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稻的产量是以水稻为主食的国家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粒重作为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是构成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包括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在内的粒型的综合指标,都与粒重有着密切的相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与大粒稻的粒长,粒宽,粒重,长宽比等农艺性状相关的主效QTLs并进行遗传效应分析及其定位。本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大粒稻品种为母本,华航一号(小粒稻)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单株。F1代单株的粒长、粒宽、粒重、长宽比等农艺性状均表现为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F1代单株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对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2分离群体中出现粒型性状的分离,既有父本性状,也有母本性状,更多的是中间性状,大致呈现正态分布。2.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每隔一段相同的距离平均选取了SSR引物一共136对,对亲本和F1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具有多态性的标记有60对,其多态性频率为44.4%。为了节约QTL定位的时间和缩短筛选标记的范围,本实验采用了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对群体进行分组,利用Mapmaker3.0/MapDraw软件画图分析,初步将粒长的QTLs定位在水稻第2号染色体SSR标记Rm7562与Rm12468之间,以及水稻第5号染色体SSR标记Rm3695与Rm18646之间。粒宽的QTLs定位在水稻第1号染色体SSR标记Rm6167与Rm1287之间,以及水稻第2号染色体SSR标记Rm5512与Rm7355之间。3.在福建省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构建了F2:3加系群体(320个株系),总共2988株单株。用于对F2群体中筛选得到的SSR标记进行验证,将粒长的QTLs定位在水稻第2号染色体SSR标记Rm7562与Rm12468之间,与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5.0cM和13.2cM,以及水稻第5号染色体SSR标记Rm3695与Rm3575之间,与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1cM和8.5cM;粒宽的QTLs定位在水稻第1号染色体SSR标记Rm10451与Rm6138之间,与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1cM和5.2cM。4.用软件QTL IciMapping V3.2分析与粒长,粒宽相关的QTL位点。对F2:3群体检测的结果用软件QTL IciMapping V3.2分析QTLs位点,发现对于粒长性状,在2号染色体上有两个QTL位点,贡献率分别为26.02%和36.25%;在5号染色体上没有发现相应的QTL位点。对于粒宽性状,在1号染色体上,LOD的峰较多,且距离较近,但是每个峰的LOD值均没有超过2.5。没有明显的QTL位点,但是考虑到多个微效基因的同时作用的现象以及加性效应等,该位置的基因对粒宽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5.开发了新的SSR标记及插入缺失InDel标记用于进一步缩短遗传距离。对于2号染色体上相关的粒长性状,合成介于SSR标记Rm7562与Rm12468之间的846对InDel分子标记用于进一步缩短遗传距离,找到有多态性的InDel分子标记一共8对。用InDel-6,InDel-95及InDel-297进行群体验证,将遗传距离缩短为4.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