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意识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作为历史的组成和生活的真实,与社会形态、人的发展阶段相一致,并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实现自身的承继性转化。这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具有内在的思想逻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印证,在意识形态自身结构变化中也有充分体现。意识形态在内构上体现为价值理念、理论学说、政策主张的关联互动,在外观上体现为一系列相互认证、有机联系、凝结硬化的概念符号;在内构上以价值理念为圆心,在外观上以核心概念为标识。就意识形态自身而言,意识形态转型就是某种意识形态在持续的结构性变动中,从体现在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理论学说、政策主张中的一套概念符号体系发展出另一套概念符号体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一系列概念符号元素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发生了具有历史联系性、逻辑自洽性、现实更新性的变迁。因此,在结构上对某种意识形态类型进行判定,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这种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理论学说、政策主张所共同体现的核心概念进行判定。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是处于当代中国由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带来的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最前端的结构性部分,也是与原有的社会结构异质性最强的部分。本文在意识形态所关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内,选取了私营企业主兴起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问题。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全部内容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始终在实践探索中以理论形式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这两个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首要的基本任务,其结果是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的观念与模式的转变促进了社会转型,因而带动了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从私营企业主兴起的视角分析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伟大探索;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的转型实践。由“革命型”到“建设型”再到“和谐型”,构成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成功得益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从新建国到新时期再到新世纪新阶段连续两次转型,非但没有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反而增强其执政能力,原因就在于通过有效的意识形态转型机制,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意识形态不是要告别马克思主义,而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当下状况出发“回归”马克思主义。“回归”并非教条式地重申马克思主义原本话语,而是在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话语的前提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构建现代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结构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成功,得益于意识形态转型机制。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过程中,围绕要不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对人们的思想乃至国家意识形态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面对如何看待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同一问题域的新左派、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三大思潮,突出而集中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中的感受、经验以及他们的愿望。作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观念反映,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对各种社会思潮在批判中吸收的过程。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体系,其转型的形而上形态就是观念的变革。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就浓缩为思想观念的逐步嬗变,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回顾这些年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思想理论障碍,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而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的思想精华就是意识形态观念的变革,就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