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镜像结构意识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镜像结构意识

论文摘要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优秀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所创作的小说大多以美国黑人为主人公,描述黑人的生活,揭示他们的自我成长、身份困惑与文化诉求。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Lacan)整个理论建构中的逻辑起点,所讲述的是关于自我的构成与本质以及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纵观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作品,其中的黑人角色无不经历着“镜像阶段”的迷惘与创伤,并在自我与他者的对照中不断追寻主体,寻求身份认同。本文试图从拉康关于自我形成的基本理论出发,说明拉康镜像阶段中关于自我形成理论的可靠性及其用来解释莫里森人物形象创造的可能性,追踪莫里森小说中人物寻找自我的过程,剖析造成他们精神创伤的深层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莫里森作品特殊的艺术魅力。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莫里森作品中镜像结构的构建模式。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母亲、朋友、社区、白人等形象与黑人主人公并置对照,互为镜像,在黑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中起着“参照系”的作用,由此形成了自我与他者的对照关系。第二章则主要分析由于“镜像”对黑人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形成既有正确的引导作用亦有消极的误认作用,而导致的主人公迥然不同的成长指向。他们或走向迷惘与毁灭,主体破碎;或走向救赎与升华,实现文化回归。在对莫里森作品镜像结构的建构模式以及作品主人公成长指向的分析的基础上,第三章通过分析人物主体与客体、欲望与现实的疏离,探寻莫里森作品特殊的艺术张力,旨在强调一个人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要依赖他者来形成自我,并因此而存在的不可调和的成长的永恒迷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自我与他者:镜像结构的构建
  • (一) 母爱的缺失与不可承受之重
  • (二) 并置对照中的重叠与背离
  • (三) 格式塔结构中的集体镜像
  • (四) 黑与白、美与丑的对话张力
  • 第二章 破碎与认同:主人公的成长指向
  • (一) 黑人灵魂的裂变与扭曲
  • (二) 意识形态的灌输与心灵的置换术
  • (三) 抹去黑色耻辱后的文化回归与精神救赎
  • 第三章 欲望与现实:文本的艺术张力
  • (一) 美国黑人的双重自我
  • (二) 黑人女性艰辛的身份求证之旅
  • (三) 对时代与社会的严峻审视
  • (四) 存在与成长的永恒迷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创造与毁灭的来源:读托妮·莫里森的《爱》[J]. 文学教育(上) 2018(02)
    • [2].托妮·莫里森《家》中“家”的主题解读[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3].自然书写:托妮·莫里森的生态意识[J]. 外国语文 2017(04)
    • [4].托妮·莫里森:揶揄笔下的世界[J]. 看世界 2019(20)
    • [5].摆脱创伤的枷锁:《上帝帮助孩子》中女主人公姓名寓意解读[J]. 北方文学 2016(26)
    • [6].丧失·觉醒·建构——托妮·莫里森女性主题三部曲中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索[J]. 青年文学家 2017(12)
    • [7].托妮·莫里森历史三部曲中的空间叙事类型[J]. 北方文学 2017(18)
    • [8].托妮·莫里森[J]. 高中生学习(高考冲刺) 2017(Z2)
    • [9].从文学写实的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J]. 芒种 2014(09)
    • [10].托妮·莫里森出版新作《慈悲心肠》[J]. 世界文学 2009(01)
    • [11].黑色的童年 金色的未来——刍议托妮·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12].论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艺术特色[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36)
    • [13].托妮·莫里森的《回归与超越》文学翻译转换失误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22)
    • [14].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命名艺术与政治[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3(02)
    • [15].托妮·莫里森出版新作《回家》[J]. 世界文学 2012(06)
    • [16].论托妮·莫里森小说的自杀情结[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7].试探托妮·莫里森眼中的“天堂”之路[J]. 戏剧之家 2019(30)
    • [18].托妮·莫里森《家》的生态伦理解读[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9].解读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主义[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3)
    • [20].从托妮·莫里森的作品解读黑人女性主义[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16)
    • [21].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之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9)
    • [22].异质文化冲突下对黑人女性身份认同的思索——以托妮·莫里森作品为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2)
    • [23].论托妮·莫里森的写作技巧之不确定性——以《宠儿》和《宣叙》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8(08)
    • [24].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下《上帝帮助孩子》的解读[J]. 东西南北 2018(13)
    • [25].托妮·莫里森[J]. 高中生学习(学法指导) 2016(Z2)
    • [26].后殖民语境下的托妮·莫里森[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6)
    • [27].两个“天堂”的碰撞——托妮·莫里森《天堂》的主题探析[J]. 芒种 2014(09)
    • [28].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色[J]. 长城 2011(04)
    • [29].历史语境下的追问——托妮·莫里森的新作《仁慈》[J]. 外国文学动态 2009(02)
    • [30].用爵士乐书写——论托妮·莫里森的《爵士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1)

    标签:;  ;  ;  ;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镜像结构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