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物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残焦,灰渣,孔结构
物化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爱玲,谌伦建,徐冰[1](2019)在《煤炭地下气化“叁带”残留物的物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技术相比,煤炭地下气化被誉为"绿色采煤技术",但其潜在的地下水污染风险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地下水对燃空区气化残留物的浸淋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之一,气化残留物的组成、孔结构等物化性质一定程度上影响残留物中有害物质的溶出及污染地下水的吸附净化等实际,借助自建的煤炭地下气化模拟试验系统,采用富氧/水蒸气两阶段气化方法完成焦作无烟煤气化试验并收集"叁带"残留物。采用SEM、低温氮吸附仪、XRD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残留物的表面形貌、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等物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带残留物主要为灰渣,还原带残留物主要为气化残焦,干馏干燥带主要为热解半焦。还原带残留物的孔隙发达,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可达56.43 m2/g和0.031 cm3/g;干馏干燥带残留物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5.65m2/g和0.014 cm3/g;与还原带和干馏干燥带残焦相比,氧化带残留物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较小,石英、莫来石是其主要矿物组分。还原带和干馏干燥带残焦具有类石墨微晶结构,同时可能含有酚羟基氧或醚氧等含氧基团。残留物的组成和结构对其所含有害物质在地下水中的溶出有一定贡献,同时也使其具有一定的吸附潜力,研究结果为了解并掌握气化残留物中污染物的溶出迁移特点及残留物对污染地下水的吸附净化规律奠定基础,丰富了煤炭地下气化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控理论,也有助于该技术的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楠楠,张宾佳,牛猛,贾才华,许燕[2](2019)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对人造奶油物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超微细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 OSAS)对人造奶油物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对超微细化OSAS糊透明度、糊凝沉性、OSAS人造奶油流变特性、热特性迚行检测。结果随着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 DS)的增加, OSAS糊透明度增加,糊凝沉性增加;随着OSAS添加量的增加,人造奶油的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降低。搅打频率与G'、G''的关系可采用指数模型描述,快速搅打有利于形成网络结构紧密的质地。结论超微细化OSAS的添加可以改善人造奶油的质地口感,降低脂质融化温度,提高冰凉感,有利于提高人造奶油的综合品质。(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赵凯,雷鸣,刘丽艳,李君,刘宁[3](2019)在《乙酰化羟丙基复合改性玉米淀粉物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乙酰化、羟丙基化及复合改性对玉米淀粉物化特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淀粉的颗粒特性、结晶特性、热焓特性及糊的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度的提高,改性淀粉糊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红外结果表明,经过乙酰化羟丙基复合改性后,淀粉分子内引入新的基团,证实了酯化及醚化反应的发生;XRD结果表明,复合改性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不定形区,改性后淀粉仍为A型结晶结构;从DSC参数可以看出,与原淀粉相比,改性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及糊化焓均有所降低,表明改性可能会部分破坏淀粉的双螺旋结构,淀粉更易糊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惠,王会芳,刘艳艳,范正荣,张正竹[4](2019)在《不同粒径抹茶粉体物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物化特性为指标,利用生产型球磨机将碾茶进行超微粉碎,得到中值粒径为117.094、60.176、40.041、30.646、25.282、21.090、19.199、14.209μm的抹茶,探究不同粒径下抹茶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粉体粒径逐渐减小,细胞破碎程度显着增加,但茶粉主要成分的官能团结构并未见改变;当粒度细化到一定程度后,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增大,颗粒处于能量不稳定状态,易发生粘附及团聚现象;粉体的容重减小,这与粉体的孔隙率增大有关;由于茶样比表面积增大,粉体内部物质暴露,使得水分有所减少,总含水量降低;茶粉亮度逐渐升高,绿度增加;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样品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抗坏血酸和EGCG等物质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过程对抹茶的物化特性总体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罗建英,胡丹静,邵惠萍,方诗彬,陆倩芸[5](2019)在《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物化特性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一垃圾焚烧电厂2017年内不同时期产生的焚烧飞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较系统性、动态的物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焚烧飞灰粉体白度约46、密度约1.88 g/cm~3、颗粒的粒径D50、D90分别约为25μm与76μm。粉体颗粒无固定的形态结构,其中可见针状结构、板片结构与方柱状颗粒。焚烧飞灰中存在氯化钾(KCl)、氯化钠(NaCl)、氧化钙(CaO)、碳酸钙(CaCO_3)等,其主体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为钙(Ca)>氯(Cl)>钠(Na)>钾(K)>硅(Si)>锌(Zn),同时垃圾焚烧飞灰中含多种重金属元素,且重金属在所检样品中的量化顺序是铅(Pb)>铜(Cu)>铬(Cr)>镉(Cd)。本课题工作可为垃圾焚烧飞灰固废的多元化、绿色化、资源化的利用提供积极的技术支撑与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刘嘉宁,刘璇,毕金峰,易建勇,张佰清[6](2019)在《高压均质对胡萝卜汁物化特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压均质(HPH)对胡萝卜汁物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均质压力(20,60,100,150 MPa和180 MPa),均质次数(1,2次和3次)和进料温度(25,50℃和70℃)的条件下处理胡萝卜汁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浊度仪和流变仪分别测定和计算胡萝卜汁粒径分布、Zeta电位、悬浮稳定性和流变特性(流体类型、黏度曲线和黏弹性),以此评估HPH处理参数对胡萝卜汁物化特性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萝卜汁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20~180 MPa)和均质次数的增加(1~3次),粒径分布峰向左移动,20 MPa均质处理与未均质相比,D_(50)减小52.41%,D[4,3]减小41.46%,D[3,2]减小49.48%。180 MPa均质处理与20 MPa相比,D50减小87.21%,D[4,3]减小82.9%,D[3,2]减小84.49%,HPH处理可减小胡萝卜汁中颗粒粒径并提高胡萝卜汁的悬浮稳定性。经流变学数据分析,胡萝卜汁属于假塑性流体(0<n<1),流变曲线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且胡萝卜汁具有凝胶特性(G′>G″)。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20~180 MPa)和均质次数的增加(1~3次),胡萝卜汁表观黏度降低,G′和G″均减小。HPH不降低胡萝卜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甚至促进类胡萝卜素从植物组织释放至胡萝卜汁中。在进料温度25℃,均质次数3次,均质压力60MPa时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4.86μg/mL和22.39μg/mL。(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黄金梅,胡居吾,高红,熊华,赵强[7](2019)在《米渣肽双酶两步水解法制备过程中物化特性与结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双酶法制备米渣蛋白肽过程肽的组成结构变化。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采用双酶法以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4 h内分别连续制备两类米渣肽RDPH-1和RDPH-2。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现前者较后者水解更快速且程度更深,4 h时水解度分别为29.09与16.47;米肽产物平均粒度大多<1 000 nm,同时粒度与分子结构随着米肽的酶解与聚集发生动态变化;表面疏水性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前者较后者整体大10倍多;RDPH-1较RDPH-2二级结构更稳定,两者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但主要成分相似,营养价值相当。该法制备米渣肽的过程研究表明,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更适合酶解米渣得到小分子肽,且具有规律性,对肽的高效制备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6期)
赵文宗[8](2019)在《嫁接番茄抗青枯病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在我国广泛栽培,但近年来青枯病等土传性病害加剧,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和土壤产生联系的重要介导物质之一,在调控根际微生物组成和植株抗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别用抗青枯病番茄砧木“番砧1号”(No.1)和番茄、茄子通用砧木“茄砧21号”(No.21)与高感青枯病樱桃番茄品种“粉贝贝”(Fb)进行嫁接,设置砧穗嫁接组合(Fb/No.1、Fb/No.21)、砧木自根嫁接组合(No.1/No.1、No.21/No.21),以接穗“粉贝贝”(Fb)自根嫁接组合(Fb/Fb)作为对照(CK)。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研究了在人工接种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solanacearum,以下简称青枯菌)条件下,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水培的方法在嫁接植株现蕾期连续收集根系分泌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不同有机组分进行检测、分析。依据不同嫁接组合接种青枯菌前后根系分泌物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变化,推测可能与抗病性相关的特异活性物质。通过化感验证,探讨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及可能存在的活性物质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旨在进一步揭示抗病砧木嫁接提高番茄对青枯病抗性的作用机理,为利用抗病砧木根系分泌物防控青枯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人工气候室接种和自然病圃栽培的方法,鉴定了各嫁接组合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砧穗嫁接和砧木自根嫁接植株表现为高抗(HR)或抗病(R),说明两个供试砧木嫁接显着提高了感病番茄的抗病性,降低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延缓了发病时间。采用苗期伤根灌注法接种青枯菌后,根据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情况,确定了嫁接番茄青枯病的发病进程:接种后第5-10 d为发病初期,第10-25 d为发病高峰期,第25 d后为发病末期。2、青枯菌在侵染植株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其数量从根系到地上茎部逐渐减少。随着病期的发展,砧穗嫁接植株、砧木自根嫁接植株的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青枯菌数量逐渐降低,至发病末期地上茎部中的青枯菌数量为3.03×105 CFU·g-1及以下水平,极显着低于CK(21.21 ×105 CFU·g-1)。说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可有效阻止青枯菌向根系和地上茎部侵染,同时抑制了青枯菌的增殖。3、接种青枯菌后,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病期的发展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总体上提高了植株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总量、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提高了植株根际细菌种群的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了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抑制了包括病原菌在内的有害微生物的增殖。说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能够改善根际微环境,对提高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重要作用。4、收集各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通过青枯菌接种试验和平板抑菌试验发现:抗病砧木自根嫁接和砧穗嫁接植株的根系分泌物使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CK降低了4.44%-7.78%和5.59%-12.49%,其对青枯菌的增殖也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相对抑菌率为7.69%-18.63%。说明抗病砧木嫁接植株的根系分泌物中存在具有抑菌作用和提高抗病性的活性物质。5、对接种青枯菌前后各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嫁接组合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接种青枯菌后,根系分泌物的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其中,抗病砧木嫁接植株根系分泌物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和2,4-二叔丁基苯酚(2,4-DTBP)的相对含量在接种青枯菌后普遍提高,而CK中的相对含量则降低。说明这3种物质可能与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关。6、为了验证根系分泌物中的DBP、DIOP和2,4-DTBP与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关,采用不同浓度的以上3种模拟活性物质进行青枯菌化感验证,结果发现:DBP、DIOP和2,4-DTBP溶液均能够抑制青枯菌的增殖,相对抑菌率为34.65%-51.32%,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1.0 mL·L-1的2,4-DTBP溶液。接种试验表明,用不同浓度的3种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植株灌根处理均能够显着降低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0mL·L-1 DBP溶液,较无菌水处理分别降低了47.78%和57.28%。7、用不同浓度的3种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发现:0.05-1.0 mL·L-1的DBP与较高浓度(0.5-1.0 mL·L-1)的DIOP和2,4-DTBP对番茄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处理浓度的提高,抑制效果增强;较低浓度(0.05-0.2 mL·L-1)的DIOP和2,4-DTBP则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其中效果最好的是0.2 mL·L-1的DIOP,平均发芽率比无菌水处理提高4.00%。用3种模拟活性物质处理番茄幼苗,均能够促进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长,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作用,但对干重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韩玲玉[9](2019)在《多谷物共挤压加工对其物化及消化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健康问题,而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食品对于预防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有很好效果,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青稞、藜麦、燕麦、薏苡、小米、绿豆和豌豆为材料,测定全谷物中基本组分、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以及体外消化特性指标,筛选出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xpected Glycemic index,eGI)相对较低、抗氧化活性强的全谷物;对筛选出的全谷物(青稞、藜麦、燕麦、小米和绿豆)进行研究,分析谷物配比对体外消化特性及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以eGI和感官评分为指标优化谷物配比;研究不同挤压加工参数(螺杆转速、挤压温度及物料含水率)对多谷物共挤压粉eGI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中的数值优化法优化加工参数;以粒度、加水温度、加水量为试验因素,研究多谷物速食营养粉的冲调特性。研究结论如下:(1)七种全谷物总酚含量为19.09~128.85 mg/100g,其中绿豆、藜麦和青稞中含量高于其他谷物。七种全谷物黄酮含量为169.58~390.11 mg/100g,其中青稞、藜麦、燕麦和绿豆的含量显着高于其他谷物(P<0.05)。不同谷物的抗氧化活性之间有差异显着(P<0.05),清除DPPH、ABTS~+自由基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的是青稞,其次是燕麦和绿豆。全谷物的抗氧化能力与黄酮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着(P>0.05)。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挤压处理后七种全谷物中小米为高GI食品(82.49>75),其他谷物属于中GI食品(61.96~73.24)。(2)以青稞、藜麦、燕麦、小米和绿豆为原料,通过D-最优混料试验,结果表明eGI值均随小米、青稞、藜麦和燕麦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随绿豆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对不同配比多谷物共挤压粉营养成分测定,挤压后总淀粉、直链淀粉和蛋白含量总体下降,膳食纤维含量增加。eGI值与蛋白质、膳食纤维、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优化得到多谷物共挤压粉的质量配方为藜麦15.00%、燕麦5.30%、青稞29.70%、绿豆10.00%和小米40.00%,多谷物共挤压粉eGI值为64.85,且色泽呈浅黄褐色,有谷物香味,属于中GI食品。(3)研究挤压加工参数对多谷物共挤压粉的体外消化特性影响,结果表明eGI值随螺杆转速、挤压温度和物料含水率增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糊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挤压温度和物料含水率对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和回生值的影响差异显着(P<0.05)。通过样品微观结构,发现螺杆转速越大颗粒结构越不规则、表面粗糙。最优加工参数为螺杆转速250 r/min、挤压温度170℃和物料含水率17%,多谷物共挤压粉eGI值64.32,为中GI食品。(4)通过多谷物速食营养粉的冲调性试验,结果表明粒度超过100目时多谷物速食营养粉的冲调性较差,确定多谷物速食营养粉的最佳粒度80~100目。当多谷物粉与冲调水量比例1:6 g/mL,冲调水温为70℃时,多谷物速食营养粉冲调效果最好。本研究得到的多谷物共挤压速食营养粉冲调稠度适当、色泽均匀、eGI值较低,有助于预防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研究结果可为低血糖生成指数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严严,董继先,张斌,娄瑞[10](2019)在《CO_2气氛下谷壳热解炭物化结构演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农林废弃物谷壳为原料,在600℃~850℃范围内进行了慢速热解得到热解炭,并又以CO_2为气化剂进行了气化实验,运用SEM、BET和XRD等检测仪器对气化前后热解炭得率、吸附能力、比表面积、表面形貌以及结晶度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O_2气化后热解炭得率下降,且在750℃时下降更快;气化后热解炭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全,表面孔数量丰富均匀,吸附能力提高,比表面积在温度为850℃时,高达302.919 2 m~2/g;气化前后,热解炭微晶直径(La)变化不大,但结晶度(CrI)、微晶平均堆积厚度(Lc)都有所减小,说明气化加快了反应过程中热解炭芳香层结构的分解.(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物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超微细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 OSAS)对人造奶油物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对超微细化OSAS糊透明度、糊凝沉性、OSAS人造奶油流变特性、热特性迚行检测。结果随着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 DS)的增加, OSAS糊透明度增加,糊凝沉性增加;随着OSAS添加量的增加,人造奶油的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降低。搅打频率与G'、G''的关系可采用指数模型描述,快速搅打有利于形成网络结构紧密的质地。结论超微细化OSAS的添加可以改善人造奶油的质地口感,降低脂质融化温度,提高冰凉感,有利于提高人造奶油的综合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化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马爱玲,谌伦建,徐冰.煤炭地下气化“叁带”残留物的物化特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2].李楠楠,张宾佳,牛猛,贾才华,许燕.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对人造奶油物化特性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3].赵凯,雷鸣,刘丽艳,李君,刘宁.乙酰化羟丙基复合改性玉米淀粉物化特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9
[4].张惠,王会芳,刘艳艳,范正荣,张正竹.不同粒径抹茶粉体物化特性研究[J].茶叶科学.2019
[5].罗建英,胡丹静,邵惠萍,方诗彬,陆倩芸.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物化特性动态分析[J].浙江化工.2019
[6].刘嘉宁,刘璇,毕金峰,易建勇,张佰清.高压均质对胡萝卜汁物化特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9
[7].黄金梅,胡居吾,高红,熊华,赵强.米渣肽双酶两步水解法制备过程中物化特性与结构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8].赵文宗.嫁接番茄抗青枯病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9].韩玲玉.多谷物共挤压加工对其物化及消化特性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10].王严严,董继先,张斌,娄瑞.CO_2气氛下谷壳热解炭物化结构演变特性[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