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协奏曲《蝴蝶梦》的分析与思考

竹笛协奏曲《蝴蝶梦》的分析与思考

论文摘要

竹笛协奏曲《蝴蝶梦》是著名作曲家关乃忠1988年创作的。最初是为改良十孔笛而作,在创作手法的运用上与传统的竹笛作品有着较大的差异,较多地使用了半音阶级进、大量的复杂变化音以及频繁的转调、离调,在旋律的设计和曲式结构的布局上也十分独特,也具有一定的争议。所以,虽然这部作品创作的年代较早,但流传并不广泛。中国竹笛自冯子存先生1953年首次将其作为独奏乐器搬上音乐舞台以来,竹笛独奏艺术在这近60年间蓬勃发展,竹笛作品也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不断交融,一些西方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用在了竹笛作品创作上。而且随着中国竹笛演奏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的竹笛演奏技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竹笛演奏和音乐表现的需要。《蝴蝶梦》以及类似的调式调性复杂,演奏技巧难度大的协奏曲作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演奏家群体的青睐。本文将尝试分析《蝴蝶梦》的创作手法及其音乐内涵,并由此引申出对若干竹笛作品创作问题的思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蝴蝶梦》的音乐分析
  • 1. 第一乐章《梦蝶》分析
  • 2. 第二乐章《搧坟》分析
  • 3. 第三乐章《劈棺》分析
  • 二、《蝴蝶梦》的演奏分析
  • 三、关于《蝴蝶梦》的讨论与思考
  • 1. 关于半音阶和复杂变化音的使用问题
  • 2. 关于“旋律”问题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竹笛协奏曲《蝴蝶梦》的分析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