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球形Si和GaAs探测器双光子响应的研究

半球形Si和GaAs探测器双光子响应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将固浸透镜技术与双光子响应探测器的研究相结合,以近本征Si和半绝缘GaAs为材料,分别制作了半球形Si基(底面为(110)面)和GaAs基(底面为(001)面)双光子响应光电探测器。探测器采用金属—半导体—金属(MSM)结构。分析了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分别为[111]、[110]、[001]晶向时,Si和GaAs晶体的倍频吸收、双光子吸收、场致倍频效应的各向异性,在此基础上,对自行研制的半球形Si基和GaAs基光电探测器进行了双光子响应的实验研究。以1.3μm连续波固体激光器为光源,在入射光功率约为100mW和1V偏压的情况下,测得半球形Si探测器的双光子响应度达到了2μA/W以上。而在入射光功率约为100mW和25V偏压的情况下,测得半球形GaAs探测器的双光子响应度达到了2mA/W以上。在相同入射光功率和相同的偏置电压下,对同种材料的GaAs块状探测器和半球形探测器的响应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GaAs半球形光电探测器的双光子响应灵敏度提高了5倍。测量了半球形Si探测器光电流随入射光偏振方向的变化关系,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Si单晶双光子吸收理论,并且求出Si的两个独立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张量元之比为0.42。测得的半球形GaAs探测器的光电流随入射光偏振方向的变化关系符合GaAs单晶倍频吸收理论,分析认为GaAs的远远大于暗电流并符合双光子响应的背景电流,是直流电场诱导的场致倍频吸收和GaAs禁带中由于EL2能级的存在而产生的两步单光子吸收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半球形Si探测器光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增加出现饱和现象,但是GaAs探测器光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并未出现饱和。通过以上对半球形GaAs和Si探测器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半球形GaAs双光子响应探测器的主要工作机制是倍频吸收,而在低偏压下半球形Si双光子响应光电探测器的主要物理机制是双光子吸收。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研制以场致倍频吸收为主要工作机理的高灵敏度Si基双光子响应探测器的可行性。

论文目录

  •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倍频效应和双光子吸收
  • 1.2.1 二次谐波产生、场致倍频效应和双光子吸收现象
  • 1.2.2 双光子响应技术的应用
  • 1.3 本论文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双光子响应基本理论和固浸透镜工作原理
  • 2.1 非线性光学耦合波方程
  • 2.2 倍频效应
  • 2.2.1 二次谐波产生
  • 2.2.2 光整流效应
  • 2.2.3 倍频极化强度和光整流极化强度
  • 2.2.4 倍频效应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2.3 双光子吸收
  • 2.3.1 唯象的描述
  • 2.3.2 双光子耦合波方程
  • 2.4 固浸透镜工作原理
  • 2.4.1 衍射效应对显微镜空间分辨率的限制
  • 2.4.2 固浸透镜的基本原理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半球形硅双光子响应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硅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 3.3 半球形 Si 探测器的制作
  • 3.3.1 Si 半球的制作
  • 3.3.2 电极的制作
  • 3.4 半球形 Si 探测器双光子响应特性的研究
  • 3.4.1 测量光电流的实验装置
  • 3.4.2 半球形Si 探测器的光电流与入射光功率的关系
  • 3.4.3 半球形Si 探测器的光电信号与外置偏压的关系
  • 3.4.4 半球形Si 探测器双光子吸收的各向异性
  • 3.5 硅材料场致倍频效应的研究
  • 3.5.1 破坏材料对称性的方法
  • 3.5.2 硅材料场致等效二阶极化率张量的形式
  • 3.5.3 硅材料场致倍频效应极化强度
  • 3.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半球形GaAs 双光子响应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 4.1 GaAs 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 4.2 半球形 GaAs 探测器双光子响应特性的研究
  • 4.2.1 GaAs 半球的制作
  • 4.2.2 电极的制作
  • 4.2.3 测量光电信号的实验装置
  • 4.2.4 半球形GaAs 探测器的光电流与入射光功率的关系
  • 4.2.5 半球形GaAs 探测器双光子响应的各向异性
  • 4.2.6 半球形GaAs 探测器的光电信号与外加偏压的关系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退火温度对2.5%Si硅钢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J]. 电工钢 2019(01)
    • [2].常化处理对1.1%Si无取向硅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电工钢 2020(03)
    • [3].Corrosion-wear behavior of nanocrystalline Fe_(88)Si_(12) alloy in acid and alkaline solu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7(01)
    • [4].Si肖特基二极管直流及高频建模[J]. 电子器件 2017(01)
    • [5].铁基合金中Si元素的快速分析研究[J]. 现代铸铁 2016(05)
    • [6].Si含量对铁基高温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 铸造技术 2017(07)
    • [7].Si含量对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的影响[J]. 轧钢 2017(04)
    • [8].外源Si对NaCl胁迫下肥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11)
    • [9].SI住宅生态建筑的模型建构[J]. 山西建筑 2017(13)
    • [10].铈对3.0%Si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J]. 稀土 2016(02)
    • [11].Si粉过渡塑性相对锆刚玉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15(01)
    • [12].双面发电高效率N型Si太阳电池及组件的研制[J]. 太阳能学报 2013(12)
    • [13].高效率n型Si太阳电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半导体光电 2013(03)
    • [14].CaCl_2-NaCl-CaO熔盐中电解精炼Si的研究[J]. 金属学报 2012(02)
    • [15].1.25Cr-0.5Mo-Si钢加氢反应器的选材设计[J].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2(02)
    • [16].Si含量对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1-x)Ti_3SiC_2+xSiC复合材料的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06)
    • [17].Si基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发展[J]. 半导体技术 2010(03)
    • [18].机械搅拌对高硅铝合金初生Si形态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09(09)
    • [19].Si对可锻铸铁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09(23)
    • [20].6.5% Si电工钢的特性及应用[J]. 南方金属 2009(06)
    • [21].铸态球铁角型轴承箱产生石墨漂浮的原因及C、Si含量的选择[J].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08(01)
    • [22].退火温度和Si含量对无取向电工钢磁特性的影响[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20(02)
    • [23].Si含量对10B21钢热轧盘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特殊钢 2020(02)
    • [24].基于并行工程的SI体系住宅建设研究[J]. 建筑经济 2016(06)
    • [25].1.2%Si冷轧无取向电工钢铸坯高温延塑性研究[J]. 钢铁钒钛 2012(03)
    • [26].Si掺杂对TiO_2空心微球微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 催化学报 2011(02)
    • [27].脉冲电流对纯Si凝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燕山大学学报 2010(04)
    • [28].信号完整性的SI设计规划问题的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5)
    • [29].离子注入法制备Si基量子点[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01)
    • [30].表面微结构的高响应度Si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0(04)

    标签:;  ;  ;  ;  

    半球形Si和GaAs探测器双光子响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