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散性论文-邢继媛

多分散性论文-邢继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分散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粒子,聚合物链,多分散性,选择性

多分散性论文文献综述

邢继媛[1](2018)在《纳米粒子对多分散性聚合物链选择性接枝的计算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分子材料中,填充了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在光学、力学等方面有着更加优异的性能。近年来也有诸多的科研工作者围绕着纳米复合材料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作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重要成分,特定的纳米粒子分散状态对于优化这种复合材料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增强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底的相容性,一般的做法是共价地接枝与基底相近或相同的聚合物链到纳米粒子的表面。接枝的配体链会起到稳定纳米粒子的作用。那么配体链的分散性是否会影响纳米粒子在基底中的分散性呢?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过了纳米粒子表面接枝单分散性的配体链和双分散性配体链,他们发现接枝双分散性配体链的纳米粒子所填充的体系更加稳定。除此之外,也有科研工作者计算了接枝多分散性聚合物链的纳米粒子之间的平均力势。他们发现,接枝配体链的多分散性不仅缓解了纳米粒子表面附近的聚合物单体的拥挤程度,而且长链的存在引入了长程的空间排斥,从而改变了接枝层对基底高分子的浸润性。因此接枝多分散性聚合物链的纳米粒子较接枝单分散性聚合物链所填充的体系更加稳定。但是纳米粒子在多分散性聚合物链的体系中接枝过程的细节是怎样的?纳米粒子对配体链的链长是否有选择性?与接枝单分散性聚合链相比,接枝多分散性聚合物链的纳米粒子表面的接枝密度如何?这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迄今仍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利用grafting-to反应模型,模拟配体链接枝到纳米粒子表面的过程,旨在探究纳米粒子在投料多分散性聚合物链的体系中对配体链链长选择性的问题。在本篇论文中,我们通过构建多分散性聚合物链与纳米粒子结合的接枝反应模型,阐明了接枝配体链的接枝密度、多分散性指数和链长分布随着投料聚合物链所产生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表明接枝密度对投料聚合物链平均链长存在线性依赖性。我们也明确地证明了纳米粒子在反应后期对短链的选择性。结果还表明,每个单独纳米粒子上的配体链的多分散性通常要高于投料聚合物链的多分散性。此外,与接枝单分散链的模拟体系相比,多分散性聚合物链在接枝反应过程中更容易结合。因此,投料相对较高的多分散性的聚合物链有利于提高纳米粒子的接枝密度。我们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链多分散性的原因,并可为精确地调节纳米颗粒上配体链的多分散性提供有效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钱虎军,焦贵省,李延春,吕中元[2](2016)在《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微观相行为影响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嵌段共聚物通过微观相分离形成的各种有序结构在纳米印刷、药物输送、太阳能电池模板制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实现这些有序结构的有效调控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期的实验及理论研究表明嵌段长度的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相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AB型两嵌段及ABA型叁嵌段共聚物的实验及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主要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的模拟研究进展.并对多分散性可能带来潜在重要影响的嵌段共聚物相关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李舒嘉[3](2016)在《分子量多分散性对高分子玻璃化转变现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态是物质的一个常见状态,但至今为止人们对玻璃化的机理不甚明晰。玻璃化转变前后,过冷液体的微观结构无明显变化,而其动力学却急剧变缓。这种结构和动力学上的不一致增加了人们理解玻璃化现象的困难。聚合物因其构象上的复杂性,通常很难结晶而容易以玻璃态存在,因而是研究玻璃化现象的一种常见模型。分子量的分散性现象是合成聚合物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对于聚合物的许多材料性能来说,这种分子量分散性具有重要影响。而玻璃化转变温度T_9,如果采用一致定义来测量,也可作为一个判断聚合物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T_9与聚合物分子量分散性的关系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重要问题,然而被此前的研究忽视了。众所周知,聚合物的T_9与其分子量有关,一般用Fox-Flory方程T_9=T_9-A/M描述,但这种依赖性的内在机理仍然未知。对于具有分子量多分散性的聚合物,其分子量有很多定义,如数均、重均等。聚合物T_9的分子量依赖关系中的M应该是哪种定义?为什么?这些问题对于理解聚合物T_9的分子量依赖性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之前有关聚合物T_9分子量依赖性的研究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给出答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为研究手段,我们发现对于具有相同数均分子量的聚合物,其分子量的分布形式(无论是舒尔茨曼分布还是双峰分布)和离散程度,对于聚合物T_9、局部动力学(如单体运动、键旋转的松弛和扭转转变等)和松弛时间谱等,均没有明显影响。通过对不同链上的单体运动的分析,我们发现单体的运动分布被分子量分散性改变。单体逃出周围单体形成的“笼子”后的扩散运动的动力学异质性也因分子量多分散性而急剧增加。但对于更短时间尺度上的(未逃出笼子之前)的动力学异质性和临时局域化的单体间的瞬时时空关联,分子量多分散性却无甚影响。串状联合运动也不受分子量多分散性的影响,这支持了串状联合运动与链接结构没有关系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李元丰,姚宁,常沛杨,赵昨非[4](2015)在《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体系的多分散性指数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原材料在自然界的储量丰富且价格低廉等特点,自缩合乙烯基聚合(SCVP)反应已成为制备超支化高分子的一类重要合成途径.迄今,针对此类反应的理论研究工作已日趋完善,其中用以表征高分子尺寸均匀程度的多分散性指数也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就SCVP体系而言,根据此前理论结果,在双键转化率趋于1时,高分子的多分散性指数将趋于无穷大.[1,2]事实上,当双键转化率趋于1时,平均看来,体系中的分子会因其具有较大的聚合度而导致数目变得相对有限.此时,其多分散性指数应趋于1.为了解释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偏差,可将此类反应体系的终点(双键转化率趋于1)视为反应体系的临界点,此时应按照对临界现象的处理来考察体系的相关特征.基于这一想法,对AB*型以及AB*_g型SCVP系统的多分散性指数进行处理,可得到其多分散性指数在双键转化率较高的情况下将会趋于1的合理结论.[3,4]为了深入地了解多分散性指数随双键转化率的变化行为,分别对AB*型以及AB*_g型SCVP系统的多分散性指数进行了Monte Carlo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临界点之前,模拟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很好,在临近反应终点时,模拟结果与临界现象所给结论相符.因此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可以为深入地理解SCVP反应体系提供有益的线索。(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 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期刊2015-10-17)

焦贵省,钱虎军,吕中元[5](2014)在《多分散性对环状两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研究了分子量多分散性(PDI)对环状两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体系中有序-有序转变点(OOT)、层状相厚度等受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与线性两嵌段共聚物相比,环状两嵌段共聚物由于没有自由链末端,体系更难发生相分离。在线性两嵌段体系中,多分散性使体系的OOT点向多分散组分大的方向发生偏移,层状相厚度随PDI的增加而增大,而在环状两嵌段共聚物体系中我们发现了类似的影响:OOT点发生偏移及层状相厚度随PDI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由于环状两嵌段共聚物的闭环结构,OOT点的偏移幅度及层状相厚度的增加幅度与线性分子有所不同。在DPD模拟中,相对较短的分子链会增加涨落的重要性,因此,根据Fredrickson和Helfand等人的工作[1],我们可以将有限长链的线性分子的N拟合到对应的无限链长中,即:Neff=10.5 N/(10.5+41.0N-1/3)。根据Kramers和Zim等人的工作[2、3],对于无限链长,<R2g>linear=1/6N2u<l2>,<R2g>cyclic=1/(12)N2u<l2>因此可以将拥有Nl聚合度的环状分子等效为聚合度为(1/2)1/2 Nc的线状链,进而再利用线性分子有限到无限链长的Neff转换方法进行转换。单侧多分散体系采用Schulz-Zimm分布[4]进行描述,分布形式为:P(σ)=(KKσK-1exp(-kσ))/(「(k)),PDIB=(1+k)/k。在DPD模拟中,我们采用c-AxBy分子模型,在不同的组份fB=y/(x+y)、不同的相互作用强度下做了大量的模拟,其中单分散体系的聚合度为x+y=10或者20,多分散体系的平均聚合度为10~14。体系的具体相图如图1。在Fig.1(a)中我们可以看出,环状两嵌段共聚物形成有序相结构随fB组分的增加依次为球状相、柱状相和层状相。NODT点为17.89,与Marko用Leibler理论预测的17.8基本相同[5],较线性两嵌段共聚物的10.5大很多,其原因可以归结为环状分子较小的有效聚合度导致其更难发生微相分离。在单侧多分散两嵌段共聚物体系中,我们模拟了B嵌段分散度为PDIB=1.5体系的相图(如Fig.1(b))。与单分散体系相比,体系的OOT点向B组分大的方向发生移动,例如在单分散体系fB=0.2的组分下,体系形成的有序相为柱状相,而在单侧多分散体系中,有序相为球状相;在单分散体系fB=0.4的组分下,有序相为层状相及穿孔层状相,而在单侧多分散体系中,相同组分下形成的有序相是柱状相。根据前人工作,多分散性对体系的层状相domain spacing具有增大的效果,这在实验及理论方面都备受关注。我们研究了c-A8B12环状两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层状相domain spacing随PDIB的变化趋势。在Neff=98.5的分离强度下,层状相domain spacing随PDIB的增大而增加,如Fig.3所示。与线性两嵌段共聚物[6]相比,环状分子的层状相domain spacing增长幅度较小,变化斜率只有0.143,远小于线性分子的0.26。这是因为在A/B层界面处,环状分子中连接A-B嵌段的两个连接点限制了界面的热涨落,从而限制了多分散体系中界面自由能的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4年大分子体系理论、模拟与计算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6-18)

刘正静[6](2014)在《多分散性尺寸分布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1年开始,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以及性能稳定等优点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逐渐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的焦点。为了提高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科研工作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DSSC的光阳极半导体材料主要是TiO2、ZnO、SnO2、Nb2O5、SrTiO3等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目前研究最多并且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是TiO2基DSSC,最高效率为12.3%。但是TiO2电子迁移率低、存在大量表面态、容易光降解染料分子,阻碍了TiO2基DSSC的发展。在多种半导体材料中,ZnO的带隙和导带位置与TiO2相近,是环境友好型材料,成本低廉,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有利于电子的传输和降低复合损失,并且ZnO具有易结晶性和各向异性生长的特点,可以通过灵活的合成方法拥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所以ZnO是最具潜力替代TiO2的DSSC光阳极半导体材料。本论文从光阳极半导体材料入手,制备了一种由等级结构ZnO微米球和ZnO纳米颗粒交织组成的多分散性尺寸分布的ZnO材料,并将锂盐引入到ZnO生长溶液中以对ZnO进行改性,改性后ZnO基DSSC光电转换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由直径为0.4~1.2gm左右的ZnO球和18nm左右的ZnO纳米颗粒交织组成的多分散性尺寸分布的ZnO粉末。配制成浆料后,用刮刀法涂膜,用胶带控制厚度,分别制备了厚度为4.3μm、8.29μm、12.04μm和16.21μm的薄膜。通过SEM、XRD、UV-vis absorption spectra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把样品组装成DSSC后,在膜厚为12.04μm时获得3.22%的能量转换效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染料解吸附实验,进一步解释了薄膜厚度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2.为了对水热法制备出的多分散性尺寸分布的ZnO进行改性,将锂盐引入到制备ZnO的反应溶液中,获得的样品命名为Li-ZnO。经过XRD、SEM、XPS、TEM等的表征,证明Li离子对ZnO纳米多孔薄膜的晶型、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化学稳定性等均有影响。将同等厚度的ZnO和Li-ZnO样品染料敏化后组装成DSSC,在AM1.5标准模拟太阳光下进行光电性能测试,发现锂离子对电池的光电流大小影响效果明显,获得了4.65%的能量转换效率。通过BET测试及电化学分析,进一步证明Li-ZnO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小的传输电阻,比较适合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极。(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李跃[7](2013)在《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相行为影响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段共聚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化学性质不同的高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由于嵌段之间的化学不相容性,嵌段共聚物在熔融状态或在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各种微观有序的结构,通过调控嵌段种类和嵌段结构可以得到不同的有序结构。这些纳米尺度的有序结构在药物释放,纳米印染和太阳能电池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分子量均一的嵌段共聚物才能在熔融状态下发生微相分离而形成有序的结构。然而,这种单分散的嵌段共聚物往往通过较昂贵的离子聚合反应得到,限制了嵌段共聚物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最近,实验研究表明具有较宽分子量分布的嵌段共聚物也能够自组装形成有序的结构。同时,嵌段的多分散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去调控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使嵌段共聚物得到不同的有序结构。为了更好的应用多分散的嵌段共聚物,深入理解嵌段共聚物的多分散性对其相分离的影响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Dynamics, DPD)模拟方法研究了单侧多分散和两侧多分散的AB二嵌段共聚物和ABA叁嵌段共聚物的相分离行为。在单侧多分散体系中,AB二嵌段共聚物体系中A嵌段具有分散性和在ABA叁嵌段共聚物体系中B嵌段具有分散性,通过DPD模拟方法得到了与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结论:单侧多分散的嵌段共聚物形成的有序结构尺寸扩大,有序有序相边界向多分散嵌段的体积分数增加的方向移动,有序无序转变点的位置发生改变。在单侧多分散的二嵌段共聚物体系中,DPD模拟得到的单侧多分散的二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形成的有序层状结构尺寸扩张的规律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系统地分析了多分散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层状结构的界面自由能,分子分布以及分子链拉伸状态的变化。同时,DPD模拟给出了有序层状结构尺寸扩张的分子机理。多分散嵌段共聚物体系中具有较多的短链和一定数目的长链。短链倾向于分布在A/B界面处,长链倾向于伸展到层状结构的中心区域。随着多分散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宽度的增加,大量的短链在界面处富集导致界面张力降低,较多的长链在伸展到层状结构的中心区域导致分子发生排挤,二者共同作用使层状结构扩张。在单侧多分散的ABA叁嵌段共聚物体系中,中间B嵌段分子量分布较宽,两端A嵌段分子量分布较窄,DPD模拟观察到了实验报道的无规双连续结构。此连续结构占据了相空间中~10%的区域,相对于单分散体系中规则的Gyroid相只占据相空间的~3%的区域,有显着的增加。在两侧多分散的ABA叁嵌段共聚物体系中,A嵌段和B嵌段具有同样的分子量分布宽度,DPD模拟同样观察到了无规双连续结构,而且这种连续结构在相空间中占据的区域扩大到了~20%。(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12-01)

李跃,钱虎军,吕中元,史安昌[8](2013)在《ABA叁嵌段共聚物体系中的链段多分散性及双连续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形成的两相相互齿合的双连续结构在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单分散两嵌段或叁嵌段共聚物体系只能在很窄的组份空间(3%)内形成双连续gyroid或Fddd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双连续结构材料的有效制备及嵌段共聚物的相关应用。近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ABA叁嵌段共聚物的中间嵌段B中引入多分散性,由含(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期刊2013-10-12)

李跃,钱虎军,吕中元[9](2013)在《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对AB两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介观尺度的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多分散性对AB两嵌段共聚物分相行为的影响。我们采用拟合单峰Schultz-Zimm分布的方法得到了具有确定平均聚合度(N)和多分散性系数(PDI)的嵌段共聚物体系,比较了具有单侧多分散性(A嵌段多分散性,B嵌段单分散)和两侧多分散性(A嵌段和B嵌段都具有多分散性)的AB两嵌段共聚物的相行为。结果表明,无论单侧多分散体系还是两侧多分散体系,对称组成的嵌段共聚物(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期刊2013-10-12)

韩善鹏,朱兰兰,张劲军[10](2013)在《析出蜡晶的多分散性对石蜡-正癸烷凝胶屈服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6种碳数分布连续的石蜡—正癸烷溶液在20℃C下的屈服应力与析蜡量、析出蜡晶的组成、蜡晶形态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DSC法测定析蜡量;通过高速离心分离与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析出蜡晶的组成,并采用碳数分布方差对蜡晶的多分散性进行定量表征;通过SEM技术实现了蜡晶叁维网状结构的观(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多分散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嵌段共聚物通过微观相分离形成的各种有序结构在纳米印刷、药物输送、太阳能电池模板制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实现这些有序结构的有效调控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期的实验及理论研究表明嵌段长度的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相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AB型两嵌段及ABA型叁嵌段共聚物的实验及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主要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的模拟研究进展.并对多分散性可能带来潜在重要影响的嵌段共聚物相关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分散性论文参考文献

[1].邢继媛.纳米粒子对多分散性聚合物链选择性接枝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钱虎军,焦贵省,李延春,吕中元.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微观相行为影响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J].高分子学报.2016

[3].李舒嘉.分子量多分散性对高分子玻璃化转变现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

[4].李元丰,姚宁,常沛杨,赵昨非.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体系的多分散性指数问题[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2015

[5].焦贵省,钱虎军,吕中元.多分散性对环状两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2014年大分子体系理论、模拟与计算研讨会论文集.2014

[6].刘正静.多分散性尺寸分布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李跃.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相行为影响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3

[8].李跃,钱虎军,吕中元,史安昌.ABA叁嵌段共聚物体系中的链段多分散性及双连续结构[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2013

[9].李跃,钱虎军,吕中元.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对AB两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研究[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2013

[10].韩善鹏,朱兰兰,张劲军.析出蜡晶的多分散性对石蜡-正癸烷凝胶屈服特性的影响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标签:;  ;  ;  ;  

多分散性论文-邢继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