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L.) Don)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分析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1)建立长春花中生物碱类成分的薄层分析,初步比较其生物碱类成分的组成;(2)对长春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结构鉴定;(3)建立长春花中文多灵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的HPLC含量分析方法;(4)开展长春花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为长春花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5)探讨长春花中文多灵、长春质碱等生物碱一年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长春花生物碱的相关性,为长春花GAP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长春花化学成分的薄层分析与分离:采用硅胶预制板,以甲醇-氯仿(9:1)为展开剂,文多灵、长春碱等多种生物碱为对照品,改良碘化铋钾为显色剂,对不同产地长春花样品进行薄层分析;以无水乙醇对样品进行反复提取,过滤,合并滤液,并浓缩至流浸膏,采用硅胶柱色谱层析法,先后以石油醚:丙酮:氯仿(15:5:0.5)系统与甲醇-氯仿(9:1.5)系统进行洗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长春花中文多灵等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以yilite C18柱(10μm, 4.6 mm x 250 mm)为色谱柱,甲醇∶水(64∶36,以二乙胺调pH11)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20nm,建立文多灵的HPLC分析方法。同时,以yilite C18柱(10μm, 4.6 mm x 250 mm)为色谱柱,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20nm,建立了熊果酸的HPLC测定法。长春花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以yilite C18柱(10μm, 4.6 mm x 250 mm)为分析柱,甲醇∶水(61∶39,以二乙胺调pH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检测时间为1h为分析条件,对样品进行了HPLC分析,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品种长春花色谱图进行相似性分析,对长春花的质量进行了整体评价。长春花中文多灵、长春质碱等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积累相关性研究:根据HPLC分析的结果,分析了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文多灵、长春质碱等生物碱积累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SPSS软件初步探讨了长春花生物碱积累的相关性。结果:长春花化学成分的薄层分析分析显示,不同产地长春花样品中均含有生物碱,其中文多灵为主要成分,除香港的长春花外,其他产地中的长春质碱也较为丰富,长春碱与长春新碱较微弱。从长春花样品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其中的五个化合物,分别为其中CH-1为正三十烷,CH-3为二十五酸二十四烷酯,CH-4为1-甲基二十四烷醇,CH-5为二十八烷醇,CH-12为熊果酸。应用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成功测定了不同来源的长春花中文多灵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长春花中文多灵含量存在差异。不同产地中文多灵生物碱的含量最高的为恩平,达1.848 mg/g;不同品种中文多灵生物碱含量最高的为白花黄心品种,含量为0.934 mg/g。首次建立了长春花中熊果酸的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测定了长春花不同部位中熊果酸的含量。其含量分别为:全草7.416 mg/g,叶15.427mg/g,茎6.980 mg/g,花5.702mg/g。建立了长春花的HPLC指纹图谱,显示有13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相似度计算表明,广东不同时期采收长春花的相似度较大,达到0.9以上,不同部位与不同品种间的相似度较小。长春花中文多灵、长春质碱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积累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一年的生长时期中,长春花文多灵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茎中文多灵的含量在10-2月处于上升阶段,2-9月总体处于下降阶段。叶中文多灵的含量则在10-3月与4-9月,分别呈现上升与下降的趋势。与茎、叶相比,花与果中文多灵生物碱的含量动态变化较为复杂;花中长春质碱在10-11月份处于上升,在11-2月份下降,2月份,含量开始上升,并在3-9月处于平缓阶段。叶中长春质碱在1-4月份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四月份达到最大值后急剧下降,在5-8月份,其含量又逐渐上升,在7-11月份中,长春质碱含量变化相对较为平缓。果中长春质碱含量主要集中在一年中的下半年,茎中几乎不含长春质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多灵生物碱的含量与长春碱、长春质碱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0.600,长春质碱的含量与长春碱的含量相关系数为0.471,相关性均显著(P<0.01)。结论:①确定了长春花生物碱成分的薄层分析条件,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并从长春花中分离得到七个化合物。②建立了文多灵生物碱的HPLC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长春花中文多灵生物碱含量。③首次测定了长春花中熊果酸含量,结果表明叶中含量最高,花中最低。④首次建立长春花HPLC指纹图谱方法,并同时考察了其中的文多灵、长春质碱等多种生物碱的含量,所采用的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长春花药材整体质量控制的标准。○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物碱之间以及不同部位中生物碱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物碱含量与产地、品种、温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汽车喷涂车间废气排放口废气的GC-MS化学成分分析[J]. 化工管理 2020(06)
- [2].荞麦皮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22)
- [3].瓜蒌皮注射液中化学成分的UPLC/ESI-QTOF-MS分析[J]. 上海医药 2017(05)
- [4].钢材化学成分分析中允许偏差的研究[J]. 中国金属通报 2016(01)
- [5].两头尖研究进展[J]. 现代养生 2017(08)
- [6].唇形科的几种中药性状、化学成分、功效异同的研究[J]. 现代养生 2017(14)
- [7].草麻黄化学成分的研究[J]. 抗感染药学 2014(05)
- [8].UPLC-Q-TOF-MS/MS法定性分析淫羊藿中的化学成分[J]. 中药材 2019(07)
- [9].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18(01)
- [10].食品接触塑料中化学成分迁移探讨[J]. 现代食品 2018(11)
- [11].鸦胆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8)
- [12].UPLC-Q-TOF-MS/MS方法鉴定血必净注射液中20种化学成分[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13].钢铁种类概述及其化学成分分析的元素选择讨论[J]. 大众标准化 2016(07)
- [14].不同来源中国被毛孢菌株培养特性与化学成分差异[J]. 食用菌 2020(06)
- [15].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红根草化学成分的分子机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9(11)
- [16].基于 UPLC-ESI-Q-TOF-MS/MS 技术的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4)
- [17].利用UHPLC-IT-TOF-MS分析陈皮的化学成分组[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4)
- [18].桔梗科中药特性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6)
- [19].不同提取方法对芡实化学成分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20(10)
- [20].市面上三款桉叶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5)
- [21].基于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分析苍耳草与苍耳子的差异化学成分[J]. 中草药 2016(22)
- [22].藏药印度獐牙菜化学成分的UPLC-ESI-Q-TOF MS分析[J]. 质谱学报 2017(01)
- [23].基于UPLC-Triple TOF MS/MS技术分析苍耳子炒制前后的差异化学成分[J]. 质谱学报 2017(01)
- [24].大孔树脂结合蛋白纯化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的可行性分析[J]. 山东化工 2017(11)
- [25].25Cr2Ni4MoV钢发电机转子化学成分内控的建议[J].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6(02)
- [26].金莲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 北方药学 2015(11)
- [27].试议中药制剂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07)
- [28].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10(11)
- [29].GC-MS对广西不同产地瑶药老鸦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5)
- [30].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精制冠心软胶囊化学成分[J]. 中草药 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