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司马迁主要活动在“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时期,受时代思潮和家学的影响,司马迁思想以儒家为主。《周易》在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易》学在汉代大行其道。精通《周易》为史官之职责所在,受其父司马谈的学《易》经历影响,司马迁谙熟《周易》经传中所蕴含的辨证思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学思想的贯彻,无不体现着司马迁的《易》学思想中的天人观、通变观和体用观。总之,可以用以儒学为体、以《易》学为用来概括司马迁思想特色。汉代是《史记》研究的滥觞,学者们已论及《史记》的文学成就,从汉至今代不乏人。今人对司马迁《易》学思想的研究,亦是方兴未艾。《史记》与《周易》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学界关注,但未对司马迁《易》学思想与《史记》文学成就的关系作系统论述,故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重点,着眼于探讨司马迁的《易》学思想与《史记》文学成就的关系。《史记》注重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的关系,提出“三王之道若循环”的历史规律认识,分析历史人物之间的关联性,强调历史环境的重要性,分别体现了《周易》中的循环论、“类”的思想及“时”观。《史记》对人物性格与命运进行了深入描写,以阴阳、刚柔分析历史人物的性格构成,以“见微知著”探究历史人物的性格演变,以“物极必反”概括历史人物的命运发展,以趋利避害、向善改过为宗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史记》在体现“实录精神”的同时,又注重语言艺术,歌、谚、谣与正史语言相结合,体现了《周易》中的阴阳辨证关系;《史记》首创互见法,体现了司马迁“原始察终”作史方法的同时,与《周易》中的“原始反终”思想相契合;《史记》中的典型化手法的运用与《周易》中“名小旨大”有着继承关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易》学与良知学的共通及嬗变——新《易》学与良知学对话[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04)
- [2].清代广西《易》学著作辑考[J]. 桂学研究 2015(00)
- [3].李光《易》学思想探析[J]. 阳明学刊 2011(00)
- [4].试论程颐的《易》学成就[J]. 语文知识 2013(01)
- [5].朱彝尊《易》学思想评议[J]. 中华文化论坛 2013(09)
- [6].齐《易》学刍议[J]. 管子学刊 2011(01)
- [7].明代朱睦《易》学初探[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8].程颐《易》学与理学建构[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9].不同理路构建的《易》学体系——虞翻、尚秉和《易》学思想比较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10].丁易东《易》学思想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10)
- [11].元代新安理学的《易》学思想[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2].以德修身而求治世——试论顾炎武《易》学中的道德修养[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 [13].简论周立昇先生的《易》学研究[J]. 孔子研究 2016(01)
- [14].陈抟的先天《易》学思想探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5].关于《易》在汉代淄川的传播[J]. 管子学刊 2010(01)
- [16].《易》学名著导读的“纲要”性力作——读《中国古代〈周易〉诠释史纲要》[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2)
- [17].《易》学文化的内涵及其覆盖领域[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1)
- [18].刘基的易学思想[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6)
- [19].程颐《易》学中的卦才论[J].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2)
- [20].萧衍《易》学思想研究[J]. 前沿 2010(14)
- [21].王弼《易》学始立官学考——兼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制度的兴废[J]. 唐都学刊 2008(05)
- [22].关于易学与古代乐律学的研究[J]. 福建艺术 2011(02)
- [23].季刚先生黄侃《易》学钩沉发微[J]. 励耘语言学刊 2018(01)
- [24].欧阳修的《易》学研究与古文文风转变[J].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6)
- [25].巴渝诗人来知德诗歌之思想内容研究[J]. 消费导刊 2008(06)
- [26].天才学者刘咸炘易学初解——写于《推十书》(增补全本)刊后[J]. 周易研究 2009(02)
- [27].屈万里《易》学研究[J]. 孔学堂 2016(02)
- [28].试述陈法《易笺》的三大特点[J]. 贵州文史丛刊 2009(04)
- [29].汉代《易》学与谶纬图书之学[J]. 学习与探索 2008(04)
- [30].范仲淹政治变革思想的演绎历程研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