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流通主导理论、价值链模块化理论、等产业水平模型,从制造商、流通商控制权配置、流通产业发展带动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制、流通能力与技术能力对制造业升级的效果比较、流通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的计量分析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和流通业上的差距对比等方面,全面探讨了流通产业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理,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流通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内在机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但其附加值水平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成本优势逐渐缩减的今天,要保持我国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制造业升级成为必然。本文从三种不同的理论分析角度论证了发展流通产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首先,系统介绍流通主导理论的思想,表明流通产业同样创造价值,我国流通商已成为工商关系中的主导者;接着,阐述价值链模块理论的理论框架、微笑曲线的理论内涵,通过微笑曲线和流通产业网络外部性特点论证了发展流通产业对提高我国制造业附加值的作用机制。本文建立了等产业水平模型来进一步比较流通能力和技术能力对制造业升级的效用大小,结合我国现状分析得出相对于技术能力提升而言,流通能力提升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更明显。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流通产业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第一,进行协整分析。首先选定能够量化的统计指标建立流通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的指标体系,为本章进行实证分析打下基础。接着,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出流通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够进行回归分析。通过OLS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流通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方程表明目前流通产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尚未完全发挥。最后,通过建立ECM模型,分析了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升级程度的长期均衡对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调整控制力度较大,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使得制造业升级中的偏差在短期内能够得到自动调整。第二,进行现状分析。本文就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和流通业上的发展水平作系统对比,表明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流通业对制造业升级尚未起到其应有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流通力较弱,流通产业还未能把握“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流通权,流通产业的网络外部性也未能充分发挥。所以,虽然流通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落后制约着其影响力的发挥,流通产业主导地位和实际影响力弱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显然,大力发展流通产业是解决其内在矛盾的基础,也是制造业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指出我国应该建立良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通过流通组织创新促进制造业升级:大力发展大规模连锁流通业态,专业市场创新和转型促进制造业集聚和升级,实现流通产业组织合理化;通过提升流通力促进制造业升级:重视品牌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发展流通产业信息化,培养流通产业专业人才,以此来带动中国制造附加值提高、产业价值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