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如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一个濒危物种的种群生态学特征有利于阐明其社会行为、生活史进化甚至濒危机制。因此,对受威胁的濒危物种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发展生态学理论及指导濒危物种保护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小型濒危鲤科鱼类,主要分布在华南丘陵地区森林Ⅰ级溪流及其附近的农田、沼泽等生境。当前对其种群生态学的系统研究资料较为缺乏。在鱼类种群生态学中,种群数量动态是其研究的核心,而种群死亡特征和迁移又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迁移更是种群应对灭绝压力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利用耳石技术对唐鱼自然种群死亡率开展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荧光物质茜素络合物用于唐鱼自然种群迁移研究的可行性,主要结果如下:1.用三种方法初步估算了唐鱼自然种群早期死亡率。在2010年8月对广州从化银林地区两条有唐鱼栖息的溪流进行了调查,用样本日龄分布法估算其早期自然死亡率为0.033和0.036,用单位面积捕捞量变动(CPUE)法估算自然死亡率所得值分别为0.024和0.025;在2010年11月—12月用围网原位实验法估算其中一条溪流唐鱼早期自然死亡率为0.028。2.编制了唐鱼自然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唐鱼种群的日龄组成绘制出唐鱼自然种群的存活曲线,证实唐鱼仔稚鱼存活率高,发现达到生理寿命前个体存活率也较高而老年个体存活率低的特点,其存活曲线更接近Ⅰ型即凸型特征。一方面,唐鱼仔稚鱼的存活率较高,符合K-选择的特征,但其发育快、性成熟早、成体体型小等特点又符合r-选择的特征。这表明唐鱼生活史策略不符合典型的r/K选择。3.唐鱼耳石荧光标记的条件参数和标记效果。通过唐鱼耳石荧光标记实验,证明荧光物质茜素络合物可以较好的标记唐鱼耳石,标记后对唐鱼的生命活动无明显影响,标记环检测方便,持续时间长,是研究唐鱼野外种群生态学较好的标记材料。综合考虑死亡率和标记效果,在水温28—30℃,浸泡时间24h时,唐鱼仔、稚鱼最适的茜素络合物溶液浸泡浓度为80mg/L,成鱼最适浸泡浓度为150mg/L。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棉田棉铃虫自然种群变化动态及对天敌的观察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7)
- [2].花羔红点鲑自然种群恢复技术研究[J]. 吉林水利 2013(09)
- [3].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02)
- [4].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J]. 热带医学杂志 2010(05)
- [5].虎纹捕鸟蛛栖息地生态环境与自然种群的调查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 2009(02)
- [6].兴义市野猪自然种群调查初报[J]. 农技服务 2020(05)
- [7].兰州鲇资源量的影响因素及自然种群恢复措施探讨[J]. 中国渔业经济 2013(05)
- [8].平腹小蜂对荔枝蝽象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 [9].蒙古莸结实格局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7)
- [10].宁夏六盘山环境因子对落叶松红腹叶蜂自然种群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12)
- [11].朝鲜崖柏野生资源保护[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11)
- [12].Climate Change and the Mystery of the Shrinking Sheep[J]. 科技英语学习 2009(08)
- [13].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敏感性差异的生化机制[J]. 昆虫知识 2009(02)
- [14].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02)
- [15].鄂尔多斯市家蝇抗药性调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04)
- [16].五种吸血双翅昆虫自然种群抽样分布的理论研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8(03)
- [17].开红花的国槐新品种——聊红槐[J]. 农业知识 2008(02)
- [18].中国农科院在烟草花叶病毒自然种群的遗传分化方面取得新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4)
- [19].天然有机莼菜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 贵州农机化 2020(01)
- [20].狗可能起源于中亚[J]. 大自然探索 2016(02)
- [21].福建省烟粉虱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05)
- [22].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植物研究 2008(06)
- [23].淡色库蚊自然种群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致细胞质不亲和相关基因初探[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5)
- [24].玉带凤蝶访花及求偶过程中的视觉及嗅觉识别行为[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6)
- [25].红火蚁自然种群耐寒性的研究[J]. 昆虫学报 2009(09)
- [26].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的生态控制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08(04)
- [27].开红花的国槐新品种——聊红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28)
- [28].特有植物厚壳红瘤果茶自然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力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5)
- [29].梨小食心虫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J]. 昆虫学报 2014(02)
- [30].库尔勒市香梨园山楂叶螨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