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频谱音乐的组织结构,论文以第一代频谱乐派作曲家杰勒德·格瑞瑟、提斯坦·缪哈耶的作品为研究重点,辅助于第二代已经具有国际影响的“后频谱”作曲家的作品为佐证,深入探讨他们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声学原理;借助电子仪器、电脑频谱分析来揭示构成这些作品的声音本质;探求他们把声学、电子理论运用于常规传统乐器的经验成果,并按照人们习惯的音乐“术科”分类标准,进行归纳、综合出频谱音乐旋律形态、和声建构、复调特征、曲式原则、配器原则等方面的“新”成果,总结出频谱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特性。文本结构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为理论建模与运用,分为:频谱基础、泛音的作用、音乐的结构力因素、频谱音乐的音高素材、频谱音乐的声音合成原理五章内容;下篇为实例求证,按照音乐“术科”分类标准归纳出六章内容。同时附有十二个附录,涉及计算公式、实验数据、频谱语图、相关定律、谱例图形和作曲家作品索引信息,它们是论文论证的重要论据,其中出现了音乐家们较少涉及的数理、声学专业术语,它们同样是不可省略、科学的推理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绪论上篇:理论建模及运用第一章 频谱基础1.1 频谱概念1.2 频谱语图的信号内容1.3 协和结构1.4 时间过渡性第二章.泛音的作用2.1 泛音与谐波系列2.2 整数倍音列2.3 实验泛音2.4 共振峰泛音与质数泛音2.5 微分音的出现条件第三章 音乐的结构力因素3.1 X轴的参数1) 单位节奏值2) 节奏数比3.2 Y轴的参数1) 音数2) 邻点差3) 带宽3.3 Z轴的参数1) 以时间为Z轴内容2) 以声强级为Z轴内容3) 以波形种类和谐波分布为深度信息4) 以数据包络为“深度”信息5) 以共振峰作为深度信息6) 音色作为深度信息7) 以声向作为Z轴信息第四章 频谱音乐的音高素材4.1 正弦波、锯齿波音高数列4.2 方波、三角波音高数列4.3 脉冲波音高数列4.4 共振峰音高数列4.5 人工可变音高数列4.6 噪音第五章 频谱音乐的声音合成原理5.1 原形合成一、加法合成(Additive Synthesis)二、共振峰合成(Formant Synthesis)三、减法合成(Subtractive Synthesis)5.2 变形合成一、振幅调制(AM)二、环形调制(Ring Modulation)三、频率调制上篇小结上篇尾注下篇 实例求证篇第六章 频谱音乐的旋律形态6.1 射线型旋律6.2 直线型旋律A) 等时值构成的直线型旋律B) 不等时值构成的直线型旋律6.3 拍音型旋律6.4 锯齿型旋律6.5 阶梯型旋律Ⅰ) 增益型上行阶梯旋律Ⅱ) 衰减型下行阶梯旋律6.6 带状旋律6.7 合纵旋律第七章 频谱音乐的和弦建构7.1 倍频和弦7.2 旁频和弦7.3 间隙波和弦7.4 和弦连接的逻辑依据第八章 频谱音乐的复调特征8.1 由回声构成的模仿复调8.2 由共鸣构成的支声复调8.3 由循环(loop)构成的复调8.4 音色复调8.5 化横为纵的复调8.6 速率复调8.7 多维复调8.8 环绕构成的复调1. 空间因素构成的环绕复调2. 文本因素构成的环绕复调第九章 频谱音乐的曲式原则9.1 时间过度性ADSR原则——声音状态分离原则9.2 自我繁殖与自我破坏(阻断)原则9.3 可预测与不可预测原则9.4 协和序进原则第十章 节奏参数第十一章 频谱音乐的配器原则11.1 ADSR原则一、起奏(attack)阶段1) 噪音补偿作用2) 噪音主导作用3) 噪音点状作用二、DSR阶段11.2 协和序进原则11.3 模糊原则11.3.1 干涉作用造成的模糊11.3.2 旋律解构造成的模糊11.3.3 节奏分离、发音点错位造成的模糊11.3.4 麻花旋律、多维复调造成的模糊结语参考资料(一)专著(二)论文(三)总谱参考附录一 声音合成技术附录二 相关计算公式附录三 实验数据附录四 交响乐器频谱图附录五 乐器的重要频率范围表附录六 十二平均律各律音的频率附录七 谱例图形索引附录八 论文引用作曲家作品索引附录九 现代声学的研究成果附录十 八度“极限”划分附录十一 声学相关定律附录十二 声学学科范畴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频谱论文; 谐波论文; 波形论文; 声音合成论文; 失真论文; 倍频论文; 旁频论文; 间谐波论文; 协和论文; 模糊论文; 时间过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