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比较及选择研究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比较及选择研究

论文摘要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未来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其应用和扩散能够对一个或多个行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且处于竞争前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共性技术的准公共物品性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后呈现出开发主体不明确等原因造成了共性技术开发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在共性技术开发实际中往往存在开发组织形式选择不当的问题,造成有限的科技开发资源使用的低效率。本文从产业共性技术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分类、特点和识别等基本理论入手,总结了现有文献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成果,这一部分构成了本文进行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文章对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从技术政策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各个国家支持共性技术开发的政策和组织形式,并与我国共性技术的组织进行了比较研究。而后将为数众多的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分为单体开发组织形式、政府组织和引导的组织形式、技术合作组织形式三种类型,分别使用理论演绎和数学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比较研究。最后基于产业共性技术不同层次的特征提出了开发组织形式选择的原则,并在借鉴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的三维模型,认为可以通过从共性技术的重要性、共享性和风险性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和选择开发组织形式,并通过对数字电视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实例的考察进行了验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产业共性技术理论研究综述
  • 1.2.2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产业共性技术的基本理论界定
  • 2.1 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界定
  • 2.1.1 共性技术的概念
  • 2.1.2 共性技术与相关概念辨析
  • 2.2 共性技术的分类
  • 2.3 共性技术的特点
  • 2.4 共性技术的识别
  • 第3章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的国家间比较
  • 3.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
  • 3.1.1 美国—政府引导型的组织形式
  • 3.1.2 日本—政府主导的组织形式
  • 3.1.3 欧盟—政府引导的组织形式
  • 3.1.4 韩国
  • 3.1.5 印度
  • 3.2 我国国家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分析
  • 3.2.1 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历史
  • 3.2.2 我国的科技计划与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
  • 3.2.3 科技部对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
  • 3.2.4 国家发改委对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
  • 3.2.5 国家经贸委对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
  • 3.3 国家间比较分析
  • 3.3.1 各国共性技术开发特点及组织形式的比较
  • 3.3.2 各国科技政策与共性技术开发分析
  • 3.3.3 各国共性技术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 第4章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开发层面比较
  • 4.1 单体开发组织形式分析
  • 4.1.1 单体开发组织形式的理论分析
  • 4.1.2 单体开发组织形式的数学分析
  • 4.1.3 单体开发组织形式的简单总结
  • 4.2 政府引导或组织的开发组织形式
  • 4.2.1 政府组织和引导的共性技术开发组织的理论分析
  • 4.2.2 政府组织共性技术开发的数学分析
  • 4.2.3 我国政府组织共性技术开发存在的问题
  • 4.3 共性技术开发的技术合作分析
  • 4.3.1 共性技术开发的技术合作理论分析
  • 4.3.2 共性技术开发技术合作的数学分析
  • 4.3.3 共性技术开发的技术合作组织的类型
  • 4.4 比较分析
  • 第5章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的选择
  • 5.1 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模型
  • 5.1.1 选择模型构建的方法选择
  • 5.1.2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模型
  • 5.1.3 选择模型各因素的量化
  • 5.2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的选择
  • 5.2.1 基于产业共性技术不同层次的开发组织形式选择
  • 5.2.2 基于共性技术涉及的层次角度的开发组织形式选择
  • 5.3 数字电视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实例分析
  • 5.3.1 数字电视发展的历史考察
  • 5.3.2 数字电视共性技术开发的三维模型分析
  • 5.3.3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形式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供给的“盲点”困境及破解:一项案例研究[J]. 科研管理 2019(08)
    • [2].克服“技术-市场”双重未知风险的新路径:共性技术设计——一个文献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5)
    • [3].信息不对称下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利益分配合同[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1)
    • [4].从铁科院改革看我国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J]. 中国发展观察 2016(04)
    • [5].不同运动技能的共性技术及其意义[J]. 中国学校体育 2013(02)
    • [6].山东扎实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J]. 农业知识 2016(29)
    • [7].多企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行为的演化动态[J]. 系统工程 2018(02)
    • [8].共性技术创新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述评[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7)
    • [9].科研院校创新平台开发共享的实践研究——以连云港市药物研发共性技术中心为例[J]. 职业技术 2018(12)
    • [10].绿色钢铁的协同创新梦 三部曲详解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前世今生[J]. 金属世界 2015(01)
    • [11].全国炼铁共性技术研讨会在江苏镇江召开[J]. 山东冶金 2015(02)
    • [12].政府购买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22)
    • [13].“校企政”合作建设药物研发共性技术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药房 2014(29)
    • [14].共性技术联盟的利益分配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07)
    • [15].发达国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机制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启示[J]. 纺织导报 2012(07)
    • [16].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发展及研究[J]. 木材加工机械 2012(03)
    • [17].江苏省纺织行业共性技术发展对策——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 知识经济 2011(19)
    • [18].共性技术的内涵[J]. 中国粉体技术 2011(02)
    • [19].共性技术的特征[J]. 中国粉体技术 2011(02)
    • [20].与依托单位共享共性技术[J]. 创新科技 2008(11)
    • [21].中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4)
    • [22].基于共性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研究[J]. 时代汽车 2019(02)
    • [23].考虑产业共性技术市场化的政府研发支持合同[J]. 科学学研究 2017(10)
    • [24].政府购买共性技术研发机构服务选择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14)
    • [25].共性技术平台——转型升级之基础[J]. 装备制造 2012(05)
    • [26].共性技术联盟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2(12)
    • [27].台湾工研院模式及其对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启示[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08)
    • [28].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政府支持合同[J]. 技术经济 2016(11)
    • [29].医药职业院校药物研发共性技术中心建设研究[J]. 职教通讯 2015(02)
    • [30].中国产业共性技术挖掘、测度与识别研究综述[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04)

    标签:;  ;  ;  ;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比较及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