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研究 ——基于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研究 ——基于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安全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在我国中央政府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以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为基础对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进行系统研究。国外关于产业安全的研究主要围绕两条主线,一是考察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产业安全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的研究,大致上形成了产业国民控制论、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国民产业权益论、外资影响及抵御和抗衡能力论以及综合产业安全论等五类观点和见解。关于产业安全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从外商直接投资论、制度非均衡论、投资与贸易自由化论及产业结构论等不同方面作出解释。本文对产业安全的理解,更加强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核心,只有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维护产业安全,并由此形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据此对产业安全概念作出如下新的定义:产业安全是这样一种状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重要的国民产业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生存与发展不受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威胁而保持一国的经济安全。该定义基本上概况了目前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的各种不同观点所表达的含义,并揭示出产业安全的本质是产业国际竞争力高低的状态。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条件下来自国外的资本、技术和产品对产业安全形成影响;内部因素包括国内产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对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包括金融环境、生产要素环境和市场需求环境三个方面,其决定了产业在国内生存的可能性;竞争环境主要是指过度竞争或垄断问题。从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出发,可以把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分为产业组织因素、产业结构因素、产业布局因素和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各种因素构成产业安全的评价模型和分析基础。世界各国把维护产业安全、进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即使是国际竞争力十分强大的发达国家,也十分注重采取各项措施维护本国的战略性产业的产业安全,进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于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维护更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关于产业安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选择作为战略性产业的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安全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支柱,是国民经济的脊梁。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发展,关系到整个工业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发展。而重大装备是装备制造业中“技术难度大、关联面广、成套性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才能完成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①,重大装备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象征,尤其是强国必须要有水平相当的重大装备制造业。我国对发展民族装备制造业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任务;2006年8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国务院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再一次强调了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明确要求②。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包括电力装备在内的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大量装备,部分重大装备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大装备生产大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及民族工业的佼佼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发电设备设计制造和电站工程建设工业体系,基本满足了我国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7.2亿千瓦电力装机中,自给率接近90%。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代表了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前沿水平,选择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作为基础对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我国在几年前就已成为发电设备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具备了水电、火电、核电、重型燃气轮机、风电等各个领域高端装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能力。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状况如何?产业竞争力状况如何?哪些是制约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影响我国发电设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否引发产业安全问题?政府层面和产业内企业层面如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包括发电设备在内的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维护产业安全?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基本逻辑。在分析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并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基于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分析和国际竞争力评价,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综合评价。总体来看,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三、四章,即理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对与产业安全相关的产业保护和贸易保护思想、产业安全的基本理论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该部分构成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即第五章,深入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在对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扼要分析了重大装备产业所具有的战略性产业特征;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特别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的代表性行业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为下一步关于产业安全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第六、七章,根据产业安全相关理论,重点以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为出发点,在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直接利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结论,从产业国内生存与竞争环境、产业控制力、产业对外依存度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扼要分析影响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就提高中国发电设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思路。本文利用产业安全评价模型,构建比交完整的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的方式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安全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程度的估算值为67.75。根据本文设定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及对应的五种不同产业安全状态,得出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状况为“安全”的结论。因而从总体上说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是安全的,产业安全问题基本不存在。同时,由于评价值接近安全状态区间的底线,表明仍然存在一些潜在因素影响中国发电设备的产业安全,因而存在潜在的产业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维护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保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转变。具体而言,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介绍本文的逻辑结构;归纳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及主要观点;客观评价本文的创新与突破;指出研究难点、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二章:产业安全基本理论。本章首先简要梳理古典经济学前后以及当代最新的关于贸易保护、产业安全的经济思想和主要理论;然后再阐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关系;并重点研究产业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以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产业安全观和研究的基本逻辑。第三章: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本章在深入分析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产业安全评价方法及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后面的针对特定产业的产业安全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指导。本章还选择美国、日本、韩国扼要介绍国外维护产业安全的实践及经验。第四章: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理论。本文推崇竞争力导向的产业安全观。本章对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相关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作简要介绍,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作初步研究,为将要进行的包括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进而对产业安全状况评价在内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五章:实证研究一:重大装备产业与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本章在界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概念的基础上,对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性产业特征以及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作出简要分析,并从发展历程、产业规模及产品产量、产业主导产品、产业内厂商结构、进入和退出壁垒、产业市场前景以及产业“走出去”情况等各个方面对作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代表性行业的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作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将要进行的产业安全实证研究做准备。第六章:实证研究二: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是产业安全状况评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竞争力导向的产业安全观及相关理论,本章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最重要的代表性行业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专门研究,为下一章的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奠定基础。结合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及重大装备产业的产业特征,构建专门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专门对业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为产业安全总体评价提供有关结论和数据。第七章:实证研究三: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在上一章专门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前文有关章节关于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的论述,本章利用现存的评价模型和方法,构建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产业对外依存度以及产业控制力等几个方面对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状况进行总体评估,并在对影响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作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安全的建议思路。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结论上有所创新:在研究对象方面:关于产业安全的系统研究本来就起步很晚,在我国则是随着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才开始对产业安全问题予以关注,因而相关的文献并不多,更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我国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背景下,本文专门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进而对重大装备产业的产业安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产业安全角度研究我国重大装备产业,在国内尚属首次,该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并以实证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直接调查,专家咨询,引用大量的第一手最新数据,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状况进行第一次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根据发电设备这样的重大装备产业所具有的产业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安全评价模型和最新数据,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并得出了由价值的结论。在观点创新方面: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观点,得出了一些对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发展有价值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新思路、新建议。(1)突破传统的以产业保护为重点的产业安全观,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维护产业安全、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力导向的产业安全观,对产业安全的概念做了重新界定:产业安全是这样一种状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重要的国民产业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生存与发展不受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威胁而保持一国的经济安全。(3)基于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综合评价,认为,以发电设备制造为代表的我国重大装备产业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安全的程度接近评价值范围的底线,因而仍然存在一些引发产业安全问题的潜在重要因素。(4)虽然我国重大装备产业面对开放经济具有较强的产业控制力,但随着我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重大装备产业内主要企业纷纷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外资并购而引发产业安全问题的潜在威胁。(5)随着我国重大装备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认为有选择的并购国外研发机构,是提高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6)随着我国重大装备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步趋于理性,进一步推动产业国际化经营,实施包括扩大产品出口、技术出口及部分产能逐步向国外转移的“走出去”战略,是维护产业安全、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重大意义
  • 1.2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基本思路
  • 1.2.3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结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3.1 论文逻辑结构与主要结论
  •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3.3 研究难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 产业安全基本理论
  • 2.1 产业安全经济思想与理论溯源
  • 2.1.1 重商主义时期及以前的经济与产业安全思想与理论
  • 2.1.2 幼稚工业保护及国家经济学理论
  • 2.1.3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贸易保护理论
  • 2.1.4 新贸易保护理论的产业保护思想
  • 2.2 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
  • 2.2.1 国家安全及安全观的演进
  • 2.2.2 国家经济安全及其主要内容
  • 2.3 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及概念探析
  • 2.3.1 产业及其分类
  • 2.3.2 国内关于产业安全研究的主要成果
  • 2.3.3 关于产业安全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述评
  • 2.3.4 关于产业安全问题的成因
  • 2.3.5 对产业安全进一步认识及本文的产业安全观
  • 2.4 产业安全的模型解释
  • 2.4.1 建立产业安全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
  • 2.4.2 产业安全基本理论模型
  • 2.4.3 最佳产业安全状态的确定
  • 2.4.4 产业安全水平的测度
  • 本章小结
  • 3. 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
  • 3.1 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
  • 3.1.1 基于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2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 产业安全评价体系
  • 3.2.1 产业安全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 3.2.2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3.3 国外维护产业安全的实践
  • 3.3.1 美国的产业安全实践
  • 3.3.2 日本的产业保护与产业安全实践
  • 3.3.3 韩国以国内产业保护为特点的维护产业安全实践
  • 3.3.4 国际经验及对我国产业安全实践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4. 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理论
  • 4.1 产业国际竞争力
  • 4.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4.1.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4.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
  • 4.2.1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 4.2.2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 4.2.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进展
  • 4.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竞争优势理论
  • 4.3.1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 4.3.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 4.4 后发优势理论及启示
  • 4.4.1 后发优势论的提出
  • 4.4.2 后发优势论的进一步研究及验证
  • 本章小结
  • 5. 实证研究一: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与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
  • 5.1 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与重大装备制造业
  • 5.1.1 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界定
  • 5.1.2 本文对重大装备制造业的界定
  • 5.1.3 重大装备制造业战略性产业特征
  • 5.1.4 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 5.1.5 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 5.2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历程
  • 5.2.1 本文对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界定
  • 5.2.2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历程
  • 5.3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现状分析
  • 5.3.1 产业规模及产品产量
  • 5.3.2 产业内厂商结构
  • 5.3.3 进入和退出壁垒
  • 5.3.4 “走出去”情况及成功的主要原因
  • 5.3.5 产业市场前景
  •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二: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6.1 相关理论及评价的说明
  • 6.1.1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相关理论模型
  • 6.1.2 评价主体和范围
  • 6.2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
  • 6.2.1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 6.2.2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
  • 6.2.3 基本数据
  • 6.3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6.3.1 绩效竞争力评价
  • 6.3.2 规模竞争力评价
  • 6.3.3 潜在竞争力评价
  • 6.3.4 产品竞争力评价
  • 6.3.5 环境竞争力评价
  • 6.3.6 综合评价及结论
  • 6.4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内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6.4.1 绩效竞争力
  • 6.4.2 规模竞争力
  • 6.4.3 创新竞争力
  • 6.4.4 服务竞争力
  • 6.4.5 全球化竞争力
  • 6.4.6 产品竞争力
  • 6.4.7 综合评价及结论
  • 本章小结
  • 7. 实证研究三: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状况评价
  • 7.1 产业安全评价模型及方法
  • 7.1.1 评价模型
  • 7.1.2 评价方法
  • 7.2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
  • 7.2.1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7.2.2 评价方法的说明
  • 7.2.3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7.2.4 产业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评价
  • 7.2.5 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 7.2.6 产业控制力评价
  • 7.2.7 产业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及评价结论
  • 7.3 影响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潜在因素
  • 7.3.1 国外厂商垄断高端原材料形成对产业发展的瓶颈性制约
  • 7.3.2 研发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高
  • 7.3.3 品牌弱势
  • 7.3.4 系统集成能力差,服务能力弱
  • 7.3.5 外资并购的潜在威胁
  • 7.4 维护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建议思路
  • 7.4.1 加快重大装备产业原材料国产化步伐
  • 7.4.2 推动产业重组,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重工业集团
  • 7.4.3 并购海外研发机构,加快产业自主技术创新
  • 7.4.4 引导资源整合,培育工程公司,提高系统集成能力
  • 7.4.5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国际知名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 7.4.6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 7.4.7 提高产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 7.4.8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继续实施重大装备产业扶持政策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甲醇行业谋划发展生路[J]. 气体分离 2010(02)
    • [2].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研究进展[J]. 内江科技 2018(02)
    • [3].文化产品流通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8(02)
    • [4].中国海洋产业安全研究综述[J]. 太平洋学报 2017(04)
    • [5].考虑外资进逼的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安全度演化实证研究[J]. 物流技术 2017(05)
    • [6].我国新能源产业安全“冷思考”及提升方略[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23)
    • [7].“产业安全与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05)
    • [8].《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发布[J]. 中国农资 2019(18)
    • [9].我国文化产业安全概念内涵及其分析框架[J]. 文化产业研究 2016(03)
    • [10].我国文化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研究[J]. 文化产业研究 2017(01)
    • [11].农业产业安全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3)
    • [12].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 [13].当前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国外经验借鉴[J]. 中华魂 2012(03)
    • [14].试论产业安全法[J]. 商周刊 2014(01)
    • [15].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J]. 中国国情国力 2014(04)
    • [16].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正式成立[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2013(03)
    • [17].我国对外开放中产业安全的基本态势[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2(02)
    • [18].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总体评价及对策建议[J]. 中国科技投资 2011(05)
    • [19].入世以来我国的产业安全及未来应采取的政策[J]. 中国对外贸易 2009(01)
    • [20].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才能确保产业安全[J]. 财经界 2008(01)
    • [2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才能确保产业安全[J]. 今日中国论坛 2008(Z1)
    • [22].当前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措施[J]. 国际贸易 2008(09)
    • [23].第三届产业安全与发展论坛综述[J]. 经济学动态 2016(07)
    • [24].现代旅游产业安全理论体系与研究框架构建[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20)
    • [25].新时期我国医药产业安全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02)
    • [26].中国产业安全法律制度演变[J]. 前沿 2013(09)
    • [27].煤炭产业安全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矿业 2011(05)
    • [28].农业产业安全研究综述[J]. 中国物价 2011(03)
    • [29].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维护石化产业安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坚持公平贸易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选粹[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1(07)
    • [30].年终专稿之五 金融危机后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对策研究[J]. 汽车与配件 2010(01)

    标签:;  ;  ;  ;  

    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研究 ——基于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