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多在首次出现症状后的3-5 年内,最终由于呼吸衰竭死亡。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曾提出多种假说,包括兴奋毒作用、自身免疫异常、氧化应激、神经元调亡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毒性作用是ALS 发病的重要环节。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能神经元过度激活及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过多堆积均可通过激活谷氨酸受体对突触后神经元及其周围组织造成兴奋毒性。脊髓的器官型培养可以长时间地进行培养并可维持相对完整的脊髓形态,较单细胞培养更适于研究脊髓病变。我们利用脊髓器官型培养技术,结合谷氨酸兴奋毒机制,慢性阻抑培养脊髓片的谷氨酸转运,可以制备ALS 的体外培养模型。托吡酯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它的结构与其他的抗癫痫药物不同。一系列研究显示,托吡酯可以抑制海仁藻酸而不是N-甲基-D-门冬氨酸诱导的癫痫,并且在对离子通道活性的研究中表明,托吡酯能够影响AMPA/KA 受体的激活,根据它的这些药理学特性,我们想验证一下托吡酯在长时间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器官型培养模型中对运动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直接编程为运动神经元的细节[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6(06)
- [2].胎鼠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取材与培养研究[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9(06)
- [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 2010(06)
- [4].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运动神经元的研究进展[J]. 解剖学杂志 2018(01)
- [5].胍那苄对运动神经元的内质网应激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03)
- [6].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功能性运动神经元的检测[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2(01)
- [7].成纤维细胞向运动神经元的分化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09)
- [8].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 解剖学杂志 2016(03)
- [9].大鼠脊髓颈段前角运动神经元核团分布[J]. 安徽医药 2011(10)
- [10].2008年十大医学突破[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9(02)
- [11].会聚的转录程序对秀丽线虫γ-氨基丁酸能运动神经元cAMP水平的共调控[J]. 科学新闻 2018(04)
- [12].雪旺细胞在ACR对运动神经元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 毒理学杂志 2011(05)
- [13].Science:口服RNA剪切药物有望治疗绝症[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5)
- [14].从运动神经元的TDP-43蛋白表达和ADAR2活性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机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03)
- [15].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缺失与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4)
- [16].支配不同咀嚼肌的初级运动神经元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团和三叉神经运动核团中的空间分布[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05)
- [17].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04)
- [18].Ⅱ相酶诱导剂CPDT对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中线粒体的保护作用[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03)
- [19].葛根素对面运动神经元的营养保护作用[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3(06)
- [20].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改变[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03)
- [21].小胶质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中的作用[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8(06)
- [22].丙泊酚对斑马鱼胚胎运动神经元发育的影响[J]. 浙江医学 2019(10)
- [23].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豚鼠模型的建立[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01)
- [24].勇于接纳不那么健康的自己[J]. 江苏卫生保健 2016(13)
- [25].在未编辑的谷氨酸受体2Q/R部位促使RNA2的次黄嘌呤腺苷脱氨酶丢失引起运动神经元的缓慢死亡[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3(01)
- [26].星形胶质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相关关系[J]. 解剖科学进展 2012(03)
- [27].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 2008(06)
- [28].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并发干燥综合征康复1例报道[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05)
- [29].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诊疗新进展[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01)
- [30].大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差异蛋白质组学(英文)[J]. 解剖学报 2010(06)
标签:肌萎缩侧索硬化论文; 器官型培养模型论文;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论文; 非受体论文; 托吡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