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功能评价论文-王丽娟,朱本国,杨丽军,何琴,李娟

绿地功能评价论文-王丽娟,朱本国,杨丽军,何琴,李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地功能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庆主城,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肥力,改进后内梅罗指数法

绿地功能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娟,朱本国,杨丽军,何琴,李娟[1](2019)在《重庆主城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重庆主城不同功能区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工业绿地及道路绿地的城市绿地土壤进行采集调查,检测了包括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在内的八项养分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法,对重庆不同功能区土壤养分指标进行了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主城不同功能区综合肥力水平为: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工业绿地>居住区绿地。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对重庆主城区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姜佳怡,戴菲,章俊华[2](2019)在《基于POI数据的上海城市功能区识别与绿地空间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主要是指涵盖城市交通设施、餐饮设施、学校、风景名胜区等具有地理实体的城市设施的位置与属性信息。基于POI数据,通过数据重分类与赋值,将上海城市空间分为绿色基础设施辐射区、道路与交通服务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六大类,分别研究现有不同分类下城市功能辐射程度与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从横向6类空间之间与纵向绿地建设深度2个角度评价上海绿地空间结构。并基于用地现状图对功能区识别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用地识别与绿地评价图准确度较高、分类更为细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10期)

张超,吴群,彭建超,王锋,刘柄麟[3](2019)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及功能评价——以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维持生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南京市为例,在统计该市绿地面积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该市2006—2015各年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对该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而言,2006—2015年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125.2144亿元上涨到2015年的164.3537亿元,净增加了约39.1392亿元,表明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巨大,且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2)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构成而言,该市绿地系统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历年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降温(调节气温)>涵养水源>释氧>固碳>减噪>滞尘>吸收氮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硫。(3)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而言,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由弱变强,不断改善。通过本文研究,可为该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为峰,孙其远,宋希亮,董元杰[4](2019)在《不同城市功能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山东中部某典型城市9个城市功能区64个绿地土壤样品中的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各功能区绿地表层土壤Cu,Zn,Pb和Cd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当地自然植被土壤背景值,已表现出富集状态,其中Cd平均含量超标严重;工业区、风景名胜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等绿地土壤污染程度居前;单因子污染评价表明,该市绿地土壤中Cu,Zn和Pb已处于潜在污染状态,而Cd已经处于重污染状态;综合污染评价研究表明,处于"中度污染"污染级别的绿地类型有工业绿地、商业区绿地、风景名胜区和居住区绿地,而且苗木生产区和道路绿地也接近"中度污染"级别;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该市绿地土壤处于轻微生态风险,但Cd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已经处于中等生态风险;土壤中Cu-Zn,Cu-Cd,Pb-Cd显着相关,Cu-Pb,Zn-Cd极显着相关,重金属之间存在一定复合污染现象,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可能相同。该市绿地土壤Cd污染的防治应该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陈永生,李莹莹,张前进[5](2019)在《基于GIS的合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功能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定量评价为出发点以及以RS和G1S为技术支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的评价方法,确定生态、游憩和防灾避险等3个主要评价功能因子以及12个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整体性、分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关指标值的获取及评价的方法,同时对合肥市公园绿地功能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功能综合评价值为0.743 0,处于Ⅱ级中游水平,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规模适当、指标较先进、结构较合理,综合功能效应良好,但也存在功能发挥不平衡现象,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姜佳怡[6](2018)在《基于大数据的上海市功能区识别与绿地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内各类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所占比重以及相互关系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这些物质要素可以集合形成功能区,功能区空间分布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等则形成了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既往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功能区的研究中缺少对绿地类功能区的专类研究,没有建立空间与人群使用的关系,限制了城市功能结构优化的深入,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本研究以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城市功能区识别及绿地空间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为切入点,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密度城区实际情况,普适性的总结了基于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的城市绿地评价模型。按AHP层次分析法,进行POI数据重分类与赋值,将上海市城市空间分为绿色基础设施辐射区、道路与交通服务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六大类,分别研究现有不同分类下城市功能辐射程度与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从横向六类空间的关系与纵向绿地建设深度两个角度评价上海市绿地空间结构。在人群时空行为研究方面,借助微博签到大数据、百度热力图及百度路况图分别从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及微观尺度叁个层面展开:基于微博数据进行宏观及中观尺度全年人群空间分布研究,基于百度热力图及百度路况图进行中观及微观尺度一周不同时间段人群时空分布研究。最后建立人群时空行为与城市功能区结构关系,进行关联性研究,本研究主要成果与结论包括:(1)基于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契合城市景观识别、评价与优化研究的普适性POI数据分类与赋值模型。(2)宏观尺度:上海市混合功能区从城市中心地带向城市外部呈现递减趋势,单一功能区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外部呈现递增趋势,其中,交通类和公共设施类功能区是单一功能区的主体,居住类和商业类功能区则占比较小,绿地类功能区的整体混合度较高,以青浦区为代表的部分区划存在结构问题,混合度不足,连接度较差。不论中心城区还是非中心城区空间使用热度与功能区混合程度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混合度越高的研究单元,空间使用热度相应也越高。(3)中观尺度:从空间范围来看,全周上海市中心城区平均共识别13处高热区,叁个类型: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南京东路、人民广场、徐家汇、中山公园、静安寺及静安公园、陆家嘴,城市副中心:真如、江湾-五角场、花木-龙阳路和地区中心:控江路、南站-漕河泾、金杨、古北。中心城区绿地面积对人群分布热力的影响小于空间混合程度,并且绿地面积越小,受到功能区混合程度的影响越大。在空间分布上,连续的小面积绿地空间比分散的大面积绿地空间更有优势。从使用时间来看,工作日绿地类功能区的主要被使用时间集中于中午与晚上,应针对冬季夜晚气温较低、夏季午间气温较高以及夜间灯光照明等方向对工作日绿地类功能区进行优化。休息日人群绿地空间热度变化情况与城市整体空间热度变化情况趋向一致,高热区较少,但是绿地类功能区的高热区面积以及比重都有所增强。(4)微观尺度:以城市副中心中的空间热度较低片区:花木-龙阳路片区为例,基于POI数据核密度法及人群时空行为进行绿地优化进行绿道选线与优化策略、分段设计策略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9)

章银柯,俞青青,张鹏翀,王恩[7](2017)在《基于PM_(2.5)测定的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监测评价分析——以杭州西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西湖景区10处典型景点,开展了空气PM_(2.5)的测定分析,并以杭州市区万向公园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从空气PM_(2.5)的浓度总体来看,夏、春季节低,秋、冬季节高,就不同绿地类型而言,密林<疏林<滨水,而从与市区值的比值来看,夏、春季节降低空气PM_(2.5)浓度的作用要高于秋、冬季节;此外,对比万向公园可以得出,景区空气PM_(2.5)的浓度明显低于城区,说明良好的绿化覆盖对于降低空气PM_(2.5)具有显着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园林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段敏杰,王月容,刘晶[8](2017)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绿地生态保健功能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综合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保健功能,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居民绿色出行,选取北京市紫竹院公园内4种结构类型13种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空气负离子浓度、人体舒适度(涉及温度、湿度、风速)、PM2.5浓度、噪音4种生态保健因子的单项及综合生态保健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春夏两季,紫竹院公园所有绿地均能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呈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趋势,且日变化范围分别为75~750个·cm~(-3)、123~1074个·cm~(-3);秋冬两季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范围较小,分别为324~527个·cm~(-3)、277~523个·cm~(-3);四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类型绿地在春夏两季均能降低空气中的PM2.5浓度,而在秋冬两季少数绿地的PM2.5浓度反而高于对照;绿地内PM2.5浓度日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趋势;各样地对PM2.5的消减能力季节排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削减率范围为-2.35%~12.02%;公园各绿地类型在春夏两季均能提高人体舒适度,尤其在夏季作用比较明显,在秋冬两季反而降低了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紫竹院公园各绿地类型在夏季均可减弱噪音,其噪音净衰减率范围为0%~5.57%,且均有减噪最佳宽度;以典型的夏季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表明,紫竹院公园所选绿地结构类型中乔灌草结构的生态保健功能最好,灌草结构较好,乔草结构次之,草坪结构最差,而生态保健功能最优的园林植物配置模式则为圆柏+元宝枫—金银木+小叶黄杨+天目琼花+榆叶梅+锦熟黄杨—苔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和树明[9](2017)在《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国家疆域辽阔,各个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多样,生态环境更是千变万化。伴随着知识强国、科技兴国战略,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也衍生出了新时代的城市灾害。近几年来,城市公园在很多城市发生大大小小的城市灾害时发挥出的避险救援等作用日益凸显。21世纪以来,城市建设引发的火灾、洪荒、地震、滑坡、泥石流、踩踏事故、化工厂爆炸、交通堵塞、城市热岛等城市灾害在不断蔓延并越演越烈。枣庄市是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地质生态破坏严重,必须做好该城市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首先对枣庄市的绿地系统现状做了认真的调查统计。运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咨询法和走访当地园林市政地震部门及当地群众,基本掌握其公园绿地现状和相关的指标。认真研究城市防灾避险在国内外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具体应用实例。在总结分析优缺点的基础上,选取多个指标因子,经过德尔菲专家评价法和AHP法予以赋值。通过积极的对枣庄市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价分析来评估改善其防灾避险能力。以此为基础,密切联系枣庄市城市公园绿地现状,因地制宜,“扬其长处,补其短处”提出了枣庄市的防灾避险规划。通过对枣庄市绿地系统构建防灾避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提出枣庄市防灾避险规划的基础上,最后,做出了反思和总结。详细探索并实践了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体系的建立模式并以枣庄市实例进行研究,丰富了有关城市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7-06-12)

储金龙,何骏,陈晓华[10](2017)在《皖北地区县城绿地系统结构与功能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是反映绿地系统建设水平高低的科学依据,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建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从绿地规划定量指标、绿地结构定量指标、社会服务功能定量指标叁个方面构建皖北地区县城绿地系统功能与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量化计算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县城绿地系统斑块类型齐全,绿化总量不足,破碎化程度大.附属绿地在城市绿地中占主导地位;皖北地区县城建成区绿地系统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其中蒙城、颍上、阜南、利辛、灵璧、固镇绿地建设水平较好,寿县、五河、濉溪、临泉、萧县、泗县、太和、怀远绿地建设水平一般,凤台、砀山、涡阳绿地建设水平较差.(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绿地功能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主要是指涵盖城市交通设施、餐饮设施、学校、风景名胜区等具有地理实体的城市设施的位置与属性信息。基于POI数据,通过数据重分类与赋值,将上海城市空间分为绿色基础设施辐射区、道路与交通服务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六大类,分别研究现有不同分类下城市功能辐射程度与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从横向6类空间之间与纵向绿地建设深度2个角度评价上海绿地空间结构。并基于用地现状图对功能区识别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用地识别与绿地评价图准确度较高、分类更为细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地功能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娟,朱本国,杨丽军,何琴,李娟.重庆主城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绿色科技.2019

[2].姜佳怡,戴菲,章俊华.基于POI数据的上海城市功能区识别与绿地空间评价[J].中国园林.2019

[3].张超,吴群,彭建超,王锋,刘柄麟.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及功能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生态科学.2019

[4].陈为峰,孙其远,宋希亮,董元杰.不同城市功能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9

[5].陈永生,李莹莹,张前进.基于GIS的合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功能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6].姜佳怡.基于大数据的上海市功能区识别与绿地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7].章银柯,俞青青,张鹏翀,王恩.基于PM_(2.5)测定的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监测评价分析——以杭州西湖为例[J].园林科技.2017

[8].段敏杰,王月容,刘晶.北京紫竹院公园绿地生态保健功能综合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7

[9].和树明.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10].储金龙,何骏,陈晓华.皖北地区县城绿地系统结构与功能综合评价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  

绿地功能评价论文-王丽娟,朱本国,杨丽军,何琴,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