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比较研究 ——基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实证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比较研究 ——基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合作范围、领域不断扩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合作也将逐渐由传统的以政府“对口支援”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全国各地区之间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区域协调组织机构不断增多,合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在目前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各区域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因此,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还需要各区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共同努力,实现新的跨越。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比较分析,总结三个经济圈在各自的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壮大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实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为其他经济圈(大到西部、中部、东北三省,小到长株潭、南贵昆、大武汉等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以及中部与东部的跨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借鉴和更广阔的合作背景,从而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多享共赢的新格局。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总结,然后提出本文的设计框架。第二部分介绍泛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对三大经济圈的经济指标、政府合作机制、产业合作进行了深入地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第四部分总结归纳出三大经济圈在各自的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态势作出预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综述
  • 1.2.1 古典主义的区域分工合作理论
  • 1.2.2 凯恩斯主义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 1.2.3 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深化
  • 1.2.4 区域经济理论在国内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 1.3 结构与内容
  • 第二章 中国三大经济圈发展现状分析
  • 2.1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 2.1.1 关于“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概述
  • 2.1.2 泛珠三角经济概况
  • 2.1.3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成就
  • 2.1.4 泛珠三角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2.2 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 2.2.1 长三角经济概况
  • 2.2.2 长三角历史发展回顾
  • 2.2.3 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的成就
  • 2.2.4 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问题
  • 2.3 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 2.3.1 环渤海经济圈的提出及范围界定
  • 2.3.2 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状况
  • 2.3.3 环渤海经济圈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
  • 2.3.4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桎梏
  • 第三章 中国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比较分析
  • 3.1 三大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
  • 3.1.1 生产总值方面
  • 3.1.2 三次产业方面
  • 3.1.3 三大需求方面
  • 3.1.4 利用外资方面
  • 3.1.5 核心城市的比较
  • 3.1.6 三大区域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
  • 3.2 三大区域合作机制比较分析
  • 3.2.1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 3.2.2 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 3.2.3 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机制
  • 3.2.4 中国三大经济圈合作联动机制
  • 3.2.5 合作机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分析
  • 3.3 三大区域产业合作现状比较分析
  • 3.3.1 环渤海产业合作现状
  • 3.3.2 长三角产业对接状况
  • 3.3.3 泛珠三角产业合作现状
  • 3.3.4 三大经济圈产业合作差异性分析
  • 3.4 三大经济圈区域合作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 3.4.1 自然条件因素
  • 3.4.2 历史条件因素
  • 3.4.3 区域文化因素
  • 3.4.4 产业结构因素
  • 3.4.5 制度创新因素
  • 3.4.6 发展战略与政策因素
  • 第四章 中国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为其他经济圈提供借鉴
  • 4.1 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总结
  • 4.1.1 解放思想,增强合作意识是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4.1.2 打破行政壁垒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提
  • 4.1.3 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落实到位是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
  • 4.1.4 招商引资要依据本地发展特点,不能盲目
  • 4.1.5 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各方要立足本区域,搞好自身建设
  • 4.2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其他合理化建议
  • 4.2.1 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经济圈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 4.2.2 整合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要素合理化
  • 4.2.3 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 4.2.4 协调区域利益关系,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 4.2.5 健全区域合作互动机制
  • 4.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前景展望
  • 4.3.1 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圈
  • 4.3.2 环渤海经济圈
  • 4.3.3 西部大开发
  • 4.3.4 振兴东北
  • 4.3.5 中部崛起
  • 4.3.6 其他经济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情况及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11)
    • [2].探讨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 2019(35)
    • [3].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
    • [4].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4)
    • [5].区域经济[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08)
    • [6].区域经济、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水平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20(01)
    • [7].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9(A2)
    • [8].江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 市场研究 2019(12)
    • [9].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01)
    • [10].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挑战[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11].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评价[J]. 人文天下 2019(23)
    • [12].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02)
    • [13].服务区域经济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中国商论 2020(05)
    • [14].社会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20(01)
    • [15].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J]. 商讯 2020(11)
    • [16].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20(11)
    • [17].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04)
    • [1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8)
    • [19].区域经济[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11)
    • [20].环境污染和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大众标准化 2020(06)
    • [21].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 西部学刊 2020(06)
    • [22].太平洋联盟:拉美区域经济合作新引擎[J]. 经济论坛 2020(05)
    • [23].试论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1)
    • [24].区域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J]. 商讯 2020(18)
    • [2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三维演化”框架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03)
    • [26].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几何[J]. 人力资源 2020(10)
    • [27].以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02)
    • [28].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 审计观察 2019(02)
    • [29].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审计观察 2019(02)
    • [30].跨境电商发展重塑新时代区域经济新格局[J]. 审计观察 2019(02)

    标签:;  ;  ;  ;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比较研究 ——基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