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美化

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美化

一、小城镇建设中的园林绿化(论文文献综述)

汤晓宇[1](2021)在《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藻溪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现阶段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对小城镇绿地的重要性意识缺乏,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同样也缺乏合理性。这些都需要预先进行有效、科学的建设规划,才能有效完善小城镇绿地体系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进行优先规划。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小城镇绿地发展的现实背景,以苍南县藻溪镇为例,对目前绿地系统规划方法进行多层次的地深入研究。试图解决藻溪镇在绿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期为同类具有山地平原地貌特征的小城镇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指出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未来趋势,其中融合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绿地规划前景广阔。对藻溪镇绿地建设现状以及小城镇现状绿地系统规划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镇绿地分类、绿地布局和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藻溪镇2018年卫星影像等资料,对藻溪镇绿地现状进行景观格局研究,分析藻溪镇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并提出空间要素优化建议,提出了优化“连接通道”建设,加强构建生态林网络构建的方法。(3)选择藻溪镇面积不小于0.5hm2的公园绿地,利用GIS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并结合藻溪镇人口分布特点,综合评价小城镇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优化建议。提出通过新建公园绿地等措施来消除公园绿地服务盲区和优化藻溪镇绿地布局方法。(4)根据藻溪镇现状条件,结合景观格局、绿地可达性及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对策,确定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藻溪镇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并针对镇域“中心控制区”、“连接通道”和“节点”提出具体的绿色空间优化方案。

刘惠菱[2](2020)在《浙江省农村小城镇园林绿化模式的创建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在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国家更加关注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中,以园林绿化模式为主要的构建方式,创建出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发展状态,是当前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小城镇建设需要融合多方面的资源,更要立足于农村经济现实情况。浙江省农村小城镇园林绿化模式的构建是新时期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尝试。以浙江省农村小城镇绿化园林建设为研究核心,分析阐述了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现方式。

贺礼[3](2020)在《“公园城市”视野下的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重庆统景镇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山地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开发建设,我国山地小城镇的环境出现一系列问题。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阐明了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即“集约、智能、绿色、低碳”,这对山地小城镇的景观建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公园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它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要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因此也指导着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了山地小城镇的景观特性,分析了传统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园城市理论的相关内容,探讨公园城市的内涵演变、建设现状,总结了公园城市四大基本特征。将公园城市相关理论用于指导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促进山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统景镇,地处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镇内景观资源丰富,但在其景观规划设计中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等的把握不足,导致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自然文化风貌被蚕食,地域文化缺乏等问题,城镇难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运用公园城市观指导统景镇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解决统景镇景观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带动重庆渝北区山地小城镇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对未来其他山地小城镇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论文提出了公园城市视野下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的三个目标:第一,生态为韵,打造自然山地小镇;第二,文化为魂,打造乡土文化风情小镇;第三,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宜游旅游小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提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在宏观层面提出构建完整生态系统,实现区域整体性;延续城市绿道网络,增加景观连接性的策略。在中观层面提出统筹绿地空间功能结构;构建城绿融合景观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优化各类型绿地布局;加强生态廊道的建设的策略。在微观层面提出打造有特色的节点空间;通过建筑延续城镇文脉;植物配置体现景观地域性;基础设施提升人居品质的策略。通过三个层面的策略应用,将统景镇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山地小城镇。

万立营[4](2020)在《民族文化特色视角下阿拉坦额莫勒镇规划研究》文中认为特色乡镇的研究是国家“十三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扬各民族文化与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要求。国内外有关特色乡镇的研究很多,但针对中国东北地区特色乡镇的研究相对有限,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就更加有限。阿拉坦额莫勒镇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中心地带,是新巴尔虎右旗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阿拉坦额莫勒镇于1958年建立,自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稳定良好,并不断积累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形成了彰显蒙古民族文化特色的城镇风貌。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早城镇规划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方法。其次进行了民族文化特色与小城镇规划的基础研究,主要分为相关概念、相关理论以及案例研究三个部分,通过对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等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文化产业应用理论、民族认同理论等理论和相关案例的研究。然后,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划、微观层面分别对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人口结构、文化特色、目标定位进行了国内外优秀案例的解析,同时从民族文化特色视角下对相关理论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民族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经验。再次,对阿拉坦额莫勒镇进行现状调研分析,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质量以及各类用地几方面梳理分析,明确了阿拉坦额莫勒镇的特色与现存问题。目前阿拉坦额莫勒镇主要存在城镇现状用地布局混乱,蒙古族文化发展传承难度较大,蒙古族文化产业开发利用方式单一,蒙古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最后,在民族文化特色视角下,提出了阿拉坦额莫勒镇规划设计,从民族文化特色与小城镇规划的关系入手,遵循特色性、保护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原则,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提出优化城镇总体结构布局与功能分区,加强蒙古族民族文化宣传力度,多样化蒙古族文化特色产业结构,多维度蒙古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等民族文化发展策略。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是东北地区内,具有内蒙古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小城镇,本研究以民族文化特色为视角,通过研究阿拉坦额莫勒镇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为东北地区内其他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周虹[5](2019)在《绵阳市新桥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进入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有限的生态空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小城镇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有限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制约因素。小城镇绿地系统是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小城镇绿地系统是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的必要前提,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小城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美化环境、社会服务、生态效益等功能,小城镇绿地系统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对改进绿地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并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对新桥镇绿地系统现状各类绿地进行分析,构建新桥镇绿地系统评价指标,根据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评价,同时在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景观游憩学、景观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新桥镇绿地系统展开规划研究。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新桥镇绿地系统现状调研,城镇北部是中心城镇区,工业园集中在南部,结合各类绿地进行数据分析,对小城镇绿地现状构成进行分析,有利于在新桥镇绿地系统规划时系统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对新桥镇各类绿地现状调查及数据统计,定量的分析新桥镇绿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与标准存在的差距,新桥镇各类绿地现状是以区域绿地为主,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相对较少,公园绿地最少,新桥镇绿地现状没有广场用地,总体呈现出绿地类型少、规模较小、绿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等情况。(3)对当地居民进行新桥镇绿地系统问卷调查评价,分别从城镇绿地、芙蓉溪滨河绿地、工业园绿地三个分区进行绿地系统现状分析评价,根据问卷数据统计可知,当地居民对于新桥镇现状绿地系统满意度较低,通过绿地系统评价提出新桥镇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新桥镇绿地系统规划中进行合理布局,形成有机的绿地网络系统,发挥绿地系统最大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4)依托新桥镇原有的“山、水、田、林”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结合新桥镇现状绿地系统存在问题的背景下提出“田园小镇”理念,以田园生活为基调,将“镇中有林,林中有村”作为田园小镇的特色,拓展当地的自然资源。新桥镇绿地系统整体规划结构确定为“一带、一林、多廊、多点”。

田静[6](2018)在《基于海绵城市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以水富县为例》文中认为海绵城市因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而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本文将海绵城市理论融入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中,研究了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有效地改善小城镇的水文生态环境,缓解小城镇雨水问题,增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具体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研究海绵城市和城市绿地系统基础理论,包括海绵城市概念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绿地系统规划概念和方法。分析海绵城市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联,总结绿地系统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任务和海绵城市评价系统对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研究传统绿地系统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海绵城市与绿地规划的关联度,进而建立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新原则为: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纵横结合;整体均衡;布局近远期结合规划;多级分散布置保证功能多样;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和宣传;保证养护便捷。结合海绵城市优化传统绿地系统规划的步骤,形成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新步骤: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客观判断规划区域是否适合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确定规划区域的雨洪管理目标及指标;初步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案;进行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择优确定规划方案。以本文总结的新规划原则为依据,按照新的规划步骤,研究水富县的绿地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水富县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优势和动力,形成水富县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成果,重点突出海绵城市技术在各类绿地中的运用和体现。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并存。海绵式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对同规模的小城镇具有普适性,只是实际应用时,如何选择低影响开发措施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细化思考。

徐振坤[7](2018)在《鹤岗市名山镇景观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理论体系指导、规划设计不到位、管理水平跟不上等原因,导致许多小城镇出现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缺失形象单一、城市特性缺乏等问题。小城镇景观规划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更好的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已经成为摆在设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名山镇地处鹤岗市萝北县,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多元文化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是黑龙江省的重点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旅游名镇之一,现在又被住建部确定为特色小镇,在国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然而,近年来,随着名山镇不断加快进行开发和建设,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出来,由于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整体的景观规划理论指导,致使名山镇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历史文脉正在逐渐消失,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挑战。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和要求下,对名山镇的景观规划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本文重点从理论研究以及具体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在理论研究上,本文指出了研究的背景,阐明了小城镇景观规划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和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与景观实践研究分析后,进行了总结整理,最终确定了研究采用的方法和研究框架。明确了相关概念,按照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以及城乡一体化等多学科的理念和方法,以交叉互补的模式探讨小城镇景观的规划设计。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从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人工要素三个方面对名山镇的景观进行研究,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从名山镇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景观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名山镇景观规划提升策略。在具体实践上,从区域、总体、详细三个层面对名山镇的景观规划进行了具体实践。通过上述的分析研究,进行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探索,以期为鹤岗市乃至黑龙江省的小城镇景观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史琳[8](2016)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及应用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以小城镇为对象进行的总体规划策略研究,探索处于特定地区、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规划策略,提出针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方式方法,完善已有研究成果以适应发展需要实现建设目标,并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本文结合相关概念和理论,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进行研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文中概念作出界定,并进行基础性研究,确定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分别从发展定位、城乡统筹、结构布局、地域特色和生态建设几个方面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归纳与分析,以二元经济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和城乡统筹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在阐述一般原理性认识的前提下,针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进行多维思考,基于现存主要问题展开解析,结合上述理论有针对性的提出小城镇总体规划合理可行的规划设计策略——发展定位策略、城乡统筹策略、规划布局策略、形象构筑策略、生态引导策略。最后以绥棱县小城镇规划这一现有规划项目实践研究为基础,结合项目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应用环境及相关性进行规划实践的理论总结。

吴雷[9](2016)在《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与景观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快速城镇化以来,在中国城乡空间格局中,位于大都市郊区的乡村,其乡村问题最为严峻与尖锐。大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都市区,其中的城郊乡村面对着复杂而多变的城乡环境,乡村发展与乡村景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研究以大西安都市区为空间背景,以未来城乡结构转型为时间背景,将大西安城郊乡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诸多学科知识,借助多种新技术、新方法,探索以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景观规划相结合的方式,从城郊整体到城郊乡村个体,指导大西安城郊乡村在主要职能、产业经济、社会人口、乡村景观的转型发展。具体的研究包括如下部分:第一,梳理近代以来大西安城乡空间格局的演变,并与西方大城市城乡空间格局演变轨迹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大西安城郊格局演变的影响因子;预测大西安未来的城乡空间格局趋势与城乡结构转型;提出城乡格局演变中出现的四种乡村;指出城郊乡村将作为大西安都市区中“最后的乡村”,应采取“多样化主动适应”的战略实现乡村发展。第二,通过多种手段的乡村调研,把握大西安城郊乡村的整体现状;归类提出大西安城郊乡村面对城乡环境改变,自我调整发展方向,改变乡村子系统所产生缓慢演进型与剧烈演进型两类适应性自发展模式,其中剧烈演进型由分为:传统产业更新型、城镇功能承担型、乡村旅游接待型三类;本研究分析了不同适应性自发展模式的演变、经验与瓶颈。第三,着眼未来的城乡关系的结构转型,为了适应都市区的城乡环境改变,指出城郊乡村也必须实现转型;鉴于大西安城郊乡村众多,难以针对每个乡村制定转型策略,因此提出类型化的城郊乡村发展模式,以确定不同乡村的主要职能发展方向;通过总结国内外城郊乡村发展先进案例的经验,发掘乡村自身价值,拓展适应性自发展,耦合都市区需求,本研究提出生态保育型、地区服务型、休闲游憩型与现代农业型的四种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并运用多因素的综合区划体系,借助GIS技术,将大西安城郊地区区划出不同乡村发展模式的范围。第四,从风景园林学、景观生态学理论视角,理解乡村景观;按照大西安城郊地区的地形地貌分区,提出:平原型、台塬型、丘陵型与山地型的四类城郊典型乡村景观类型;指出在今后乡村转型与乡村发展模式实施中,这些类型的城郊乡村景观将会出现差异化的演变,因此将城郊乡村发展模式与城郊乡村典型景观进行联系,确定城郊乡村景观演变类型,即乡村景观规划的不同对象;针对四类大西安城郊典型乡村景观,提出其各自特征,再采用景观指数与景观感知比对的方法,发现历经快速城镇化之后,这些乡村景观所出现的典型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动力与存在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五,对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与相关理论、原理、技术进行探索,架构起乡村景观规划编制的内容体系;确定规划的目标、原则;提出规划调查与乡村景观数据库建构的方法;明确乡村景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管的主体和权责,以及成立乡村景观委员会、“以奖代罚”、发展乡村景观教育三项保障措施。第六,针对乡村景观规划内容体系所确定的:乡村景观格局规划、乡村景观控制性规划、乡村景观营建规划三个层次的规划,提出各自景观规划的方法与要点,并借助实例进行方法的验证。本研究形成了以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景观规划相结合的方法,用以分别指导大西安城郊乡村综合发展策略的确定与物质空间环境的落实,实现城郊乡村面对城乡关系转型时的综合发展,初步具备了完整的体系,为今后都市区城郊乡村发展策略、乡村景观规划等研究领域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补充,也为大西安与其他类似都市区的实践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赵英顺[10](2016)在《浅谈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也方兴未艾。城市化现象体现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而小城镇又是城市化发展中的核心点。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小城镇的园林绿化已经被提上议程,城镇的园林绿化对一个城镇的人文、文化、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城镇作为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它不仅联系着经济,更联结着文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小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的目标。近年来,在本地城市或城镇创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实际创建工作,颇有感触,对城镇建设中的园林绿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文章将分析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园林绿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城镇建设中的园林绿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藻溪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困境
        1.1.2 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构建“1650”新格局
        1.1.3 苍南县“大花园”建设的积极推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绿色基础设施
        2.1.2 小城镇
        2.1.3 小城镇绿地
        2.1.4 小城镇绿地系统
        2.1.5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2.1.6 景观生态学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1 国外研究动态
        2.2.1.1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发展历程
        2.2.1.2 国外城镇发展历程
        2.2.1.3 国外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现状
        2.2.2 国内研究动态
        2.2.2.1 国内绿色基础设施发展历程
        2.2.2.2 国内城镇发展历程
        2.2.2.3 国内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现状
    2.3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与绿地系统规划
        2.3.1 绿色基础设施的内容及构成
        2.3.2 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
        2.3.3 绿色基础设施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
        2.3.4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绿地系统规划基本步骤
        2.3.5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绿地系统规划的优势
        2.3.6 小结
3 藻溪镇概况分析
    3.1 地理区位
    3.2 自然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土壤条件
        3.2.3 河流水系
        3.2.4 气候条件
        3.2.5 森林植被
    3.3 社会经济条件
        3.3.1 行政区划与人口
        3.3.2 国民经济现状
        3.3.3 交通现状
    3.4 历史人文
        3.4.1 历史发展沿革
        3.4.2 旅游资源
    3.5 藻溪镇绿地建设现状
        3.5.1 镇域范围绿化现状
        3.5.2 建成区范围绿化现状
        3.5.3 优势因素评价
        3.5.4 劣势因素评价
4 景观格局分析研究
    4.1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4.1.1 研究数据来源
        4.1.2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与计算
        4.1.2.1 指数选取及生态意义
        4.1.2.2 指数的软件处理
        4.1.3 景观格局斑块分类
    4.2 景观格局分析
        4.2.1 景观斑块数据库的建立
        4.2.1.1 数据预处理
        4.2.1.2 数据库的建立
        4.2.2 斑块构成分析
        4.2.3 空间特征分析
        4.2.4 多样性分析
    4.3 景观格局分析总结评价
    4.4 景观格局优化建议
5 可达性分析研究
    5.1 可达性分析方法
    5.2 可达性分析
        5.2.1 建立数据库
        5.2.1.1 道路数据库
        5.2.1.2 公园绿地数据库
        5.2.1.3 人口数据库
        5.2.2 网络分析模型构建
        5.2.2.1 构建道路网络数据集
        5.2.2.2 构建公园绿地服务区
        5.2.2.3 不同出行方式对可达性分析的影响
        5.2.2.4 等时面数据分析
        5.2.3 人口密度分析
        5.2.3.1 构建人口密度分布图
        5.2.3.2 地形及人口对可达性分析的影响
        5.2.4 识别服务盲区
    5.3 可达性分析总结评价
    5.4 可达性优化建议
6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藻溪镇绿地系统规划
    6.1 规划范围
    6.2 规划分析
        6.2.1 藻溪镇景观格局分析
        6.2.2 藻溪镇可达性分析
        6.2.3 藻溪镇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6.2.3.1 绿地系统规划局限性分析
        6.2.3.2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绿地系统规划优化内容
    6.3 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
        6.3.1 规划目标
        6.3.2 规划原则
    6.4 规划布局结构
    6.5 中心控制区规划
        6.5.1 生态林建设规划
        6.5.2 森林防护规划
        6.5.2.1 有害生物防治
        6.5.2.2 森林防火
        6.5.2.3 森林资源监测
        6.5.3 特色产业规划
        6.5.4 湿地公园规划
    6.6 连接通道规划
        6.6.1 绿色通道规划
        6.6.1.1 镇域绿色通道建设规划
        6.6.1.2 建成区绿色通道建设规划
        6.6.2 生态水网建设
    6.7 节点规划
        6.7.1 森林村庄建设规划
        6.7.2 古树名木保护
        6.7.3 公园建设
    6.8 树种规划
        6.8.1 树种选择原则
        6.8.2 树种选择及分类规划
        6.8.2.1 公园绿地树种选择规划
        6.8.2.2 道路林网树种选择规划
        6.8.2.3 水系林网树种选择规划
        6.8.2.4 农田林网树种选择规划
        6.8.2.5 附属绿地树种选择规划
        6.8.2.6 景观林树种选择规划
        6.8.2.7 湿地树种选择规划
        6.8.2.8 荒地树种选择规划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图表索引
个人简介
致谢

(2)浙江省农村小城镇园林绿化模式的创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实施小城镇园林绿化模式建构的重要意义
2 浙江农村绿化模式构建的类型和具体执行策略
    2.1 生态发展型模式
    2.2 山区旅游型模式
    2.3 滨海度假型模式
    2.4 丘陵景观发展型模式
3 结语

(3)“公园城市”视野下的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重庆统景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城镇化给山地小城镇发展创造机遇
        1.1.2 我国小城镇景观建设面临困境
        1.1.3 公园城市的提出指导小城镇景观规划模式的转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公园城市相关理论研究
        1.3.2 国内外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1.3.3 国内外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2 山地小城镇景观的认识与解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山地
        2.1.2 小城镇
        2.1.3 景观
    2.2 山地小城镇景观的特性
        2.2.1 景观资源丰富,原生性较好
        2.2.2 景观格局破碎度大,景观系统效率低
        2.2.3 多维叠加的复合景观
        2.2.4 景观更新和维护能力弱
    2.3 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3.1 景观规划设计缺乏正确的定位
        2.3.2 景观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杂乱无序
        2.3.3 盲目照搬平原城镇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4 小结
3 公园城市基础研究
    3.1 公园城市研究现状
        3.1.1 理论研究方面
        3.1.2 实践探索方面
    3.2 公园城市内涵
        3.2.1 专家学者对“公园城市”内涵的阐释
        3.2.2 笔者对“公园城市”的理解
    3.3 公园城市的特征总结
4 “公园城市”视野下的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4.1 设计原则
        4.1.1 整体统一原则
        4.1.2 生态优先原则
        4.1.3 文化为核原则
        4.1.4 以人为本原则
        4.1.5 特色塑造原则
    4.2 宏观层面——镇域层面建设
        4.2.1 构建完整生态系统,实现区域整体性
        4.2.2 延续城市绿道网络,增加景观连接性
    4.3 中观层面——镇区层面建设
        4.3.1 统筹绿地空间功能结构
        4.3.2 构建城绿融合景观格局
        4.3.3 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
        4.3.4 优化各类型绿地布局
        4.3.5 加强生态廊道的建设
    4.4 微观层面——景观要素层面建设
        4.4.1 打造有特色的节点空间
        4.4.2 通过建筑延续城镇文脉
        4.4.3 植物配置体现景观地域性
        4.4.4 基础设施提升人居品质
    4.5 小结
5 “公园城市”视野下的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运用研究——统景镇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交通
        5.1.2 自然条件
        5.1.3 历史人文
    5.2 统景镇现状调研
        5.2.1 自然资源方面
        5.2.2 景观系统方面
        5.2.3 历史人文方面
    5.3 景观规划设计目标及理念
        5.3.1 设计目标
        5.3.2 设计理念
    5.4 “公园城市”视野下的统景镇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体现
        5.4.1 宏观层面——镇域层面建设
        5.4.2 中观层面——镇区层面建设
        5.4.3 微观层面——景观要素层面建设
    5.5 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4)民族文化特色视角下阿拉坦额莫勒镇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综述简析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城镇
        2.1.2 民族文化
        2.1.3 蒙古文化与内蒙古文化
    2.2 小城镇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
        2.2.1 小城镇规划
        2.2.2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2.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2.4 生态环境修复理论
    2.3 国内外案例分析
        2.3.1 稻城亚丁香格里拉乡
        2.3.2 马尔康卓克基镇
        2.3.3 海螺沟磨西新兴镇
        2.3.4 法国普罗旺斯小镇
        2.3.5 瑞士达沃斯小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阿拉坦额莫勒镇现状调研分析
    3.1 阿拉坦额莫勒镇现状概况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1.3 环境质量状况
        3.1.4 各类用地现状
    3.2 阿拉坦额莫勒镇民族文化特色
        3.2.1 蒙古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2.2 蒙古族文化的核心
        3.2.3 蒙古族建筑文化
        3.2.4 蒙古族城镇空间结构特色
    3.3 阿拉坦额莫勒镇现状问题分析
        3.3.1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混乱
        3.3.2 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受限
        3.3.3 城镇景观风貌缺乏特色
        3.3.4 自然与文化特色资源保护力度不足
        3.3.5 城镇规划控制实施落实不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阿拉坦额莫勒镇规划设计策略
    4.1 阿拉坦额莫勒镇规划设计原则
        4.1.1 继承和发扬蒙古族文化
        4.1.2 打造蒙古族文化特色名镇
        4.1.3 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
        4.1.4 突显民族特色文化内涵
    4.2 优化城镇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4.2.1 总体结构规划
        4.2.2 土地利用规划
    4.3 发展有民族特色的多层次产业结构
        4.3.1 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4.3.2 完善产业结构
        4.3.3 丰富民族文化产业类型
    4.4 打造突显蒙古族特色的景观风貌
        4.4.1 城镇景观风貌规划目标
        4.4.2 城镇景观风貌格局规划
        4.4.3 城镇特色景观要素规划设计
        4.4.4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4.5 加强地方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
        4.5.1 城镇资源保护与利用
        4.5.2 生物多样性保护
        4.5.3 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4.6 阿拉坦额莫勒镇规划实施与管理
        4.6.1 法制保障措施
        4.6.2 行政管理措施
        4.6.3 规划体系措施
        4.6.4 资金保障措施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绵阳市新桥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小城镇绿地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小城镇绿地系统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 小城镇
        2.1.2 小城镇绿地系统
        2.1.3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2.1.4 相关理论基础
    2.2 小城镇绿地系统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
        2.2.1 小城镇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2.2.2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2.2.3 小城镇的绿地分类
        2.2.4 小城镇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3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与程序
        2.3.1 规划方法
        2.3.2 规划程序
        2.3.3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
第3章 新桥镇绿地系统现状评价
    3.1 新桥镇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新桥镇区位要素现状分析
        3.2.1 区位条件分析
        3.2.2 交通现状分析
        3.2.3 生态条件分析
        3.2.4 土地布局分析
        3.2.5 文化条件分析
    3.3 新桥镇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3.3.1 新桥镇绿地分类
        3.3.2 新桥镇绿地总体现状分析
        3.3.3 新桥镇绿地现状构成分析
        3.3.4 各类绿地现状分析
        3.3.5 芙蓉溪现状分析
    3.4 新桥镇绿地系统调研评价
        3.4.1 调研评价方法
        3.4.2 新桥镇绿地系统调查评价指标构建
        3.4.3 问卷数据分析
        3.4.4 新桥镇绿地系统区间分析
    3.5 新桥镇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新桥镇绿地系统规划
    4.1 规划理念目标及原则
        4.1.1 规划理念
        4.1.2 规划目标
        4.1.3 规划依据与原则
    4.2 新桥镇绿地系统总体布局规划
    4.3 新桥镇绿地分类规划
        4.3.1 公园绿地(G1)规划
        4.3.2 防护绿地(G2)规划
        4.3.3 广场用地(G3)规划
        4.3.4 附属绿地(XG)规划
        4.3.5 区域绿地(EG)规划
    4.4 芙蓉溪滨河绿地详细规划
        4.4.1 芙蓉溪滨河绿地规划
        4.4.2 芙蓉溪沿岸绿化规划
        4.4.3 驳岸改造规划
    4.5 新桥镇树种规划
        4.5.1 绿化树种现状
        4.5.2 树种配置原则
        4.5.3 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规划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6)基于海绵城市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以水富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海绵城市的提出
        1.1.2 城市化过程中对小城镇绿地建设的忽视
        1.1.3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时代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海绵城市研究现状概况
        1.3.2 国内海绵城市研究现状概况
        1.3.3 国外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现状概况
        1.3.4 国内海绵城市研究现状概况
        1.3.5 研究评述及启示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理论研究
        1.4.2 规划方法归纳
        1.4.3 新规划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绵城市及绿地系统规划概念及关联
    2.1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
        2.1.1 海绵城市
        2.1.2 低影响开发(LID)
    2.2 绿地系统规划及其相关理论研究
        2.2.1 小城镇
        2.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2.2.3 城市绿地的分类
        2.2.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基础
    2.3 海绵城市和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性
        2.3.1 绿地系统规划与海绵城市的关联
        2.3.2 绿地系统规划和海绵城市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小城镇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3.1 小城镇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原则研究
        3.1.1 传统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3.1.2 海绵城市建设与绿化相关的原则
        3.1.3 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原则总结
    3.2 小城镇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步骤研究
        3.2.1 传统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步骤
        3.2.2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化
        3.2.3 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步骤总结
第四章 水富县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4.1 水富县绿地现状
        4.1.1 水富县概况
        4.1.2 城区绿地各片区现状概况
        4.1.3 水富县城区各类绿地现状
        4.1.4 水富县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5 上位规划解读
    4.2 水富县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绿地的优势及动力
        4.2.1 水富县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绿地的优势
        4.2.2 水富县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绿地的动力
    4.3 水富县绿地系统总体规划指标及布局
        4.3.1 规划指标
        4.3.2 规划结构布局
    4.4 各类绿地指标及规划细则
        4.4.1 公园绿地规划
        4.4.2 生产、防护绿地规划
        4.4.3 生态、附属绿地规划
        4.4.4 其他绿地规划
        4.4.5 海绵式绿地系统规划的优势总结
    4.5 海绵城市影响下树种的规划
        4.5.1 树种规划原则
        4.5.2 确定主要应用植物品种及种植比例
        4.5.3 基调树种的选择
        4.5.4 各类绿地树种规划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鹤岗市名山镇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小城镇
        2.1.2 景观
        2.1.3 景观规划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
        2.2.2 景观生态学
        2.2.3 景观美学
        2.2.4 城乡一体化
    2.3 小城镇景观塑造方法
        2.3.1 自然景观塑造
        2.3.2 人工景观塑造
        2.3.3 人文景观塑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名山镇景观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名山镇概况
        3.1.1 历史沿袭
        3.1.2 区域环境
        3.1.3 景观要素分析
    3.2 名山镇景观现状问题分析
        3.2.1 景观体系尚未构建
        3.2.2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3.2.3 景观开发挖掘不够
        3.2.4 特色景观风貌缺失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名山镇景观规划提升对策
    4.1 确立景观规划原则
        4.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4.1.2 生态保护的原则
        4.1.3 因地制宜的原则
        4.1.4 历史与文化延续的原则
    4.2 构建景观规划体系
        4.2.1 宏观层面——统筹鹤岗市域景观风貌规划
        4.2.2 中观层面——打造名山旅游名镇总体景观规划
        4.2.3 微观层面——精心做好迦南星城俄犹风情景观规划
    4.3 保护开发景观资源
        4.3.1 保护利用生态景观
        4.3.2 开发挖掘人文景观
    4.4 营造提升特色景观
        4.4.1 街道特色景观
        4.4.2 广场特色景观
        4.4.3 建筑特色景观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及应用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相关研究综述简析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小城镇
        1.3.2 寒地小城镇
        1.3.2 生态功能区
    1.4 相关理论研究
        1.4.1 二元经济理论
        1.4.2 田园城市理论
        1.4.3 城乡统筹理论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小城镇总体规划存在问题
    2.1 发展定位与规模容量问题
        2.1.1 发展定位准确性较差
        2.1.2 规模容量缺乏合理性
    2.2 城乡统筹问题
        2.2.1 区域发展缺乏协调性
        2.2.2 服务设施不均等
    2.3 结构布局问题
        2.3.1 空间结构缺乏合理性
        2.3.2 用地布局缺乏合理性
        2.3.3 城市建设可持续性较差
    2.4 地域特色问题
        2.4.1 自身地域优势体现不足
        2.4.2 缺乏文化内涵与风格趋同
        2.4.3 景观风貌塑造缺乏特色
    2.5 生态建设问题
        2.5.1 生态环境建设滞后
        2.5.2 循环经济考虑不足
        2.5.3 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不协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
    3.1 区域协调的城镇发展定位策略
        3.1.1 区域功能与自身职能的双重定位
        3.1.2 控制规模与产业发展协同保障
    3.2 和谐共生的城乡统筹策略
        3.2.1 体现生态功能的区域协调引导
        3.2.2 强化社会公平的服务设施配置
    3.3 复合产业发展的城镇规划布局策略
        3.3.1 复合功能组织的空间结构
        3.3.2 集约与高效的用地布局
        3.3.3 增强空间布局可持续性
    3.4 注重地域特色的形象构筑策略
        3.4.1 注重体现地域优势
        3.4.2 突出特色文化符号
        3.4.3 协调景观风貌尺度
    3.5 整合环境资源的生态引导策略
        3.5.1 注重体现生态环境建设
        3.5.2 复合生态功能发展循环经济
        3.5.3 注重环境污染治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应用实践
    4.1 发展定位策略应用
        4.1.1 协调自身职能
        4.1.2 产业特色突出
    4.2 城乡统筹策略应用
        4.2.1 体现区域生态功能
        4.2.2 统筹完善社会公平
    4.3 合理布局策略应用
        4.3.1 合理布局空间功能
        4.3.2 优化用地布局结构
        4.3.3 增强空间发展持续性
    4.4 形象构筑策略应用
        4.4.1 突出乡土地域优势
        4.4.2 强化人文环境
        4.4.3 保护传统风貌
    4.5 生态引导策略应用
        4.5.1 资源综合利用
        4.5.2 生态技术引导
        4.5.3 污染治理融入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与景观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与对象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大西安城乡空间格局演变机理、影响因子与结构转型
    2.1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城市城乡空间格局的演变
        2.1.1 工业革命兴起到19世纪末西方大城市城乡空间格局演变
        2.1.2 19世纪末到二战前西方大城市城乡空间格局演变
        2.1.3 二战以后西方大城市城乡空间格局演变
    2.2 大西安城乡空间格局的演变
        2.2.1 大西安城乡发展格局现状
        2.2.2 近代以来大西安城乡空间格局的演变历程
        2.2.3 近代以来大西安城乡空间格局演变的特征
    2.3 影响大西安城乡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子
        2.3.1 地形地质限制
        2.3.2 自然生态保育
        2.3.3 历史文化保护
    2.4 大西安城乡结构转型
        2.4.1 大西安未来城乡空间格局演变的趋势
        2.4.2 大西安城乡关系的结构转型
        2.4.3 大西安城乡空间格局演变中的四类乡村
        2.4.4 大西安城乡空间格局演变中四类乡村的发展战略
    2.5 本章小结
3.大西安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的类型、演变与启示
    3.1 大西安城郊乡村整体现状研究
        3.1.1 城郊乡村调研与分析方法
        3.1.2 城郊乡村整体现状
    3.2 大西安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的类型
        3.2.1 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的内涵与体系
        3.2.2 缓慢演进型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
        3.2.3 剧烈演进型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
    3.3 大西安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的演变
        3.3.1 缓慢演进型城郊乡村的演变
        3.3.2 剧烈演进型之传统产业更新型城郊乡村的演变
        3.3.3 剧烈演进型之城镇功能承担型城郊乡村的演变
        3.3.4 剧烈演进型之乡村旅游接待型城郊乡村的演变
    3.4 大西安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的启示
        3.4.1 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的经验
        3.4.2 城郊乡村适应性自发展模式的瓶颈
    3.5 本章小结
4.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与空间区划
    4.1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基础
        4.1.1 大西安城郊乡村转型的内涵
        4.1.2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的内涵
        4.1.3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提出的现实需求
    4.2 国内外城郊乡村发展经验
        4.2.1 英国伦敦
        4.2.2 法国巴黎
        4.2.3 日本东京
        4.2.4 四川成都
        4.2.5 国内外城郊乡村发展经验总结
    4.3 大西安城乡供需分析与乡村转型动力
        4.3.1 大西安都市区对城郊乡村的需求
        4.3.2 大西安城郊乡村的价值
        4.3.3 大西安城郊乡村转型的主要动力
    4.4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
        4.4.1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确定的原则
        4.4.2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确定的方法
        4.4.3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的四种类型
    4.5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的空间区划
        4.5.1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空间区划的原则
        4.5.2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空间区划的方法
        4.5.3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空间区划的评定体系
        4.5.4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的四类空间区划
        4.5.5 城郊乡村发展模式空间区划与实际乡村发展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5.乡村发展模式引导下的城郊乡村景观演变类型
    5.1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演变类型
        5.1.1 乡村景观的内涵
        5.1.2 大西安城郊典型乡村景观的划分
        5.1.3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演变类型的含义
        5.1.4 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景观的关系
        5.1.5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演变的不同类型
    5.2 大西安城郊的典型乡村景观
        5.2.1 城郊典型乡村景观研究的方法
        5.2.2 城郊平原型乡村景观
        5.2.3 城郊台塬型乡村景观
        5.2.4 城郊丘陵型乡村景观
        5.2.5 城郊山地型乡村景观
    5.3 快速城镇化前后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的典型变化
        5.3.1 乡村景观典型变化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5.3.2 城郊平原型乡村景观的典型变化
        5.3.3 城郊台塬型乡村景观的典型变化
        5.3.4 城郊丘陵型乡村景观的典型变化
        5.3.5 城郊山地型乡村景观的典型变化
    5.4 快速城镇化时期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变化的动因与存在问题
        5.4.1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变化的动因
        5.4.2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变化存在的问题
        5.4.3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变化存在问题的根源
    5.5 本章小结
6.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原理与编制体系
    6.1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相关概念与原理
        6.1.1 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
        6.1.2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的需求
        6.1.3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原理
        6.1.4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的相关技术
    6.2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的编制内容体系
        6.2.1 涉及乡村景观的相关规划内容研究
        6.2.2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编制层次、范围与对象
        6.2.3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编制的内容体系
    6.3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的策略
        6.3.1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实现的目的
        6.3.2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遵循的原则
    6.4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调查与数据库构建
        6.4.1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调查
        6.4.2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数据库构建
    6.5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管理与保障措施
        6.5.1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各环节的主体与权责
        6.5.2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规划实现的保障措施
    6.6 本章小结
7.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格局、控制性与营建性规划的方法
    7.1 实证案例-蓝田县黄沟村
        7.1.1 黄沟村概况
        7.1.2 黄沟村乡村景观演变类型
    7.2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格局规划的方法
        7.2.1 城郊乡村景观格局演变与现状分析
        7.2.2 城郊乡村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与预测
        7.2.3 城郊乡村土地适宜性评价
        7.2.4 城郊乡村景观总体感知分析
        7.2.5 城郊乡村景观的土地利用规划
    7.3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控制性规划的方法
        7.3.1 城郊乡村景观控制性规划的内涵
        7.3.2 城郊乡村景观控制性规划的控制体系
    7.4 大西安城郊乡村景观营建性规划的方法
        7.4.1 城郊乡村人工景观营建性规划方法
        7.4.2 城郊乡村经营景观营建性规划方法
        7.4.3 城郊乡村自然景观营建性规划方法
        7.4.4 城郊乡村景观营建性规划的案例研究
    7.5 本章小结
8.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目录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10)浅谈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整体规划
        1.1.1 定位不准
        1.1.2 植物群落构架简单,不稳定
    1.2 绿地结构与种植模式单一
    1.3 绿量不足,覆盖率低
    1.4 抚育维护成本高
    1.5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6 对原有自然人文景观破坏严重
    1.7 环境污染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
    1.8 居民绿化意识淡薄,管理水平较差
    1.9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低下
2 对策
    2.1 转变观念,确立园林绿化的地位
    2.2 结合小城镇特点,为景观规划正确定位
    2.3 建设生物多样化、层次化的绿地系统
    2.4 科学合理选用植物品种与植物配置模式
        2.4.1 园林绿化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2.4.2 慎重选用城镇街道树
        2.4.3 推广节水型、耐旱型植物配置
    2.5 丰富植物配置模式,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生态景观
    2.6 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居民素质
3 结束语

四、小城镇建设中的园林绿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藻溪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汤晓宇.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8)
  • [2]浙江省农村小城镇园林绿化模式的创建探讨[J]. 刘惠菱. 现代园艺, 2020(12)
  • [3]“公园城市”视野下的山地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重庆统景镇为例[D]. 贺礼. 西南大学, 2020(01)
  • [4]民族文化特色视角下阿拉坦额莫勒镇规划研究[D]. 万立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绵阳市新桥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周虹.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6]基于海绵城市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以水富县为例[D]. 田静.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7]鹤岗市名山镇景观规划研究[D]. 徐振坤.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及应用实践研究[D]. 史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9]大西安城郊乡村发展模式与景观规划方法研究[D]. 吴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 [10]浅谈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赵英顺.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6(01)

标签:;  ;  ;  ;  ;  

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美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