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液法合成核壳结构纳米聚苯胺和QSPR预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的研究

微乳液法合成核壳结构纳米聚苯胺和QSPR预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的研究

论文摘要

微乳液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透明或半透明胶体分散体系。在这种微环境中进行聚合,可得到纳米级的高分子量、窄粒径分布、大比表面积,链形态规则的聚合,拥有许多不同于普通乳液聚合产物的优异性能。因此,利用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对于合成开发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文中研究了SDS(十二烷基磺酸钠)/苯乙烯/正戊醇/水体系的拟四元相图,从而寻找微乳区域,并且划分油包水(W/O),双连续(B.C)和水包油(O/W)结构,并讨论了温度和单体浓度对相图结构的影响,为聚合体系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聚苯胺因为合成路径简单,出色的环境稳定性和广泛应用而成为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于导电聚苯胺的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核壳结构以克服限制聚苯胺应用的刚性结构缺陷。即在水包油(O/W)微乳液体系中制备苯乙烯和聚(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然后在低温下使苯胺单体于共聚物纳米微球表面原位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对比发现,苯胺单体更易在聚(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胶粒的表面聚合。其次通过掺杂以提高聚苯胺电导率。用不同酸和不同pH值体系进行掺杂,将正电荷引入聚苯胺分子链上的氮原子,以降低载流子在导电聚苯胺分子链上流动的难度,从而达到提高电导率的目的。再次,研究聚苯乙烯和聚苯胺的最佳核壳比,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复合导电聚合物。包覆过程中,随着苯胺单体量的增加,电导率逐渐接近纯聚苯胺体系,但增加到一定量会破坏核壳的结构稳定性。因此,结构稳定性和高电导率需要同时兼顾,实验结果表明,核壳最佳比例m(St):m(An)=2.5。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检测仪器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分散度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聚苯胺包覆方法对最终产物性质的影响,从而得出制备聚苯胺/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纳米胶粒的最优条件。聚苯胺在防腐涂料中的应用日益显著,论文将聚苯乙烯,聚苯胺,聚苯胺和聚苯乙烯共混,聚苯胺/聚苯乙烯核壳复合微乳胶粒分别涂敷于钢板,用恒电位仪分别测定其腐蚀过程中的开路电位变化曲线,比较了各自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聚苯乙烯核壳复合胶乳的防腐性能最佳。另外,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相关(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PropertyRelationships,QSAR/QSPR)研究已成为现代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QSAR方法主要研究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分子的理化性质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本文利用QSPR方法模拟了表面活性剂浊点和结构关系,并很好的预测了未知的表面活性剂的浊点。文中选择了12个描述符,包括:分子面积A,分子体积V,分子总量Mr,生成热Hf,辛醇/水分配系数AlogP,分子总能量Etotal,分子密度d,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HOMO,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量ELUMO,总的偶极距Dtotal,x、y、z方向上的分子偶极矩Dipole-x、Dipole-y、Dipole-z;这些描述符均可以在QSPR方法中得到。有了这些描述符,就可以通过软件QSPR计算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微观结构参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创新点
  • 第一章 绪论
  • 1.1 微乳液
  • 1.1.1 微乳液的分类和定义
  • 1.1.2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和制备方法
  • 1.1.3 微乳液聚合
  • 1.1.4 微乳液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1.2 导电高分子
  • 1.2.1 导电聚苯胺概述
  • 1.2.2 聚苯胺结构
  • 1.2.3 导电机理
  • 1.2.4 聚苯胺的掺杂
  • 1.2.5 合成方法
  • 1.2.6 聚苯胺的防腐机理
  • 1.2.7 纳米聚苯胺核壳结构型聚合物
  • 1.3 定量结构-性质活性关系的概述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微乳液体系合成纳米聚苯乙烯及聚(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
  • 2.1 引言
  • 2.2 苯乙烯微乳液体系相图
  • 2.2.1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 2.2.2 绘制水/SDS/正戊醇/苯乙烯微乳液拟四元相图
  • 2.2.3 结果与讨论
  • 2.3 微乳液法合成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和聚(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
  • 2.3.1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 2.3.2 实验方法
  • 2.3.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乳液体系合成聚苯胺及聚苯胺的掺杂
  • 3.1 引言
  • 3.2 聚苯胺纳米胶粒的制备及其掺杂
  • 3.2.1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 3.2.2 聚苯胺纳米胶粒的制备
  • 3.2.3 聚苯胺的掺杂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透射电镜表征分析
  • 3.3.2 扫描电镜表征分析
  • 3.3.3 电导率的测定及pH值对电导率的影响
  • 3.3.4 红外光谱表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乳液法合成纳米聚苯胺/聚苯乙烯核-壳结构型聚合物
  • 4.1 引言
  • 4.2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聚苯胺的包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聚苯胺/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表征分析
  • 4.4.2 苯胺包覆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 4.5 聚苯胺/聚(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乳胶粒子防腐性能测试
  • 4.5.1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 4.5.2 实验方法
  • 4.5.3 结果与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用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预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 5.1 引言
  • 5.1.1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概述
  • 5.1.2 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 5.2 计算方法
  • 5.2.1 多元线性回归(MLR)
  • 5.2.2 偏最小二乘(PLS)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描述符的选择
  • 5.3.2 相关系数分析
  • 5.3.3 两种方法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微乳液法合成核壳结构纳米聚苯胺和QSPR预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