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试验采用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多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供试材料,2008-2009年两个品种设3个氮肥水平0、180、240kg·hm-2,分别为N0、N180、N240;和两个种植密度150×104hm-2、225×104hm-2基本苗,分别为D150、D225。2009-2010年根据2008-2009年的试验结果,泰农18增加了1个氮肥水平300kg·hm-2和1个种植密度300×104hm-2基本苗,分别为N300和D300。研究了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互作条件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和产量、冠层结构与光合性能、小麦茎秆结构特征与抗倒性能、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肥和密度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和产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两个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群体数量均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大穗型品种T18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中穗型品种S15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趋势在生育阶段的前中期与大穗型品种T18一致,但生育阶段的后期,高氮肥水平和高密度处理密度反而低于低氮肥水平和低密度处理,但都高于不施氮处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均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大穗型品种T18千粒重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中穗型品种S15千粒重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穗型品种T18穗粒数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和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增加;中穗型品种S15的穗粒数表现为高氮肥水平和高密度处理密度反而低于低氮肥水平和低密度处理,但都高于不施氮处理。氮肥水平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对于大穗型品种T18来说,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产量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氮肥水平条件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中穗型品种S15来说,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产量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同一氮肥水平条件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穗型品种T18以N300D300处理产量最高但与N240D225、N180D225差异不显著;中穗型品种S15的N180D150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加氮肥水平和降低密度不利于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除大穗型品种T18低氮低密度(N180D150)处理外,两个品种的经济系数施氮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不施氮处理,合理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提高产量是通过提高生物量,而不是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实现的。2氮肥和密度对冠层结构与光合性能的影响对于大穗型品种T18来说,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可以增加旗叶叶面积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同一氮肥水平下受密度影响不大;旗叶厚度、含氮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SOD、POD、CAT活性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和密度的降低而升高;胞间CO2浓度随氮肥水平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中穗型品种S15来说,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旗叶叶面积显著增加;旗叶厚度、含氮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SOD、POD、CAT活性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胞间CO2浓度随氮肥水平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两个穗型品种的旗叶净光合速率与旗叶厚度、叶绿素、含氮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穗型品种T18的旗叶净光合速率与旗叶叶面积呈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中穗型品种S15的旗叶净光合速率与旗叶叶面积相关关系不显著。大穗型小麦品种T18的WLAI和TLAI整个灌浆期内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整个生育期内N240D225>N180D225>N240D150>N180D150>N0D225>N0D150。中穗型小麦品种S15在灌浆前中期(开花-花后14天)WLAI和TLAI的变化趋势与大穗型小麦品种T18相似。但灌浆中后期(花后14天-成熟),WLAI和TLAI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低氮水平下,高密度处理WLAI和TLAI高于低密度处理,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趋势相反,灌浆中后期WLAI和TLAI表现为N180D150>N180D225>N240D150>N240D225>N0D150>N0D225。对于大穗型品种T18来说,LLAI在同一密度水平下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整个灌浆期内N240D225>N180D225>N240D150>N180D150>N0D225>N0D150。对于中穗型品种S15来说,LLAI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高密度处理LLAI在同一氮肥水平条件下低于低密度处理,N180D150>N180D225>N240D150>N240D225>N0D150>N0D225。对于大穗型品种T18来说,CAP在同一密度水平下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N240D225、N180D180、N240D150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N180D150、N0D225、N0D150。对于中穗型品种S15来说,CAP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高密度处理CAP在同一氮肥水平条件下低于低密度处理,N180D150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下部叶片持绿期内,冬小麦下部叶片叶面积系数(LLAI,下部两片叶)与群体净光合速率(CAP)和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开花到花后14天之前,上部叶片叶面积系数(TLAI,上部三片叶)和全部叶面积系数(WLAI,下部叶片和上部叶片之和)与群体净光合速率(CAP)和产量并不呈必然的显著正相关关系(T18显著正相关,S15相关不显著),但花后14天至成熟,两个品种的TLAI和WLAI均与群体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氮肥和密度对中穗型品种S15茎秆结构特征与抗倒性能的影响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施氮水平由180 kg·hm-2增至240 kg·hm-2或种植密度由150×104·hm-2增加到225×104·hm-2,中穗型小麦品种S15茎秆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显著提高,基部节间直径、厚度、充实度、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显著降低,同时茎秆基部节间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减少,含氮量显著升高,碳氮比(C/N)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影响小麦抗倒性能方面,氮肥水平的作用大于种植密度。本试验条件下,虽然氮肥水平为180 kg·hm-2、种植密度为150×104hm-2的处理穗数较低,但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产量最高。因此,降低氮肥用量至180 kg·hm-2的同时降低种植密度至150×104hm-2,可在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同时获得高产。4施氮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小麦生育前期(出苗-拔节),土壤耕层NO3--N含量较高。随施氮量增加,土壤0-40cm土层中NO3--N含量显著增加,而40cm-200cm土层NO3--N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小麦生育中后期(拔节-成熟)NO3--N累积峰明显下移,处理间相比较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土壤NO3--N含量显著升高。年季间比较,2009-2010生长季低氮处理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2008-2009生长季的低氮处理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连续减量施氮可以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5氮肥和密度互作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冬小麦生育阶段的前中期,两个小麦品种的氮、磷、钾吸收量均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小麦生育阶段的中后期,大穗型品种T18的氮、磷、钾吸收量仍表现为随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中穗型品种S15表现为在同一种植下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同一氮肥水平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氮、磷、钾吸收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氮素可以促进磷和钾的协同吸收。对于大穗型品种T18和中穗型品种S15来说,在同一密度条件下,氮素养分利用效率(NUE)、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生理效率(PEN)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大穗型品种T18在同一氮肥水平条件下,NUE、AEN、PEN和PFPN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中穗型品种S15在同一氮肥水平条件下,REN、AEN、PEN和PFPN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大穗型品种T18来说,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同步提高NUE、AEN、PEN和PFPN;对于中穗型品种S15来说,增加密度不利于NUE、AEN、PEN和PFPN的提高。对于两个穗型的品种来说,在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磷素养分利用效率(PUE)和钾素养分利用效率(KUE)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大穗型品种T18磷肥偏生产力(PFPP)和钾肥偏生产力(PFPK)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提高,中穗型品种S15的PFPP和PFPK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大穗型品种T18的PUE、PFPP、KUE和PFPK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中穗型品种S15的PUE、PFPP、KUE和PFPK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大穗型品种T18来说,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同步提高PUE、PFPN、KUE、PFPK;对于中穗型品种S15来说,增加密度不利于KUE、AEN、PEN和PFPN的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冠层结构与光合性能之间的关系、形态特征与抗倒性能之间的关系、土壤硝态氮的变化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等以上结果,大穗型品种T18以N180D225处理,中穗型品种S15以N180D150处理是高产、稳产、生态、高效的氮肥密度组合方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氮肥水平对太子参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6)
- [2].测墒滴灌下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氮素转运的影响[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氮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16(01)
- [4].氮肥水平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J]. 北方园艺 2009(08)
- [5].不同氮肥水平对结球甘蓝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8)
- [6].不同氮肥水平对辽星1号和辽优5238产量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 2010(01)
- [7].氮肥水平对蓖麻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8].不同氮肥水平对高寒草甸植物生长的影响[J]. 青海草业 2020(03)
- [9].不同氮肥水平下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4(06)
- [10].不同播量及不同氮肥水平对“扬麦11号”产量结构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12(06)
- [11].杂交水稻不同氮肥水平下产量和农艺性状变化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0(S1)
- [12].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新品杂交稻‘蜀优217’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9)
- [13].不同栽培方式与氮肥水平对两优61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09)
- [14].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生长的动态规律[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15].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及氮肥水平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7)
- [16].不同氮肥水平对香樟幼苗生长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 2015(07)
- [17].概述氮肥水平对玉米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S1)
- [18].不同氮肥水平对万寿菊根际微生物量的影响研究[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9(06)
- [19].不同氮肥水平下早熟晚粳氮和磷的吸收利用特性及相互关系[J]. 作物学报 2012(01)
- [20].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对植稻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01)
- [21].氮肥水平对甬优1540稻米品质的影响[J]. 福建稻麦科技 2019(03)
- [22].不同氮肥水平下施用钼肥对冬瓜的增产效果[J]. 南方园艺 2017(02)
- [23].不同氮肥水平下冬小麦齐穗期旗叶光合日变化特征[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06)
- [24].不同氮肥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生长和氮代谢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02)
- [25].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水平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 [26].不同氮肥水平下杂交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比较与评价[J]. 杂交水稻 2010(03)
- [27].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2(01)
- [28].不同氮肥水平对杂交棉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2)
- [29].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互作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04)
- [30].氮肥水平对江苏早熟晚粳稻食味品质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J]. 作物学报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