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技术发展是驱动一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技术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提出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相应的技术跨越战略就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外就有学者提出了技术跨越的概念,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答,例如:技术跨越的定义,技术跨越的分类,以及如何实现技术跨越等等。 技术学习对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研究者的认可,著名学者Amsden更是提出了“假如英国的工业化是基于发明,又假如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化是基于创新,那么正发生在落后国家的工业化则是基于学习”这样的名言。 本论文研究的前提假设就是,技术学习(体现在技术学习机制上)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跨越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效的技术学习是实现技术跨越的重要条件。正是在这种前提假设下,本文研究了技术学习机制与后发企业技术跨越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本论文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如何更准确、更清晰地定义技术跨越概念?(2)技术学习机制中的技术信息获取机制与后发企业累积性技术跨越之间的关系为何?(3)技术学习机制中的技术知识转化机制与后发企业累积性技术跨越之间的关系为何? 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有关这些问题的理论假设,并利用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和家用电子企业的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 论文的主要贡献(或创新点)在于: (1)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哲学中的概念置换法,利用技术管理的经典分析工具技术S曲线,提出了一个严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跨越的定义。我们的技术跨越定义为: “假若存在两个主体(假设为企业)A与B从事同一技术的开发(例如DRAM技术的开发),A为技术上的先发企业,B为技术上的后发企业,B企业在相同的R&D投入情况下,如果能够获得比A企业在以前相应的阶段更高的技术性能的提升,我们称此时B企业发生了技术跨越。” 同其他定义相比较,该定义的最大优点在于清晰、严格和可计量。并基于这一定义,给出了技术跨越度的测量方法。 (2)对于技术信息获取机制(表现为技术信息源)与累积性技术跨越之间的关系,论文从内部技术信息源、外部信息源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溢出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 ①企业的内部技术信息源,即企业的研发活动,对企业技术跨越有显著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技术跨越领域研究的基本范围及内容1.2.1 技术跨越的研究范围1.2.2 具体的研究内容1.3 研究问题1.4 研究意义1.4.1 研究的理论意义1.4.2 研究的现实意义1.5 论文结构安排1.6 论文的一些基本概念1.6.1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和知识的分类1.6.2 科学和技术的定义以及技术的分类2 技术跨越的定义、类型及测量2.1 引例——三星电子在DRAM上的技术跨越案例2.2 技术跨越概念的发展2.3 本文的技术跨越概念的定义2.3.1 “概念置换”方法简介2.3.2 本文的技术跨越概念的定义2.3.3 对MH技术跨越定义的再讨论2.4 技术跨越的测量2.4.1 直接测量方法2.4.2 间接测量方法2.5 技术跨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2.5.1 技术跨越与技术创新2.5.2 技术跨越与技术进步2.5.3 技术跨越与技术赶超3 技术跨越的类型3.1 文献回顾3.2 技术轨道(Technology trajectory)与技术跨越3.2.1 技术轨道及相关概念3.2.2 技术轨道的描述3.2.3 突破性技术跨越和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分类4 技术学习机制4.1.学习和技术学习的定义4.1.1 学习定义4.1.2 技术学习定义及研究文献综述4.2 技术学习机制4.2.1 技术信息获取机制4.2.2 技术知识转化机制4.2.3 技术学习机制模型5 内源与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关系研究5.1 R&D活动的定义5.2 企业研发活动与技术绩效之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5.2.1 有关R&D活动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5.2.2 R&D活动与技术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5.2.3 R&D活动的另一面——学习5.2.4 后发企业R&D活动与其技术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5.3 R&D活动与累积性技术跨越关系假设6 技术引进与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关系研究6.1 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的概念6.1.1 技术转移的定义6.1.2 技术转移的内容和类型6.1.3 技术转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6.1.4 技术转移的其他方面研究小结6.2 技术引进与技术跨越的关系研究6.2.1 技术引进对后发企业技术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综述6.2.2 技术引进对后发企业技术绩效的实证研究6.2.3 技术引进与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关系研究假设6.3 技术引进与后发企业R&D关系研究6.3.1 有关问题2的研究6.3.2 有关问题1的研究7 各类技术溢出与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关系研究7.1 技术溢出的定义及类型7.1.1 技术溢出的定义7.1.2 技术溢出的类型7.2 技术溢出的渠道7.2.1 正式溢出渠道7.2.2 非正式溢出渠道7.3 技术溢出与技术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发达国家)7.3.1 案例研究7.3.2 计量研究7.3.3 有关发达国家技术溢出的研究总结7.4 技术溢出与技术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发展中国家)7.4.1 FDI溢出效应的研究综述7.4.2 我国有关FDI溢出效应的研究综述7.4.3 其他非FDI溢出效应的研究综述7.5 技术溢出与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关系研究7.5.1 各类技术溢出对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影响7.5.2 技术溢出渠道多样性对累积性技术跨越的影响8 吸收能力对技术溢出的调节效应研究8.1 吸收能力的定义8.1.1 吸收能力概念的来源8.1.2 吸收能力的各种定义8.2 吸收能力研究综述8.2.1 企业层次的相关研究8.2.2 产业层次的相关研究8.2.3 国家层次的相关研究8.3 吸收能力对技术溢出与技术跨越间关系的调节效应9 研究设计:数据和方法9.1 实证模型9.1.1 理论假设模型9.2 变量定义与测量9.3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9.3.1 问卷设计过程9.3.2 问卷发放和收集过程9.4 检验方法10 结果10.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10.1.1 企业基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10.1.2 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描述性统计10.2 测量项目的信度分析10.2.1 技术能力测量的倍度分析10.2.2 技术吸收能力能力测量的信度分析10.2.3 信度评估10.3 技术跨越度的计算10.3.1 对区间划分合理性的检验10.3.2 100万元以下(含100万)的时间成本平衡函数估计10.3.3 100万元-1000万元(含1000万)项目的时间成本平衡函数估计10.3.4 1000万元以上项目的时间成本平衡函数估计10.3.5 技术跨越度的计算10.4 技术跨越度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10.4.1 各种控制变量对技术跨越度的影响10.4.2 企业自身技术投入对技术跨越度的相关与回归分析10.4.3 技术引进对技术跨越度的回归10.4.4 技术溢出对技术跨越度的回归10.4.5 各个显著变量的层次回归和交互效应的检验10.5 技术引进和企业研发投入(RD)间的关系检验11 分析与讨论11.1 企业内部信息源(R&D)对技术跨越度的影响11.2 技术引进对技术跨越度的影响11.3 技术溢出对技术跨越度的影响11.4 吸收能力对技术跨越度的影响11.5 各类变量对技术跨越度的联合作用以及调节效应的讨论11.6 技术引进与企业R&D关系的研究讨论12 结论与展望12.1 研究主要结论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贡献12.3 本论文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参考文献附录1 论文调查问卷附录2:测量信度分析结果附录3:各类自变量间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附录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技术跨越论文; 技术跨越度论文; 累积性技术跨越论文; 技术学习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