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进入管制研究

市场进入管制研究

论文题目: 市场进入管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肖林

导师: 曾国安

关键词: 管制,进入,有限理性,信誉,替代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企业或者人员进入一个市场时,无论是纯自然垄断还是结构性的竞争市场,政府一般都会提出一些资格要求。市场进入管制是政府对市场交易主体的资格限制,这种限制既包括政府直接限制一定数量的企业、人员进入或者不容许某些企业、人员进入特定的市场领域,也包括政府要求企业、人员进入市场时必须达到某种条件。前一种限制是直接进入管制,意味着管制者直接决定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后一种限制是间接进入管制,意味着管制者通过政策规定间接影响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数量。最低资本要求、生产的质量和安全要求是最常见的间接进入管制措施。 本文分别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探讨了直接进入管制和间接进入管制。本文的基本立场是,应该区别看待这两种管制的福利效果。第一,直接进入管制不可能解决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反而有害于社会效率。市场进入行为受到进入者的有限理性所局限,进入者不是严格按照投资净现值(NPV)不小于零的理性原则决定是否进入某个行业的;相反,进入者在进入决策过程中会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这种局限和偏差,使新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过度进入成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由于管制者本身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决策同样存在偏差,所以,寄望于管制者控制进入一个行业的企业或者人员的数量,以期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管制赋予管制者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使它更可能成为管制者和行业内在位企业谋取私利的工具,严重损害竞争和创新。所以,直接进入管制在实践中是不足取的。第二,适度的间接进入管制起着信号发送(Signaling)作用,有利于缓解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间接进入管制对于整个市场信誉机制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市场交易主体通过间接进入管制这一信息渠道,可以了解交易对方的实力、能力、资质、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从这层意义上说,间接进入管制替代了被管制的市场交易主体建立基本信誉的过程,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本文由七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方法、文章结构,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经济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进入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市场进入管制产生原因的研究

二、市场进入管制行为的研究

三、市场进入管制影响的研究

第三节 论文结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一、论文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市场进入管制: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第一节 进入管制的“帮助之手”假说

一、市场进入管制可以抑制甚至消除企业的过度进入

二、市场进入管制有助于解决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问题

三、市场进入管制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进入管制的“掠夺之手”假说

一、进入管制被行业内在位企业俘获

二、进入管制是管制者的设租工具

第三节 市场进入管制理论释疑与评论

第三章 直接进入管制的虚妄:行为经济学的视角

第一节 直接进入管制的依据、对象、形式和方法

一、直接进入管制的依据

二、直接进入管制的对象

三、直接进入管制的形式和方法

第二节 有限理性必然引发过度进入

一、经验研究对理性进入假设的质疑和否定

二、有限理性必然导致过度进入:行为经济学的视角

第三节 进入的有限理性推动竞争与创新

一、有限理性带来进入后竞争的成功概率置换效应

二、有限理性和创新性进入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三、有限理性下的创新性进入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直接进入管制:“致命的自负”

一、有限理性下的过度进入并不是直接进入管制的充分条件

二、管制者无法识别和有效管制负NPV的进入行为

三、直接进入管制容易沦为在位企业谋取私利的工具

四、过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使直接进入管制可能异化为管制者的设租手段

五、直接进入管制带来的人为垄断很有可能降低而不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第五节 对直接进入管制的研究结论及其不足

第四章 间接进入管制的作用:信息经济学的视角

第一节 间接进入管制同直接进入管制的区别

一、间接进入管制在依据上不同于直接进入管制

二、间接进入管制在对象上不同于直接进入管制

三、间接进入管制在形式和方法上不同于直接进入管制

四、间接进入管制的效果优于直接进入管制

第二节 间接进入管制对建立市场信誉机制的积极作用

一、间接进入管制构成信誉制度赖以建立的一个“合法性”基础

二、间接进入管制可以简化市场经济主体向市场发送有关自身情况信号的过程

三、间接进入管制具有将“一次性博弈”转变为“重复博弈”的功能

四、间接进入管制可以建立一个依托于政府组织的信息迅速流动的网络

第三节 间接进入管制的作用机理模型

一、管制与信誉的关系假说

二、间接进入管制部分替代基本信誉建立过程的作用机理

三、适度间接进入管制问题

四、如何合理设定进入“门槛”:一个具体操作问题

第四节 对间接进入管制的研究结论及其不足

第五章 市场进入管制的典型行业分析

第一节 出租车行业的市场进入管制

一、出租车行业进入管制的形成和发展:以英国为例

二、出租车行业进入管制的目标

三、出租车行业管制的做法

四、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出租车行业进入管制的争论

五、取消出租车行业进入管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 职业市场的市场进入管制

一、西方职业许可和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简要回顾

二、西方职业许可和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职业市场进入管制的争论

五、职业市场进入管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电信行业的市场进入管制

一、电信行业进入管制的历史沿革

二、电信业进入管制的主要形式

三、实施电信业进入管制的依据

四、鼓励竞争已成为近年欧美电信业进入管制改革的重点

五、放松电信业进入管制必须配套实施帮助进入政策

第四节 典型行业分析的基本结论

第六章 中国市场进入管制改革的一般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市场进入管制改革的方向和原则

一、重视管制演化的动态性

二、重视进入管制改革的短期效应

三、权衡和补偿政策变化带来的损失

四、帮助新进入者

第二节 顺利推进市场进入管制改革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有效的产权保护是推进市场进入管制改革的前提

二、强有力的宪政约束是推动市场进入管制改革的基础

第三节 中国市场进入管制改革必须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

一、市场进入管制改革的“国际标准”:双刃之剑

二、歧视性的市场进入管制是改革的重点

三、按照WTO的要求重塑市场进入管制体系

第七章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第一节 基本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市场秩序理论研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D]. 刘根荣.厦门大学2004
  • [2].信誉的经济学分析[D]. 李士梅.吉林大学2005
  • [3].市场的政治涵义:市场社会的生成与实现研究[D]. 杨勇.吉林大学2008
  • [4].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及防控[D]. 孙兆东.吉林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竞争、管制[D]. 任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2].中国市场进入障碍问题研究[D]. 刘克逸.复旦大学2003
  • [3].美国管制:从命令控制到成本收益分析[D]. 席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4].边缘性进入与二元管制放松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D]. 白让让.复旦大学2004
  • [5].中国行政垄断问题研究[D]. 杨兰品.武汉大学2005
  • [6].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变迁与有效竞争[D]. 余化良.武汉大学2005

标签:;  ;  ;  ;  ;  

市场进入管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