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B区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开展有效的探究。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均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病情诊断将其分成MAP(轻症急性胰腺炎)与SAP(重症胰腺炎)两组,两组均包含有30例患者,同期再选取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比组。观察各组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结果:SAP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要比MAP组与对比组高,且SAP组患者的RHI显著比MAP组与对比组低,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进行有效观察,能够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评估预后的判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患病期间比较容易伴随有其它严重并发症,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临床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前首先需要对其实施早期的病情评估。临床上常用来评价急性胰腺炎病情的方法是APACHEⅡ评分,然而其评估过程比较复杂,评估时间长,这导致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研究内容与结果作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均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病情诊断将其分成MAP(轻症急性胰腺炎)与SAP(重症胰腺炎)两组,同期再选取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比组。SAP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17:13,患者年龄范围为34-68岁,年龄平均值为(49.36±2.43)岁;MAP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16:14,患者年龄范围为35-70岁,年龄平均值为(50.61±2.16)岁;对比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15:15,年龄范围为35-72岁,年龄平均值为(51.23±1.34)岁。对比上述数据,p>0.05。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天清晨抽取其肘静脉血,抽取量为2ml,然后再对静脉血进行抗凝处理。对比组健康人员于入组的清晨抽取静脉血,静脉血抽取量同为2cm。抽血时患者均处于空腹状态。凝血功能有效运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来进行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有效运用Endo-PAT2000无创内皮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观察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包含有FIB(纤维蛋白原浓度)、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与D-dimer(D-二聚体);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含有RHI(反应性充血指数)与AI(增强指数)。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取得的全部数据都在SPSS22.0软件中实施处理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显示,t进行检验,P<0.05,说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

SAP组患者的APTT、PT、FIB与D-Dimer均要比对比组高,p<0.05,具体数据可查看下表1。

2.2对比三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SAP组患者的RHI与AI均要比对比组与MAP组低,p<0.05,具体数据可查看下表2。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炎症反应,是由于多种病因而使得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导致的胰腺组织发生自身消化、水肿、出血或者是坏死的情况[2]。患者的病变程度各有差异,病变较轻的患者会出现胰腺水肿,病情主要表现为自限性,具有比较好的治疗预后,在临床上可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胰腺出血坏死的情况,比较容易并发腹膜炎、感染与休克等不良症状,具有比较高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可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腺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重症胰腺炎会使得胰酶得到有效激活[3],有许多炎症介质会释放进入到血液当中,能够导致SIRS与MODS的出现。

凝血酶原时间能够反映出患者外源性凝血是否出现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可能原因有患者缺乏凝血因子或维生素K,以及存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部门活化凝血酶时间的主要用途是有效检测患者内源性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原主要是将对患者血栓性疾病或血栓前状态进行反映,其浓度升高则能够表明患者机体维持高凝状态。D-二聚体指的是患者纤维蛋白在继发纤溶过程中被纤溶酶水解的产物[4],水平升高能够表明患者出现继发纤溶。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血作用较为明显,其在前列环素的整个合成与释放过程中都有参与,可以使得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反应得到有效抑制。患者发病时机体内存在的炎症因子会使得氧化应激出现增加,且内皮祖细胞数量会出现明显减少[5],这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到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SAP组患者的APTT、PT、FIB与D-Dimer均要比对比组高,SAP组患者的RHI与AI均要比对比组与MAP组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可以保持正常,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则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情况。所以在临床中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进行有效观察,能够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评估预后的判断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金爽,许智利,陈建时.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03):215-218+223.

[2]刘妍.大柴胡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07):854-855.

[3]董文会.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21-23.

[4]马旭,金俊哲,姜洪磊.简略探讨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的变化[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S2):336-337.

[5]潘玉玲,唐红卫,李绵洋.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0):1280-1281+1284.

标签:;  ;  ;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