1990-2015 年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隐含纸浆出口量(单位:立方米) |
附录D 1990-2015 年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隐含纸浆进口量(单位:立方米)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7)全球镍资源产业供需格局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镍资源研究现状 |
1.2.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第2章 镍矿资源概况 |
2.1 镍的性质和用途 |
2.1.1 基本性质 |
2.1.2 应用领域 |
2.2 全球镍资源概况 |
2.2.1 全球镍资源储量及分布 |
2.2.2 全球镍矿床类型及特征 |
2.3 中国镍资源概况 |
2.3.1 中国镍资源储量及时空分布 |
2.3.2 中国镍矿床类型及特征 |
第3章 全球镍资源历史供需格局分析 |
3.1 全球镍供应历史及现状 |
3.1.1 镍矿的采选和冶炼 |
3.1.2 镍矿勘察情况分析 |
3.1.3 全球镍供应历史及现状 |
3.1.4 中国镍供应历史及现状 |
3.2 国内外镍消费历史及现状 |
3.2.1 世界消费状况 |
3.2.2 我国消费状况 |
3.3 国内外贸易状况历史及现状 |
3.3.1 世界贸易状况 |
3.3.2 我国贸易情况 |
3.4 价格走势 |
3.4.1 国际镍金属价格 |
3.4.2 国内镍金属价格 |
第4章 全球镍资源需求预测数据来源与预测理论方法 |
4.1 数据来源 |
4.2 镍资源预测研究现状 |
4.3 预测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
第5章 全球镍资源需求预测过程 |
5.1 不锈钢部门 |
5.1.1 世界不锈钢产量 |
5.1.2 我国不锈钢产量 |
5.1.3 不锈钢需求预测结果 |
5.1.4 世界不锈钢镍需求量预测 |
5.1.5 我国不锈钢产业镍需求量预测 |
5.2 电池部门 |
5.2.1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 |
5.2.2 电池发展趋势 |
5.2.3 电池部门镍资源需求量预测 |
5.3 电镀部门、合金铸造部门及其他部门镍资源需求量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6.2.1 扩大海外镍资源开发,打破镍资源进口渠道单一局面 |
6.2.2 增大国内镍矿勘察力度,加强镍资源自身供应能力 |
6.2.3 加强资源供需格局变化研究,做好我国镍资源的全球配置 |
6.2.4 建立健全镍资源储备政策,促进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6.2.5 优化冶炼工艺,提高低品位镍矿的提炼技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国外文献研究 |
0.2.2 国内文献研究 |
0.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0.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0.3.1 研究思路 |
0.3.2 研究方法 |
0.4 创新点与不足 |
0.4.1 创新之处 |
0.4.2 不足之处 |
1 相关理论 |
1.1 比较优势理论 |
1.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1.4 产业内贸易理论 |
2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发展现状 |
2.1.1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总体分析 |
2.1.2 中国与东盟各国能源贸易规模分析 |
2.1.3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项目分析 |
2.1.4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结构分析 |
2.2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存在的问题 |
2.2.1 合作机制及法律体系不建全 |
2.2.2 合作成本较高 |
2.2.3 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
3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3.1 中国能源资源基本概况 |
3.2 东盟能源资源基本概况 |
3.3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竞争性分析 |
3.4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互补性分析 |
4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
4.1 实证模型构建 |
4.2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
4.3 模型估计与检验 |
4.3.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豪斯曼检验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4.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分析 |
4.4.2 多指标评测结果分析 |
4.4.3 异质性检验结果分析 |
4.5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发展潜力测算与分析 |
4.5.1 能源贸易发展潜力测算 |
4.5.2 能源贸易发展潜力结果及分析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基本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完善能源贸易合作机制,保障能源贸易顺利开展 |
5.2.2 选择重点国家进行能源合作,降低能源贸易成本 |
5.2.3 推动国家能源技术合作,提高国家能源贸易效率 |
5.2.4 建立政治能源争端解决机制,减少国家能源贸易摩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9)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国际定价权与国际定价影响力 |
1.5.2 国际定价中心与期货交易所 |
1.5.3 价格发现 |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6.1 主要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供求规律与价格理论 |
2.1.2 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
2.1.3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定价权的形成 |
2.2.2 能源需求相关研究 |
2.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
2.2.4 关于期货市场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
2.2.5 简要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3 全球及中国煤炭能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
3.1 煤炭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
3.1.1 全球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
3.1.2 中国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
3.2 煤炭能源市场贸易现状研究 |
3.2.1 全球煤炭贸易形势 |
3.2.2 中国煤炭贸易形势 |
3.3 煤炭定价方式分析 |
3.3.1 全球煤炭能源主要定价方式 |
3.3.2 中国煤炭能源定价历史变迁 |
3.4 中外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
3.4.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
3.4.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 |
4.1 煤炭定价权的形成 |
4.1.1 煤炭能源定价权的形成 |
4.1.2 煤炭期货市场在定价中的作用 |
4.2 影响煤炭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
4.2.1 现货市场因素 |
4.2.2 期货市场因素 |
4.3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
4.3.1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 |
4.3.2 煤炭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现货及期货市场的传导路径 |
4.4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4.4.1 中国构建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
4.4.2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可行性分析 |
4.5 实现煤炭定价权的路径规划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及进口量研究 |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 |
5.1.1 煤炭需求拐点理论假设 |
5.1.2 煤炭需求拐点模型 |
5.1.3 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
5.2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量预测 |
5.2.1 变量与数据 |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3 实证过程 |
5.2.4 实证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6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
6.1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互动机理 |
6.1.1 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 |
6.1.2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
6.1.3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关系 |
6.2 基于PTM模型的全球主要煤炭贸易国市场势力研究 |
6.2.1 模型的选择与推导 |
6.2.2 变量与数据来源 |
6.2.3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
6.2.4 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
6.3 中国煤炭能源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
6.3.1 基于PTM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
6.3.2 基于SMR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市场势力研究 |
6.3.3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中国煤炭能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
7.1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
7.1.1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机制的产生 |
7.1.2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
7.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
7.2.1 煤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
7.2.2 煤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
7.3 煤炭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分析方法与理论模型 |
7.3.1 分析方法 |
7.3.2 理论模型 |
7.3.3 变量与数据来源 |
7.4 煤炭期货与煤炭现货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基于期货市场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
8.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
8.1.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
8.1.2 中国与ICE期货市场联动现实基础 |
8.2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
8.2.1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
8.2.2 不同期货市场联动过程中的表现 |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
8.3.1 研究方法 |
8.3.2 数据选取 |
8.4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 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
8.5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鹿特丹港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
8.6 本章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
(10)2018年干散货运输市场回顾及2019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回顾 |
二、宏观形势分析 |
1. 国际方面 |
2. 国内方面 |
三、铁矿石海运需求展望 |
1. 全球钢铁需求复苏, 中国需求温和增长, 东南亚需求增速加快 |
2. 巴西因矿难影响出货放缓, 澳大利亚增长有望加快 |
3. 铁矿石海运贸易展望 |
四、煤炭海运需求展望 |
1. 中国进口煤需求维持强势, 但受政策面影响较大 |
2. 印度煤炭进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
3. 东南亚地区进口需求预计仍将保持强劲 |
4. 澳大利亚煤炭短期受中国进口政策影响, 中长期影响有限, 美国出口保持高位 |
5. 煤炭海运贸易展望 |
五、谷物海运需求展望 |
1. 中国大豆进口可能萎缩, 替代品进口有望增长 |
2. 日、韩两国依赖粮食进口局面难改, 东南亚粮食需求增长较快 |
3. 大豆和玉米增产, 中美贸易摩擦有望缓和, 贸易量有望明显恢复 |
4. 谷物海运贸易展望 |
六、小宗干散货海运展望 |
1.2019年铝土矿海运贸易稳步上涨 |
2. 中国需求继续推动镍矿海运贸易 |
3. 其他小宗散货 |
七、运力供给分析 |
八、市场展望 |
四、印尼糖进口量将增加(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回顾及2022年展望[J]. 陈昱鸣. 世界海运, 2022(03)
- [2]中国进口铝土矿运输市场发展及前景[J]. 黄琨. 中国远洋海运, 2021(09)
- [3]全球小宗干散货海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J]. 赵爱臣. 世界海运, 2021(07)
- [4]印尼出口增长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 ——基于金融改革的视角[D]. Verdianto Wirar. 浙江大学, 2020(02)
- [5]印尼食糖产需格局、进口形势与政策演变全文替换[J]. 刘晓雪,周靖昀,王慧娟. 甘蔗糖业, 2020(04)
- [6]全球贸易隐含纸浆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萌.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全球镍资源产业供需格局分析及预测[D]. 崔伟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8]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贸易潜力研究[D]. 钦思菲. 辽宁大学, 2020(01)
- [9]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D]. 苏梦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10]2018年干散货运输市场回顾及2019年展望[J]. 张敬超,严守军. 世界海运,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