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冕到脱冕 ——论《黑王子》的狂欢化叙事特征

从加冕到脱冕 ——论《黑王子》的狂欢化叙事特征

论文摘要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当代英国文坛一位有国际声誉的杰出的小说家、艺术理论家和哲学家,在文学和哲学两方面著述甚丰。她兼具哲学家和小说家双重身份,喜欢把小说当成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一种工具。她的小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运用艺术想象和文学演绎的方法探索和展示她关于人生经验和现实本质的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如臆想、爱、关注和善。默多克特别关注现代人在世界上对爱和善等概念的探求,并指出在此过程中现代人精神上存在的最严重病症就是“臆想”,只有在善的指引下,把他人看成和自我一样有着独特性的个体,而不是用臆想代替关注,才能认清真实。小说《黑王子》出版于1973年,为默多克赢得了当年的詹姆斯·泰特纪念奖,同时也被认为是她后期的代表作品。在默多克的精心设计下,全体小说中的人物展开了一场颠覆性的脱离原本轨道的盛大表演,整个背景都置于一种狂欢式的“人类的第二种生活”模式,刻意打破日常生活的禁忌与约束,把日常生活中隐藏的人性和真理赤裸裸地暴露出来。虽然评论家们纷纷从作品的哲学主题、叙事技巧和艺术观点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鲜有人把此小说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建立联系。本论文尝试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来分析《黑王子》中所体现的狂欢化的叙事特征及其意义,旨在揭示继承和发扬十九世纪英国和俄国现实小说传统来写作的默多克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狂欢”来编织小说的。本论文通过研究发现,《黑王子》中狂欢化因素体现在狂欢化的框架、狂欢化的故事、狂欢化的象征和狂欢中的狂欢——互文性。运用后现代的叙事技巧和针对情节设计的偶然性,默多克使整部小说成为一场荒诞可笑的狂欢节表演。狂化的象征如狂欢化广场和小丑,以小说人物住宅展开的各处狂化节广场,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小丑,人们自由地接触,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互文性也对构建故事内在张力和巩固狂欢的舞台和氛围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们展示着更为真实的自我和与他人的关系的更真实面。在《黑王子》中,运用狂欢化的结构—加冕/脱冕的仪式,默多克完成了叙事的框架。狂欢节的国王—主人公布拉德利也是一个罪与善交织的形象。让关注取代臆想,通过实现狂欢节上交替更新的精神,默多克在这部小说中探讨了她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个自我中心者如何通过爱这个媒介完成向善历程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MURDOCH’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D ARTISTIC IDEAS
  • 1.2 CRITICAL RESPONSES TO THE BLACK PRINCE
  • CHAPTER TWO BAKHTIN’S THEORY OF CARNIVAL
  • 2.1 BAKHTIN’S THEORY ON CARNIVAL
  • 2.2 PRIMARY CARNIVAL ELEMENTS
  • CHAPTER THREE CARNIVAL ELEMENTS IN THE BLACK PRINCE
  • 3.1 THE CARNIVAL FRAMING: THE LABYRINTHINE NARRATIVE.
  • 3.2 THE CARNIVAL STORY: FULL OF CONTINGENCIES.
  • 3.3 THE CARNIVAL SYMBOLS IN THE BLACK PRINCE.
  • 3.3.1 Carnival Squares
  • 3.3.2 Carnival Clowns
  • 3.4 CARNIVAL WITHIN CARNIVAL: INTERTEXTUALITY
  • 3.4.1 Hamlet: Subversion
  • 3.4.2 Lolita: Degradation
  • 3.4.3 Der Rosenkavalier: Foreshadowing for Laughter.
  • CHAPTER FOUR BRADLEY’S CARNIVALESQUE PILGRIMAGE TO GOODNESS: FROM CROWNING TO DECROWNING
  • 4.1 PREPARING FOR CROWNING: INFLATED SELF-ESTEEM
  • 4.2 CROWNING: ECSTASY IN LOVE
  • 4.3 DECROWNING: INSPIRATION TO GOODNES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默多克《黑王子》的解构主义解读[J]. 求索 2017(05)
    • [2].尊重偶然性——从《黑王子》看默多克小说的哲学思想[J]. 巢湖学院学报 2017(02)
    • [3].别了,与我年纪相仿的黑王子[J]. 意林 2016(24)
    • [4].他者与自我: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黑王子》研究[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6(04)
    • [5].打破这些误区 更懂尖晶石[J]. 芭莎珠宝 2017(04)
    • [6].黑王子[J].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3)
    • [7].默多克小说《黑王子》的文本建构艺术[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06)
    • [8].从《黑王子》看元小说的创作模式与文学效应[J]. 学术交流 2010(01)
    • [9].真实与虚构之间——论《黑王子》的元小说艺术[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0].慰藉的形式——《洛丽塔》与《黑王子》比较初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07)
    • [11].小说《黑王子》中主人公从自我到无我之路的转变[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11)
    • [12].试析小说《黑王子》的戏仿和元小说艺术手法[J]. 作家 2012(24)
    • [13].黑王子·白王子[J]. 金色少年 2011(03)
    • [14].论《黑王子》中的爱欲、认知和艺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02)
    • [15].边缘的声音:小说《黑王子》的类文本特征分析[J]. 外国文学 2012(06)
    • [16].以“他者”之名成就《黑王子》之艺[J]. 大众文艺 2019(19)
    • [17].解读默多克小说《黑王子》中的自我价值实现[J]. 理论界 2014(08)
    • [18].在艺术与道德中自我消亡和自我救赎——对《黑王子》的互文性分析[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 [19].逃离与控制——小说《黑王子:爱的庆典》的叙事主题[J]. 名作欣赏 2008(10)
    • [20].默多克小说《黑王子》中自由主题的哲学探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1].自由话语背后的真实与歧义——评《黑王子》叙事结构的言说功能[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1)
    • [22].超越镜像化自我实现:对《黑王子》的解读[J]. 国外文学 2009(03)
    • [23].简析《黑王子》中的解构主义手法[J]. 牡丹 2018(29)
    • [24].艾丽丝·默多克《黑王子》中的叙事伦理[J]. 北方文学 2019(35)
    • [25].《黑王子》“从加冕到脱冕”的狂欢化叙事[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11)
    • [26].多肉植物黑王子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27].让他者说话的艺术——论《黑王子》的叙事策略[J].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2)
    • [28].默多克小说《黑王子》的爱欲主题探究[J]. 外国文学评论 2012(02)
    • [29].《黑王子》中女性人物爱情观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 现代交际 2015(05)
    • [30].偶在世界的向善之旅——从《黑王子》中看艾丽丝·默多克的人文关怀[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从加冕到脱冕 ——论《黑王子》的狂欢化叙事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